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毛峰
龙潭村·茶香园·豫毛峰:献给真正懂得品饮信阳毛尖的人!
信阳毛尖,俗称豫毛峰,但不是所有信阳毛尖都叫“豫毛峰”!全新打造信阳毛尖中“最香”的毛尖新品类品牌!
豫毛峰品质保证第一道关:鲜叶的采摘;原则是不采老,不采小,尊重生物自然生长规律,经过阳光的光合作用,充分吸收天地之精华和,健全其营养物质。
豫毛峰品质保证第二道关:终端销售规范;原则是多包装茶,少散茶。杜绝假冒伪劣,维护消费者权益,尽显名品名牌本色。
豫毛峰,亦称“信阳毛尖”。产于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境内,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因其外形茸毛显露,白毫明显,又产于河南省内,故取名“豫毛峰”。
豫毛峰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外形色泽鲜润、多显白毫、翠绿有光泽、细秀匀整无杂质。 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其香气鲜嫩、高雅、清新持久;其味道鲜爽、浓醇、回甘生津。
形成“最香”的毛尖需要具备的三个原则:
第一原则:最佳的区域
驰名产地是五云(车云、集云、云雾、天云、连云)、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山(震雷山)、一寨(河家寨)、一寺(灵山寺)。这些地方海拔多在500-800米以上,高山峻岭,群峦叠翠,溪流纵横,云雾弥漫。乾隆时有个拔贡叫程悌,常游车云山而留有一诗:“云去青山空,云来青山白,白云只在山,常伴山中客。”黑白两潭景色更是绮丽诱人,清时张铙有诗描述:“立马层崖下,凌空瀑布来。溅花飞霁雪,暄石响晴雷。直讶银河泻,遥疑玉洞开。缘知龙伯戏,击水不能回。”这云雾弥漫之地,丝丝缕缕如烟之水气,滋润了肥壮柔嫩的茶芽,为制作独特的信阳毛尖提供了天然资源。
信阳毛尖的品质特点: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第二原则:最佳的采摘季节
采摘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信阳茶区的采茶季节。鲜叶的采摘是加工的第一步,也是形成信阳毛尖品质的基础,故对采摘质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采摘的原则是雨天不采晴天采。
第三原则:最佳的芽叶比例
一般要求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二叶初展,芽叶同长或芽长于叶。基本的农作物常识告诉我们,刚刚萌芽的茶叶,尚未接受充分的光合作用,其内含营养物质不全。过早采摘,茶汤一定是清薄和青涩的。避免在采摘茶叶过程中,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茶叶的采摘质量。
因缺乏茶叶品鉴知识的消费者盲目追求芽叶细小的绿茶,受到利益的驱使,部分商家一味迎合、甚至推波助澜地宣传芽叶细小的茶叶品级高,致使人们对信阳毛尖的认知误区加大。真正体现信阳毛尖品质的应是一芽一叶至一芽四叶,而并非是单芽。刚刚萌生、营养物质还不健全的嫩芽被吹捧成了茶中珍品。
豫毛峰品牌价值几许
我国目前茶叶品种繁多,不少质量上乘的茶叶在走向国际市场时,常因国外的质检标准与我国的差异而遭遇出口瓶颈,不少优质茶叶也因缺少自己的品牌而失去了应有的市场与口碑。另一方面,中国的茶叶是用地域来命名,而一个广大的地域中,茶叶的品质参差不齐,很难做出精品的品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种植茶叶的国家,目前茶的产量仍约占世界的1/4,出口量约占世界茶贸易总量的1/6。但与之极不相称的是,当前我国仍没有能拥有几个行销全国、享誉世界、真正过得硬的国际知名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茶叶出口大部分仍以散装原料茶为主,自有出口品牌、名牌少,竞争仍局限于以价格为主的低层次水平上。茶叶出口,中国已从全球第一位跌到第四位。
中国的茶产业总体大局来看,质量上基本是有保证的。因为我国现行的检测手段十分严格,现行的标准虽然多为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但完全能够保证茶产品的质量水平。因此,中国茶叶产业要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说,还得从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上下工夫。长久以来,茶界有名茶无名牌,即“有姓无名”现象是目前中国茶叶市场最大的硬伤。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和品牌打造的难度,已成为制约中国茶产业发展和走向世界的最大障碍。
