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口孺子
黄口孺子 ( huáng kǒu rú zǐ )
解释:
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借指儿童;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代以不满三岁的幼儿为黄,唐代以刚生的婴儿为黄。
孺子:幼童。指年幼无知的年轻人,也用以讥讽他人年幼无知。 亦作“黄颔小儿”、“黄口小儿”、“黄口小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3回:“朕用兵老矣,岂反不如一黄口孺子耶!”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示例:《杨家将演义·宗保领兵征智高》:“大声喝曰:'黄口孺子,敢如此无礼!'”
近义词:黄口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