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

【学校简介】井冈山大学Jinggangshan daxue
英文名称Jinggangshan University
井冈山大学是一所全日制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高校,也是同济大学对口支援高校。
学校位于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占地面积2554亩,校舍建筑面积52.7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亿多元,图书馆藏书140余万册,拥有外文数据库、光盘数据库、试用数据库等各类数据库17个,电子图书28.45万册。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7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1万余人,学生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另有外国留学生250余人,各类成人教育学生1万余人。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71人,其中教授101人,副教授24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127人和460余人。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1人;1名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还聘请了王梓坤院士、游效曾院士、戚正武院士、赵其国院士等4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兼职或客座教授。有60余位教研人员被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昌大学等10多所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指导了1名博士研究生、70余名硕士研究生。
学校内设14个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数理学院、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艺术学院、体育学院)。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现有6个省重点学科(生态学、中共党史、区域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物理化学、中国古代文学)、1个省重点实验室(配位化学实验室)、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井冈山精神研究所)、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基础生物实验中心、基础物理实验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

验室(化学结构分析实验室、医药生物技术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生态环境与资源实验室),1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数控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教学投入,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组建培育教学创新团队,实施教学带头人制度。现有6名省教学名师,5门省优质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有机化学、生态学、机械制图、计算机基础),2个省级品牌专业。重点建设20个课程群,27门校级精品课程。除建有一批人文社科类实习基地外,还有理学类、工学类、教育学类和医学类等实习基地245个,附属医院1所。学校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2006-2008年,全校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1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的文章158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30多部,获省部级科研奖励20项。研究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7项, 2005年以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协重大招标项目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
学校坚持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校园环境。为满足考生对专业的选择需要,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按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

于全国、全省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学校获得国家、省、市各种荣誉称号250多项,连续9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6年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荣获“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江西省首批“文明校园”和“校园建设文明单位”称号。学校教务处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务处”;学生社团“爱心社”被共青团中央、全国残联评为“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还被国家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评为“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 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艺术展演、江西省全民运动会等国家级或省级竞赛中,学校代表队多次获得金牌或取得好成绩。
井冈山大学全体师生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师资力量较雄厚、教学科研水平较高、办学特色鲜明、享有较高声誉的多科性大学。2009年9月开始招收国防生。
【校史沿革】

2004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在井冈山干部学院学习期间,建议井冈山大学比照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争取有关高校对口支援,并请高教司康凯同志具体指导。
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周济部长在赵智勇副省长的陪同下来井冈山大学视察工作。张泰城校长向周济部长汇报了恢复建设井冈山大学的基本情况,请求教育部将井冈山大学列入“对口支援”计划。周济部长当即表示同意。
2005年3月,井冈山大学向省教育厅和教育部提交了《关于将井冈山大学列入西部“对口支援”计划的请示》,4月初,教育部确定同济大学对口支援井冈山大学。
【学校地址】学校坐落在井冈山下、赣水之滨的吉安市青原区。京九铁路和105国道从学院旁边经过,吉安火车站离该校不到1000米,交通非常便利。
【校徽校训】

校徽释义:
这是一座名山,绵延不绝,传承井冈精神;
这是一团火焰,星星之火,点燃心中希望;
这是一弯赣江,奔流不息,滋润学子心田;
这是一行白鹭,展翅翱翔,濡沐节义文章;
这是一艘航船,乘风破浪,输送国家栋梁;
这是一座书山,诲人不倦,攀登科学高峰;
这是一条跑道,拼搏进取,奔向灿烂明天。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 万继抗
校长、党委副书记 张泰城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桂英
党委委员、副校长 桂国庆
副校长 康 泰
党委委员、副校长 郭名根
党委委员、副校长 罗学渭
副校长 王伴青
副校长 肖蕴诗
【院系设置】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部)简介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担着政法系专业课和全校思想政治 理论课的教学任务。下设政法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办公室、教务科和团委(学生 科)等机构。全院现有专、兼职教师共106人(专职教师7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7 人,博士5人,硕士50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现有全日制在 校生641人,函授生100余人。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师教学严谨,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有省重点学科1个(《中共党史》)和校重点建设学科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 育》、《社会学》);省青年骨干教师4名,省高校德育先进教师3名,校级学术带头人4名 ;校级优质课3门,有3人获3项省级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人4次获市级科研成果奖;已 完成省级课题10项,在研省级课题15项。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现开设了法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 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四个本科专业和法律事务一个专科专业。成人教育现有法学、思想 政治教育本、专科函授和法学高达本函授等。
