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石佛石刻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县城东北十公里岭底乡竖石佛村南。
竖石佛寺始建年代不详。其寺山门东向,面临悬崖,寺院一进。正殿三间,歇山顶,有檐柱。基座设置较高,明间基座中开桥形门洞,直通殿内。两梢间有台阶可登基座平面,并有门通殿内平台。这是因为石刻形制而独特设计的建筑。正殿建筑重建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间重建,道光七年(1827)大修。解放战争中全寺被拆毁后石刻露天。
石刻凿在一整体巨石上,石高七公尺余,底宽九公尺,呈金字塔形。石上凿有大小五十九个石龛,分列三层,全部东向。南侧另有浮雕佛塔一座。龛中除本尊外,凿有菩萨、金刚力士等共百余尊,“文革浩劫”中石刻头部多被“红卫兵”捣毁。浮雕佛塔平座方形,塔身一层,塔檐迭涩挑出,塔门方形。酷似唐代以前之四门塔,但基座和塔刹部分设置较高。塔刹莲座以上又设造像龛二层。
竖石佛寺石刻的凿成年代,据清道光七年《重修竖石佛碑记》载,相传为金、元之际。从造型、刀法看,或为唐代作品。
寺院遗址现存明正德十六年《重建大兴石佛寺金妆圣像圆满碑记》和清道光七年《重修竖石佛碑记》二幢。残留造像剥蚀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