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村
1、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太平镇马村村马村村隶属于太平镇始甸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太平镇东南边,距离村委会2.5公里,距离太平镇3公

里。国土面积有5.25平方公里,海拔1904米,年平均气温14.5℃,年降水量896.2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草坪等农作物。有耕地0.88亩,其中人均耕地0.0018亩;有林地4255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80户,有乡村人口472人,其中农业人口472人,劳动力31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7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90.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收入为主。 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90.49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7万元,占总收入的0.31%;畜牧业收入138.94万元,占总收入的6.34%(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5头,肉牛2头,肉羊142头,鸡1265只);无渔业收入;林业收入40.65万元,占总收入的1.86%;第二、三产业收入1986万元,占总收入的90.66%;工资性收入18.2万元,占总收入的0.83%。农民人均纯收入4940元,农民收入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5.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8人(占劳动力的13.33%),在省内务工8人,无省外务工人员。[1]
2、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梅溪镇马村村位于安吉县东北部、为梅溪街西部,距梅溪4公里,安城4公里,行政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有14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人口2680人,总面积7509.19亩(其中水田2851.93亩、旱地550.26亩、山林4102亩)、鱼塘413.5亩,矿产资源以黄砂、建筑石为主。全村以农业为主,种粮、养蚕、养鱼、发展白茶,农民人均收入4100元。村内有县级保护古建筑——平桥六孔石板桥
3、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善化乡马村村马村村位于澄城县善化乡南5公里处,东临马村河与西社相毗邻,南濒洛河水与白水相连,西与本乡什二村隔沟相望,北与本乡尖咀村、六家庄村相接壤,地形三面环沟,一隅平原,行政村辖马村、张家坡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86户,1200口人,总耕地面积4466亩。
境内交通便利,通讯网络健全。澄黄公路安善段穿村而过,程控电话、并网运营,电话装机总户达到224户达到总户80%以上,移动电话户均一部,开通了有线电视和村村通电视网络,乡中心供水站解决了全村人畜用水,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历史上以来群众用水难,进行了电网改造,电力供应充足,土地灌溉以石堡川灌溉为主,并建立了张家坡抽水站。教育事业走在全乡前列,乡实验小学在马村落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在校师生、教职员工达到200多人。
马村历史以来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全村以粮食生产为主,粮食以小麦、玉米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落实,村党支部、村委会依托本村特有的土地资源、三荒资源、气候资源实施资源开发,享受退耕还林面积2400亩,人均2亩,建立了以花椒、柿子、核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以苹果生产为主的支柱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仍然保持着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面积保持在840亩,人均0.7亩。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马村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改善落后面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资源开发,产业振兴,科技兴农”,把马村的改革和建设推向了发展的快车道。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突破1200元大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快,形成了“粮、果、椒、核、柿、牛、羊、鸡、猪”九大产业新格局,粮食面积稳中有长,总产不断提高。经济林及果业生产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投入的机遇,精心实施退耕还林,建成一批精品工程,以农户家庭规模养殖为龙头的畜牧业迅猛发展,50头以上养猪户发展到16户,百头养猪户1户,500只鸡养殖户6户,千只鸡养殖户1户,为了增加,改善人民生活,马村党支部、村委会下死决心,改善农业基础建设,新修渠道2公里,复垦废庄基100亩,吸引投资300万元建立奶站一座,计划发展5头以上奶牛养殖户50户,奶牛总数达到300头以上,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与此同时,马村也树起在外新形象,04年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村,自03年起连续4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全面工作先进集体。开放的马村正在生机勃勃的向前发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