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将以《中共党史》和

《马克思主义理 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龙头,以井冈山精神研究为特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学生为目标,确立“人才是发展之本、特色是立 院之基、创新是兴院之魂”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我院的办学水平和层次,使我院师资力 量更雄厚、教学水平更高、科研实力更强、专业门类更齐全。
人文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是学校历史最为悠久和重点发展的教学院系之一,下辖中文系和历史系。全院现有专任教师 76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7人;博士 17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28 人,在读硕士 7 人;硕士生导师 7 人。另有返聘教授 2 人,外聘省内外兼职教授 4 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 1400 人,函授生 600 余人。
人文学院素有重视专业教育、强调专业训练和学科建设的传统。崇尚进取,勇于开拓,学风优良。学院有汉语言文学(师范教育)本、专科、汉语言文学(公关文秘)本、专科、对外汉语教学、新闻学、历史学等五个本、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
汉语言文学(文史类;师范本科,学制四年;授文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同时招收专科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教师职业素养,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中学语文教师,兼顾培养教育管理、行政、新闻、公关、文秘及其他相近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概论、基础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文教育学(本科)、中学语文教学法(专科)、教育学、心理学等。
外国语学院简介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于2005年8月由原井冈山师院外语系和井冈山师范学院、井冈山医专和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三校的公共外语教学部合并组建而成。外国语学院前身为1977年成立的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英语科,历经吉安师专英语系、井冈山师院外语系,已有近三十年的办学历史。学院现设有英语系、亚欧语言系、公共外语教学部等三个系部和办公室、教务科、团委学生科等职能部门。
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个:英语教育、商务英语和日语,专科专业1个:英语教育。英语系下设综合英语、阅读与写作、语言文学和视听说四个教研室,承担了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方向本、专科共26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公共英语教学覆盖全校14个教学院系近1,7000名学生,在全校的教学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外国语学院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近1,400人,其中英语系本科生755人,他们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近30年来,学院培养了本、专科毕业生近4,000人(其中英语系本科毕业生546人),为地方基础教育及涉外单位输送了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外语人,他们中大多数人已成为各岗位的骨干。不少毕业生考取了博士、硕士研究生,且有2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含外籍教师5人),教授3人、副教授2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分别为1人和35人;有省级骨干教师2人,校学科带头1人,校教学带头人2人;还聘请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12名知名学者为兼职教授。其中英语系有专业教师47人(含外教4人),教授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5人,在读9人。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强学科建设,该院“英语语言文学”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围绕教学中心工作,不断加强课程建设。 “英语语言学”与“大学英语” 课分别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和优质课程。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不断完善科研激励机制。2004年以来我院教师出版专著1部、译著3部和教材2部,获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120余篇。学院各类教学设施完备,现有新建成8000m2 的外语教学楼一栋,数字化语言教室18个,专业资料室1个,藏书3000余册。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学生成长成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年一届的英文歌曲合唱赛、两年一次的英语短剧表演赛、外语文化艺术节等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亮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为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学生在“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赛、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中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学院还连续7年被学校评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商学院简介
商学院是集经济、贸易、管理于一体的文理渗透的综合性学院。现有专任教学人员69人,设有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6个教研室, 开设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旅游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建有工商管理与系统分析模拟实验室、财会模拟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全日制在校学生2000余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先后与学院建立了对口支援合作关系,在师资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本科生教育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近年来,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外引进和内部培养,建立了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化、具有创新能力,能适应本科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学院有教授5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教师38人。
学院重视学科建设。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区域经济学,两个校级一般扶持学科——会计学和企业管理。学科建设成效显著。仅2005年8月以来,各学科共承担省级课题22项, 市级课题8项,校级课题12项;发表论文91篇,其中CSSCI7篇,核心期刊54篇,省级30篇;出版论著1部;获社科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 吉安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
学院重视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教师教育教学激励约束机制,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在2005和2006年学校组织的2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我院青年教师4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部分本科应届毕业生考取了研究生。学院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北京、上海、广东、安徽和江西等地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基地和实训基地;学院把学生考研和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开设了考研和考证课程模块,为学生考研考证创造了条件。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活动。美国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等众多高校的学者来院访问和举办学术讲座。学院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术活动。学院学术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
