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村
1、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常郭镇西马村西马村位于黄骅市常郭镇西南部,全村现有村民200户,750人,其中男性388人,女性362人,劳动力309人,党员26人,村里现有在册耕地1800亩,其中盐碱地占40%,人均耕地2.04亩,该村土质差,水源缺,正常年景雨量不足600毫米,前几年降雨量仅有150——250毫米。该村地处黑龙港流域,北临黄南排干,但由于前几年连续干旱,排干常年干涸,村里水源短缺,使农业大幅度减产。
西马村距镇政府6公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差,1994年在各部门的帮助下,该村在村西修了唯一的一条柏油路,由于当时资金不足,没有通到村内,雨雪天村民无法出行。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农业,正常年景,全村粮食总产量为563吨,人均粮食为756公斤,前几年的干旱,造成粮食连年减产,前年全村粮食总产量仅为110吨,人均不足160公斤,去年和今年粮食产量逐渐增幅,近几年村两委班子一心带领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经济型作物及高效养殖业,因资金短缺,加上各种自然条件的约束,始终没有形成规模,收效甚微,村民人均收入仅有650元。,
由于历史条件,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使西马村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全村没有机井和其他灌溉设施,村民靠天吃饭,村里全是土路,街道虽多年平整,但雨雪天泥泞不堪。村里的电力线路老化,仅能供村民照明用,没有动力电,不能发展相应的生产。全村村民信息闭塞,造成观念落后,思想守旧,这些都是制约着村里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村无治安和刑事案件发生,社会状况相对稳定,精神文明情况较好。
从总体看,西马村处于贫困状况,大部分农户收入低于贫困线,60%的村民都住土房,为使农民的生活得到根本上的提高,实现全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将是一个有待于全村上下努力的目标。
2、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刘圩镇西马村西马村位于刘圩镇北部,与山头镇接壤。全村1272户,共人口3559人,耕地面积3485亩,主产业以小麦、无籽西瓜、棉花为主。境内有小学2所,在校学生360余人。山闵路贯穿全境,各自然庄之间均有水泥路或砂石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党员有68人。
3、山东省滕州市滨湖镇西马村西马村位于滕州市滨湖镇南部,唐代建村名石井村,据明万历年间《滕县志》载滕城西五十里有慈云寺,寺庙前有王姓建村曰王家堂。王氏外迁后马氏迁入,遂称马家村,解放后立行政村为东西马村,居西为西马村。村周多煤矿,穿村西行即为滕州港。村民以制作松花蛋、咸鸭蛋为主,号称松花蛋加工“江北第一村”。现有常驻人口2361人,计686户,姓氏十一个,其中马、王为祖居姓氏。牛、李、杨、邱、陈、贾、孙、石、满为后迁姓氏。现有汉、哈尼二个民族。西马村有八个生产小组。农历一、三、六、八为农贸集日,正月初二为观音堂庙会。西马村交通发达,东有山东省省道s104省道南北贯通, 西有京杭大运河。东距京沪铁路和104国道及京沪高铁滕州站20公里,西通山东省最大内河港口微山湖滕州港仅1公里。
4、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西马村地处鸭绿江畔,土地资源广、气候条件好,全村耕地面积3280亩。在“智能工程”活动的支持和村党支部带领下,西马村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结合起来,优化生产经营模式,发挥区位优势,多业并举,村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西马村农村党员“智能工程”培训示范基地的成立和村民全体入股经营模式的建立,为农民党员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知名度,成为远近文明的富裕村。
立足村情调结构 “智能”引出“好点子”
西马村位于鸭绿江沿线,土地肥沃平坦、资源相对丰富的小山村,但多年来一直以种植玉米、大豆等传统作物为主,群众生活的并不富裕,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临江市委组织部邀请农民党员“智能工程”专家团队几次来到西马村,和村党支部为富民强村切磋商讨、科学论证,在广泛调研和论证基础上,提出了“依托优势、调整结构、整合力量、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村党支部借助农村党员“智能工程”培训的东风,先后派出以党员为主的骨干力量参加黄牛、瓜果、蔬菜等各类经纪人培训,推行多业并举,先后组建了西瓜协会、蔬菜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该村一社成立了临江市第一个生产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年末扣除成本费用后,村民按入股土地数量分红。村党支部还与农发部门多方联系和争取,西马村被列为临江市首个省农机示范区,依托国家投入的农用车和农机具,成立了西马村农机服务公司,实行市场化经营,为该村村民服务的同时,还外出作业,赚取利润。西马村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合作生产经营的科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降低了农民的生产风险,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基层党组织和农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西马村的快速发展为全镇乃至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良好榜样。
依托产业建基地 “智能”铺就“好路子”
西马村党支部通过参加培训和四处考察,发现五味子栽培是个不错的项目,建立了面积300亩的五味子栽培基地。基地实行“集体投入,全民入股,集中管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获利后拿出50%的利润,年末全体村民分红,另一半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基地科学的组成形式和运作模式,调动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为基地建设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好评。现在五味子已经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这不仅调整了本村产业结构,而且形成了该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为该村品牌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西马村农民致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西马村在五味子基地的良好辐射和带动下,又与白山市种子公司联系,成立了玉米良种繁育基地;招商临江市长兴生态农业实业公司,建立了600亩的有机葡萄栽培基地。西马村以产业基地为平台,通过“支部领导党员干、党员带着农民干”,让农民增加了解,增强信心,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基地的辐射力和感召力,使示范基地成为提高全村农民自身素质、拓宽视野的好去处,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健康之路。
