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红宝书
演讲红宝书作者: (德)戈德曼 著,何文波 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
字数: 164000
版次: 1
页数: 202
开本: 16开
印次: 1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300097725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自我实现/励志 >> 口才/演讲/辩论
定价:¥36.00
编辑推荐世界顶级销售与沟通大师;经典力作全新第五版;24个开场白、15种结束语;化解卡壳的12个技巧;消除怯场心理的10种方法。
戈德曼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如何赢得顾客》在德国热销之后,传遍欧洲,之后成功登陆美国。这本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全球热卖300万册。书中总结出了西方重要的推销学公式——AIDA公式,戈德曼也因此被誉为“AIDA之父”。如果你是演讲新手,《演讲红宝书》就是你的第一本必读书。在通读这本书之前,请你先翻到第123页,系统了解一下演讲的类型,再根据你的需要进一步阅读本书。
内容简介如果你是演讲新手,《演讲红宝书》就是你的第一本必读书。在通读这本书之前,请你先翻到第123页,系统了解一下演讲的类型,再根据你的需要进一步阅读本书。
如果你希望了解“如何做好开场白”这一主题,请重点阅读第6章。
作者简介海因茨·戈德曼:1918年出生,2005年去世。全球顶级销售及沟通大师。其著作《如何赢得顾客》(Wie man Kunden gewinnt)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全球热卖300万册。因在书中总结出了西方重要推销学公式——AIDA公式,而被誉为“AIDA之父”。
海因茨·戈德曼基金会(Heinz Goldmann Foundation)创始人。戈德曼集团(Goldmann Group)董事会主席。
译者:何文波,1981年出生于江苏扬州,2003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同年进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工作,虽然此前已翻译过近百万字,但本书为作者第一本署名出版的译著。此外作者有十余篇译作、散文、论文发表在《出版人》、《旅行家》等报刊杂志上。
目录第1章
尽早提前进行准备
完全没有准备、准备方法不当或时机太晚
第2章
学会简单而形象的表达方式
演讲套话,试图面面俱到
第3章
两大关键能力:换位思考与感染影响
不能设身处地为参与者着想,无法展现自己的主张
第4章
参与者的期望、见解、动机以及参与的积极性
对参与者的判断有误
第5章
引导听众积极参与
习惯自说自话
第6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开场白空洞无物
第7章
扣人心弦的结束语
陈词滥调,或者干脆没有结束语
第8章
组织演讲的基本准则
完全忽视组织演讲的大环境
第9章
控制怯场心理
无法克服怯场带来的焦虑、干扰、卡壳
第10章
即兴演讲、信息报告和目标演讲
混淆三类演讲,无视其区别
第11章
控制讨论,从容应对
面对质疑、提问和攻击张口结舌
第12章
最重要的:具有鼓动能力
无聊、谨慎、动机不明
译者后记
书摘插图第11章控制讨论,从容应对
每位演讲者迟早都会遇到这种事情:参与者变成了捣乱者,一下子打乱了原先的设想。有的参与者开始与身边的人交谈。有人还会打断演讲,提出一个令人讨厌的问题,拿演讲者开玩笑,不断反对他,甚至不让他接着讲下去。如果你在演讲时受到这种挑衅,你会怎么办?这里有几个建议,可供你遇到类似情况时参考。
1. 如果你的回答很有说服力,那就回答他
实事求是、坚定、友好。这是对干扰的最好回应。如果你还能即兴想到文字游戏或优雅的反击手段——用花剑而不是重剑,那就能事半功倍。
在讨论配额规定时,一位女权主义者对一位政治家喊道:“你要是我的丈夫,我肯定在饭菜里下毒。”他立刻回答道:“你要是我的妻子,也许我宁愿吃了它。”在众人的哄笑声中,政治家赢得了主动。
2. 不要反应过度
当你一个人站在讲台上的时候,即使完全没有恶意的问题也会让你过敏。你会觉得受到了挑衅,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每个人都会这样。过度反应会自然而然地升级。这样一来,真正的伤害也就出现了。
所以先深呼吸一下,让自己放松,缓解内心的情绪。要学会接受提问和指责,并有意识地消解敌意。你会发现,这样会让你走得更远。
3. 把任何的批评都理解为一种对更多信息的需求
对于任何的指责、不友好的提问或者挑衅,都应当看成是对方想了解更多信息,然后以适当的方法来处理。例如,你受到了挑衅:“你刚才说的,恐怕连你自己都不相信吧?”你的回答:“你对我刚刚讲的不满意,是吗?你想昕到更多更有说服力的内容,是这样吗?让我再试着解释一下,这样可以吗?”对于这三个问题,对方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而你就可以利用这三个“是”来缓解气氛。你要让自己看起来非常善解人意。每次挑衅都看成是对信息的需求,这样就不会形成对立了。
4. 出现了真正的困难
你要有意识地遵循一条规则:争取时间!这比你因为生气而词不达意地辩解甚至无言以对要好得多。想办法拖延时间。“请你重复一遍这个问题,好吗?”或者“我们随后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吧。”
这甚至是对提问者的一种表扬。好处是:
·你更有把握,而且赢得了主动。
·你缓解了讨论的气氛。
·在争取来的时间内,你可以整合各种加分策略。比如,你可以对此前达成的共识进行总结:“我们在a这一点上是一致的,b也一样。关于c这一点,我们还需要重新考虑。但是对于d,我们又没有什么分歧了……”
·也许问题自然而然地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