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1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描绘人的舞蹈场面。始见于新石器时代,表现技法多为彩绘。

新石器时代彩陶舞蹈纹的代表作如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其器内壁上用黑彩绘三组舞蹈纹,每组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于盆壁上均匀分布。战国至汉代的陶器及汉代画像砖上的舞蹈纹较为常见,此时期多表现长袖舞的场景,绘画或刻划技巧趋于成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舞蹈纹发展为以贴塑、模印、刻划等表现方法出现在瓷器及画像砖上。典型器如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黄釉乐舞纹瓷扁壶,在器腹模印5个舞蹈或奏乐的艺人,尤以舞蹈者形象生动别致。唐宋至清代,舞蹈纹饰于陶瓷器上较为常见,且形式丰富多样。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胡人乐舞图扁壶,描画5个或击手鼓,或吹横笛的胡人,将边歌边舞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