科技富民显优势 “智能”带来“好日子”
在白山“智能工程”办公室和临江市委组织部指导帮助下,西马农村党员“智能工程”示范基地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灵活选择培训方法,加强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技术等内容的培训。发挥了基地引技术、帮种植、促发展的作用,西马村生产经营模式成为该市“支部+基地+合作组织+公司+农户”的典型。
走进西马村,是铺上了水泥、安装了路灯的整齐街道,新建的既节能又环保秸秆燃气站,样式统一、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新村新居。一座年养鸡5万只、养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殖场正在建设当中。该村不算股份积累,人均年收入就可达5000多元,考取大学的学生和村内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得到补助。如今的西马村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事干,风气正、人心顺、干劲足、家园美、形势好,群众都夸党支部领导得好,党的政策好。
5、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市岗上镇西马村西马村北街属岗上镇所辖,村址位于县城西面12公里处,其南接西马村南街,北连塔元庄,东邻内丽路,西邻良村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村土地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91亩,总户数626户,2260人,村内均为汉族,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柏油路直接通村,村内有石家庄158路公交车通过,交通发达,电力充足,通讯便利。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果树、蔬菜为主,工副业以板材和铸造为主,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有100多家,从业人员900余人,拥有汽车、拖拉机等大小车辆300多辆,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40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36元。
村里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围村路和田间路也全部硬化,建有教学楼、露天剧场、商店、卫生所、图书室等公益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历逢四、九日为集期。95%以上的农户有彩电、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30%以上的农户有电脑,家家通自来水,人民生活水平居全镇前列,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西马村南街村属岗上镇所辖,村址位于藁城市以西12公里处,其南邻邱头村,东邻大同村,西邻南席村,北接西马村北街,全村耕地面积3191亩,总户数596户,2179人,村内均为汉族,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电力充足,通讯便利。
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梨树为主,工副业以板材业为主。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共有12家,从业人员200人。拥有汽车、拖拉机等大小机动车辆300余辆,2004年全村总产值10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5元。
村内主要街道全部硬化建有教学楼、商店、卫生所等公益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农历逢四、九日为集期,91%以上的农户有彩电、洗衣机、冰箱、电风扇等家用电器,家家通自来水,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村。
6、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马村河南省西马村位于白杨镇北宜白公路西侧1公里处,东邻东马村,西邻高头村,南与白杨相邻,北与伊川位庄村相邻。依山傍水,土地面积5100亩,以丘陵坡地为主,其中山地面积1100亩,耕地面积3584亩。区域内有水库1座,机井4眼。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山地碳酸钙青石得天独厚。共9个村民组,607户,居民2643口人 ,村两委干部6人,设支部1个,党员42名。该村先后被评为“洛阳市文明村”、“洛阳市三无两有文明村”。
工业以煤炭为主,现有私营煤矿8个,年税收100万元左右。白灰厂14个,石料厂1个。现有机动车辆300余辆,从业人员达600余人,人均年收入8000元左右,企业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2003年人均纯收入2092元。
筹措资金70余万元建成小学1所,学校占地5000余m2,办公楼1200m2,学校配套设施齐全,在校学生514人,教职工17人。有卫生所1个,职工5人。村部及党建阵地健全,为独院12间2层办公楼,村部院内实现硬化、美化,基础设施较好。
发展思路:以矿产开发为龙头,以农业产业化为根本,加快发展步伐,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化。
7、河南省洛阳市伊洛园区诸葛镇西马村西马村位于诸葛镇西北部,北隔伊河与关林镇相望。全村总面积1760亩,其中耕地面积1700余亩,8个村民组,总人口1060人,为汉族。
西马村地理位置优越,土地平坦。在经济上,以前主要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1978年后,历届村两委致力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村办工业,扶持民营经济。为改变生产条件、村容村貌,1997年至2000年先后投资150余万元硬化农田灌溉渠道2700米、渠旁植树5000棵,硬化村内道路1600米、生产路1000米,完成村庄农电网改造;两次投资63万余元,为村小学建教学楼、办公楼各一幢,总面积1200平方米;2001年以来,投资83万余元,硬化通往关林市场道路1700米,修筑伊河桥一座。在村两委的引导下,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据统计,全村有种植户6家、养殖户26家,种植花木、果树,饲养猪、牛、鸽、兔。其中,规模型花木种植基地1个、奶牛场2个。私有企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曾创办私有毛染厂1个,目前已新上投资1000万元的大型沙石厂一个,已发展水泥制品厂5个。该村每年外出务工200余人。村民还利用距关林商贸市场近的优势,从事编织、服装缝纫等庭院加工业,产品批发给外地客商。该村还成立了夕阳红基金组织,目前已累积资金20万元,争取近两三年内达到50万元,该资金所产生的利息全部用于该村老年人福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