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黑枯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茄子黑枯病

一、症状

茄子叶、茎、果实均可感病。叶染病初生紫黑色圆形小点,扩大直径o.5-1厘米,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周缘紫黑色,内部浅些,有时形成轮纹,致早期落叶。尤以保护地发生最更。

二、病原

为茄棒孢菌(Corynespora melongnae Takimoto),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分生孢子单生或串生在分生孢于梗上,棒锤状,初呈淡色,后变深紫黑色,具l-l 6个隔膜。

三、传染途径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在寄主的茎、叶、果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此菌在6-30℃均能发育,发病适温20-25℃。

四、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苗族床要注意放风,田间切忌灌水过量,雨季要注意排水降湿;

2、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50%混杀琉悬浮剂5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l 500倍液,隔7一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