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

1.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男,江苏句容人,1957年生于浙江宁波,全国财税法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经法研究所所长,经济法学术带头人。全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点特聘评审专家,广东省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简历:
1978年入读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历史系,并分别于1982年和1985年获得历史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师从著名中国近代史专家章开沅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2月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92年获历史学副研究员资格。1993年2月担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外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破格获历史研究员资格,同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任广东省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96年以后,陆续发表税法学的论文。1997年获法学研究员资格。2001年5月调入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先后担任法学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调入华南理工大学,先后担任法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法学院筹备组组长。1994年,获授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1997年获广东省优秀青年科学家奖。先后兼任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税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博士点特聘评审专家,广东省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广州市政协法制顾问。先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学院(1993)、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作访问学者(1998),赴法(1994)、德(1993)、荷(1993)及港(1990)、澳(1997)、台作(1995)学术访问。现主要从事经济法学、财税法学研究工作,主持多项省社科基金课题及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分课题。
代表性著作:
《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近代法制改革者:伍廷芳》(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构建和谐广东的法律思考》(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21世纪经济法学前沿问题研究》(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中外依法禁赌的实践与探索》(群众出版社2002年版)
《广东依法治省的理论与实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香港律师制度与实务》(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西势东渐与东方世界的回应》(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代表性论文:
《论税收代位权行使的条件及其法律效果》(《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税法的概念、本质和特征新论》(《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第2期)
《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启示——兼论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完善广东社会治安治理的几点思考》(《法治论坛》2007年第1期)
《论和谐社会与法制建设》(《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构建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几点思考》(《广州经济》2006年第10期)
《完善环境立法 构建绿色广东》(《广东经济》2006年第8期)
《论广东社会保障法规体系的完善》(《广东经济》2006年第3期)
《关于经济法教学与学习的一点建议》(《新学术》2006年第1期)
《浅论国际避税地法律制度的新模式》(《当代法学》2004年第4期)
《试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论国际避税港的六大模式》(《涉外税法》2003年第10期)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的国际比较》(《财贸经济》2003年第6期)
《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与我国政府法治——从非典突发事件看政府依法行政》(《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南方经济》,2002年第5期)
《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潜力预测》(《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世界个人所得税的三大模式》(《涉外税务》2002年第4期)
《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涉外税收优惠的得失与优化》(《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论内地与香港税制的异同》(《港澳经济》1997年第1期)
《香港税制的国际比较》(《港澳经济》1996年第11期)
《西方国家税收征管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南方经济》1996年第10期)
《论玻利维亚税制改革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广东经济》1996年第9期)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xation in China,Macau And Its Neighbors Toward the 21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University of Macau and Macau Foundation Pubished,1998)
2.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导师性别 男
职务职称 教授.
所在院系 医学院
所属学科 口腔临床医学
研究方向 05口腔修复学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究
1951年生于上海,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现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修复教研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上海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口腔医学学会委员,上海市口腔修复学组组长,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国际牙科研究学会会员,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杂志副主编,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口腔疾病防治预防杂志、医用生物力学、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委等职。荣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党员"称号,第二医科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党员"称号。1998年荣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张富强教授长期从事口腔修复专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对常规的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有较高治疗技能外,对牙周病口腔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损合重建治疗,疑难病例的活动固定联合修复治疗,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等有较深的研究。主要研究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套筒冠、附着体、磁性固位体);CAD/CAM;口腔修复学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究等。其科研成果主要有:"圆锥型套筒冠可摘义齿对牙列保存的临床应用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第二届医疗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SJ-1型插销式附着体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的开发与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JJ-型磁性固位体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牙列缺损修复设计的仿真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磁性固位体"、"冠外附着体"获得专利。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7篇,专著25部(主编5部)。领衔主持科研项目16项。
3.张家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处长男,汉族,1951年8月出生,籍贯山东乐陵,研究生学历。1970年7月3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69年03月——1975年03月 沈阳军区701部队服役
1975年04月——1987年04月 张家口运输总公司干部
1987年05月——1992年09月 张家口第一运输公司副经理、经理、总支书记
1992年10月——1993年04月 张家口运输总公司总经理助理
1993年05月——1996年10月 张家口运输集团公司第一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书记
1996年11月———— 张家口市交通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1997年07月———— 张家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处长(兼)
个人荣誉:
1990年被省委宣传部、计经委、总工会评为“1989年度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
1990年被省交通厅、省交通工会评为省交通系统双文明建设积极分子;
1995年、1996年被中国交通企协授予优秀企业家称号;
1998、1999、2002年分别被市政府记二等功;
2000、2001年分别被市政府记三等功;
从1997年起年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领导干部”;
2004年被授予“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