学院重视学生工作。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充分利用井冈山的红色资源,以井冈山精神办学育人,培育良好的学德学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业余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数人多次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数理学院简介
数理学院下设数学系和物理系。现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师范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和数学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两个专科专业。学院设有函数论、几何代数、应用数学、高等数学、基础物理、理论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7个教研室,基础物理、电工电子基础2个实验中心及应用数学、应用物理与电子技术2个实验室。吉安市物理学会挂靠在物理系。
数理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分别为7人和35人;同时外聘了多名国内著名学者(如王梓坤院士)为兼职教授。近几年,学院多名教师获得省、市级奖励。
数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近两年来,教师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著作或主编教材5部,完成或在研省级科研(含教改)课题1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我院叶子飘博士在DAMA探索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有些成果引起了国外同行的高度重视。
数理学院具有较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现有基础物理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基础实验中心、应用数学实验室和应用物理与电子技术实验室,包含数学建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中教法、家用电器及技能训练、电视机原理、电工学、电路分析、低频电路、数字电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微机接口、EDA、程控交换、现代通信原理、光纤通信、电路设计等23个分实验室。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实验室建设得到很快发展,实验用房达566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865万元。
数理学院在同济大学物理系和南昌大学理学院的对口支援下,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及实验室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实现了与同济大学物理系教学资源共享。数理学院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弘扬井冈山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品格、科学素质,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江西省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等专业性竞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我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处在全校前列,2006年我院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数理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25人(其中本科生868人,专科生657多人),另有函授学员150多人。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工学院简介
工学院是由井冈山大学原机械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医学工程系于2005年8月合并组建。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电子与电气工程、建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四个系。
学院已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力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及制冷设备,生物医学工程、医用电子仪器维护等14个本、专科专业,在校学生2250多名。现有教职工91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9名,博士8名,硕士37名,校学术带头人4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人才1名。
近年来,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刊用63篇,被国际权威检索刊物SCI、EI和ISTP摘录和引用18篇,学术专著20余部,承担国家纵向课题2项,国家级横向课题1项,省级纵向课题22项、横向课题4项,完成省级科研课题14项,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工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办学理念,在办学实践中弘扬“团结、拼搏、奉献、创新”精神。坚持走特色办学的道路,找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高素质经济建设人才为己任,努力在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办学体系构建中迈出坚实的步伐。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打造一批品牌专业,建立一支适应我院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数量适当、结构优化、政治业务素质精良、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围绕学院特色学科,建设一批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专业实验室,坚持产、学、研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制。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和打造,力求实现教育与就业“零距离”目标,努力建成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及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教学科研基地,为本地乃至国家经济的振兴做出贡献。
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化学化工学院内设化学系、五个教研室和一个应用化学研究所。现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0人,有博士11人,硕士23人,有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江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1人和教学骨干教师2人。有各级在研项目50多项,经费60多万元。近年来,教师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数百篇,其中100多篇被国际权威检索系统SCI和EI收录。化学实验室面积2000余平方米,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基础化学示范中心一个,配备了单晶衍射仪、高分辨质谱仪、元素分析仪等价值一千多万元的进口精密仪器设备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化学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物理化学是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三个本科专业和相应的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700余人。
化学化工学院师生奋发向上,集体荣誉感强,教学管理严格、规范,学风浓厚,科研活动十分活跃,近年来曾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学先进单位、科研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报考研究生积极踊跃,考取比率逐年稳步上升,应届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升学率20%左右。
