区域城市群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转移研究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区域城市群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转移研究

作者:曾旗等著

ISBN:10位[7115173656]13位[978711517365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价:¥45.00元

内容提要本书基于非平衡经济学的自组织理论、产业经济学和新型工业化理论,对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式,研究了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机理,建立了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分岔模型和产业控制与发展模型并进行了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城市群内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城市群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对城市群产业转移中的社会非稳态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中原城市群(9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有关领导、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第1章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3城市、城市群、中原城市群

第2章新型工业化道路及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分析

2.1工业化理论

2.2新型工业化理论

2.3自组织理论

2.4产业转移的背景分析

2.5产业转移的涵义、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6产业转移规律及其理论分析

第3章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原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

3.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及描述

3.3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原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模型

3.4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及BP算法

3.5中原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评价

第4章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模式

4.1一般社会经济系统的耗散系统的分析

4.2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及扰动因素

4.3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态及其驱动方向

4.4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耗散结构模式

4.5城市群产业转型模式

4.6城市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

4.7城市群环境综合治理与社会稳定模式

4.8城市群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安全生产模式

第5章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机理分析

5.1转移的自组织动力过程及其理论分析

5.2转移的终极原因及其理论分析

5.3转移过程中的反馈环及其理论分析

5.4转移过程中的序参量及其支配过程

第6章城市群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分岔模型及其理论分析

6.1临界分岔的基本类型及其数学描述

6.2产业转移中的临界分岔理论分析

6.3产业转移中的临界分岔模型的设计与分析

6.4产业转移中的结构评价与优化模型设计与分析

第7章城市群产业控制与发展模型及其理论分析

7.1城市群社会经济系统的主体结构分析

7.2控制与发展模型设计与分析

7.3模型的参数调谐、求解与预测结果分析

第8章城市群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8.1高新区相关概念及理论

8.2高新区创新能力相关概念及理论

8.3高新区发展模式

8.4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8.5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评价

8.6提高城市群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

8.7提高城市群高新区持续创新能力的对策

第9章城市群产业发展模式与战略

9.1主导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9.2衰退产业的调整与升级

9.3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9.4城市群产业兴衰与转化分析

第10章城市群产业转移中的社会非稳态分析

10.1产业转移的非稳态现象及其理论分析

10.2产业转移中社会稳定的制度性、经济性和其他因素分析

1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社会稳定评价

10.4产业转移中促进社会稳定的措施

第11章中原城市群(9城市)实证研究

11.1郑州市

11.2焦作市

11.3洛阳市

11.4开封市

11.5平顶山市

11.6新乡市

11.7许昌市

11.8漯河市

11.9济源市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