品牌要得到市场广泛认可,要具备优质化、标准化、批量化、商品化、认同化等条件。茶品牌的具体特征为:一是品质风格独特,独特的品质风格是形成品牌的物质基础。二是品牌也要有性格,有差异性,不可同质化,故性格决定命运!若品牌风格不清、产品品质不稳,便无法形成有信誉的品牌。
品牌的有形与无形资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企业有没有自已的品牌,品牌是否与其产品的特性相符,品牌的接受度怎样,品牌认知度如何,品牌的市场价值如何,品牌的经营管理策略是否得当等这一切关系产品品牌的问题将直接决定企业产品甚至企业的命运。没有一个强势品牌的有力支撑,企业自身是脆弱的或是缺乏可持续发展力的。从某种角度上讲,企业的许多战略规划都是为了品牌而服务的,一流的企业要靠品牌竞争。国内茶业企业要想扩大自己的市场,首先必须改变自身的营销方式,塑造品牌则为当务之急。
商场即战场。品牌与营销的基本区别在于,营销讲究“攻城略地”,品牌讲究“占山为王”。
我们知道,销量决定一切,使用人群的增加对量的贡献至关重要,因此,营销人员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开发市场,尽可能让产品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通常并不关心忠诚客户的维系,只要有固定的且不断增长的销量,可以不管这销量是新顾客还是老顾客带来。数据就是标准。所以,营销的核心工作是开疆拓土,占领所有的消费者,越多越好。
品牌工作者就不同,品牌强调占位,抓住一个消费者,就要在这个消费者头脑中占据一个位置,这个位置最好是刻骨铭心,永远难忘。品牌所做的工作并不在于无穷地扩大消费者,而在于在有限的消费者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品牌讲究不满足所有人所有的需求,讲究对消费者要有所舍弃,讲究集中资源重点攻击目标。
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它需要营销行为去实现它,只有建立了品牌,占领了山头,才能有更好的营销,才是基业长久的根本。
豫毛峰---信阳的名片、河南的骄傲
每一种地域名品都是当地的一张名片,现今当地各级政府对此都高度重视。虽然信阳毛尖享誉中外,但仅仅只是一个茶叶品种,一个地方名茶,而不是一个商标品牌。而知名的信阳毛尖品牌则少之又少,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商标,体现在市场上只能处于被动和尴尬的境地。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不仅使大量消费者在购茶时面临窘境,也成为我国茶叶出口时遇到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而“豫毛峰”的出现,则实现了名茶与名牌、品类与品牌的完美结合,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产于豫南大别山区的信阳市境内,是河南省著名土特产之一。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因其外形茸毛显露,白毫明显,又产于河南省内,故取名“豫毛峰”。
豫毛峰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外形色泽鲜润、多显白毫、翠绿有光泽、细秀匀整无杂质。 内质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其香气鲜嫩、高雅、清新持久;其味道鲜爽、浓醇、回甘生津。
独家使用原产地地域名品品牌,似乎是天方夜谭,是多少企业梦寐以求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很难,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豫毛峰”品牌就做到了。豫毛峰这个品牌自注册之日起便具有了很高的经济价值,更是一种无形资产。
凡有点茶叶常识的人,一提到信阳毛尖茶,都知道别名又称豫毛峰。随着信阳市政府第16届信阳茶文化节的举办更是声名鹊起,豫毛峰和信阳毛尖这一对孪生兄弟,可谓是如影随形,信阳毛尖越知名,豫毛峰品牌则会水涨船高。像西湖龙井、铁观音、大红袍一样,信阳毛尖在信阳地区也是这样,几乎是所有茶民都可以使用的茶叶品类名称,要将这样一个已经被许多茶农广泛使用的茶叶商品名称统一到一个企业的私有品牌里,难度的确很大。随着“豫毛峰”商标的成功注册,谁持有“豫毛峰”这一金字招牌,将会独家拥有“豫毛峰”商标使用权的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如此以来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自己企业发展的共性顽疾,也必将成为信阳茶界中的一匹千里马,很快会成为茶界骄子、成为中国茶叶生产企业的佼佼者、成为信阳茶界成功的样板企业。“豫毛峰”不仅会成为信阳区域的第一品牌,也会是河南茶叶的代表品牌,更会是全国茶叶的驰名品牌。
如何正确实施豫毛峰的名牌战略,不光是我们信阳茶人的责任,更是整个信阳茶界人士的义务。通过努力,我们坚信,豫毛峰这一品牌产业的前途将会是一片光明!
【原产地茶园现状】
据统计,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60万亩,开采投产48万亩,茶叶总产量1400多万公斤,总产值6亿元,社会总收入(包括加工、包装、贮藏、销售经营增值)10亿元以上,年创农业效益2.5亿元,创附加效益1.2亿元。全市8个县区、128个乡镇、1235个村生产茶叶,万亩茶乡12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15处,国有茶场10个,乡村专业茶场及个体茶场1200多个,中小型出口茶叶加工厂12座,茶叶龙头企业10个,茶叶专业自由贸易市场100余处,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3000余处,专业经销人员1.8万人。全市种茶农户18万户,从业人口约70万人。茶叶已成为信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
【鲜叶采摘要求】
优质的鲜叶原料是炒制名茶的基础。信阳毛尖对鲜叶要求细嫩、匀整,特级采1芽1叶初展,炒制1Kg信阳毛尖需10万多个芽头;一级1芽2叶初展;二、三级1芽2叶为主,兼采2叶嫩对夹叶。
鲜叶采回后应适当摊放,茶多酚发生轻微的氧化,可降低成茶的苦涩味;蛋白质水解,氨基酸含量增加;淀粉的水解,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散发部分青草气的芳香物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毛尖茶的香味。摊放不能太厚,一般为3cm;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4-10h为宜,当含水量达70%左右时,即可炒制,当天鲜叶当天炒完。
【豫毛峰等级划分】
鲜叶采期和工艺质量分为以下级别:
春茶类:
分为特优、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鲜叶品质特征:
特优(明前) 100% 一芽一叶初展(小次芽)
特级(雨前) 90% 以上一芽一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一叶
一级(春) 85% 以上一芽一叶,其余为一芽二叶初展
二级(春) 80% 以上一芽二叶初展,其余为一芽二叶和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三级(春) 70% 以上一芽二叶,其余为同等嫩度的单叶或对夹叶
【豫毛峰茶产地】
历史上一般信阳毛尖主产现在的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区,“五云(车云山、集云山、连云山、天云山、云雾山)、两潭(黑龙潭、白龙潭)、一寨(何家寨)、一山(震雷山)、一寺(灵山寺)”逐步成为信阳毛尖的著名产地。豫毛峰更是精选上等区域的上等鲜叶来加工干茶。
历史荣耀
信阳毛尖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也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之一。因其条索细秀、圆直有峰尖、白满披而得名“毛尖”,又因产地在信阳故名“信阳毛尖”。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1986、1990年连续三次被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荣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又荣获国家质量奖金质奖, 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信阳毛尖品质优异,炒制工艺独特。全国茶学专业大、中专统编教材《制茶学》等及众多的茶学专著如《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中国茶经》、《中国茶学辞典》、《中国名优茶选集》、《茶业大全》、《中国名茶志》、《中国茶叶大辞典》等均收录入册。
信阳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峰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豫毛峰的文化传承】
信阳茶区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茶区,产茶历史悠久,一般认为起于东周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了。唐朝信阳已盛产茶叶,公元760—780年间,我国茶学家陆羽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把信阳划为当时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茶区:“淮南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一带)上,……”。唐《地理志》载:义阳郡(今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土贡品有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