化学化工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井冈山精神办井冈山大学”的指导思想。学院教学与科研并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力争把我院建设成为层次完整、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的化学化工类教学研究型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生命科学系的基础上于2005年8月成立的,现设有生命科学系,有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专科)、生物技术(非师范类、本科)以及环境科学(非师范类、本科、专科)三个专业,在校学生共600余人;现已培养毕业生1000余人,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成为各岗位的主要骨干;毕业生中已有近百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多人出国留学。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1人,其中专任教师26人,同时聘请了中科院戚正武院士、兰州大学安黎哲教授、江西农大石庆华教授等7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13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1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8人),全院有校级学术带头人4人,具博士学位16(含4人在读)人,硕士11人(含1人在读)。
学院教学科研队伍基础厚实,在生态学、植物学、天然活性物质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良好的研究基础,拥有“生态学”省级重点学科,“植物学”等4个校级扶持学科。近年来先后主持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等数十项;主持和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其它项目20多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2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十多部。
学院现有基础生物学实验中心、应用生物技术实验室、环境科学实验室等3个教学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以及天然活性物质开发等研究平台;价值500多万元的大中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井冈山生态环境科研与教学实习基地。实验室和实验基地完全向学生开放,提倡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拥有“江西省高等学校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吉安市生态环境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学院一贯以教学为中心,坚持开放性、主动性、创新性和研究性教学,狠抓课程建设、坚持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现有江西省优质课程“生态学”,还有校级精品课程2门、优质课程4门。教学质量较高,本科毕业生考研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在校学生先后在“生态学报”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在2007年“挑战杯”竞赛江西省赛区中获得2个一等奖。
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成立于2005年8月。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教务科、团委(学生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新闻传播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五个本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现代教育技术三个专科专业,在读学生1112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4人,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教师26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兼职硕导2人。学院重视学科建设,现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校级一般扶持学科“教育技术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除完成专业教学外,学院还承担全校计算机公共课和面向全校师范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任务。学院现有软件实验室、网络实验室、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接口技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课件制作室、摄影摄像实验室、非线性电视编辑室、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11个,其中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实验室为吉安市重点实验室。近年来,教师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254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2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的各种竞赛活动。学院自成立以来,在指导学生参加2006年、2007年的江西省电子电脑大赛中均荣获电脑作品本科组团体第三名,有47名学生获文明学生称号,154名学生获优秀毕业生称号,有23名学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每年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连续三年获省级表彰。
学院学生文体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成绩斐然,2005年、2006年、2007年连续三年荣获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体育道德风尚奖。学院团委2007年荣获校级“五四红旗团委”光荣称号。
信息科学与传媒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申办硕士点为目标,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课程与专业建设,加强学术研究,努力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做强做大本科教育,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学院建设成为省内信息科学与传媒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井冈山大学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教育学院简介
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专任教师27人(含兼职)。专任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7人,讲师10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13人(在读硕士5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学科带头人2人,校骨干教师1人;4人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获奖,6位教师的心理学课被评为校优质课。近些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0余篇;2005年出版书著10部。现有主持在研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13项,市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8项,8人次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时,在学科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方面,已经与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对口支援关系。
教育学院现设有心理学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心理实验室和学前教育学教研室、公共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学院已经建有心理健康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等教学实践基地。
开设应用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4个本科专业和学前教育、小学教育2个专科专业。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526人,其中本科340人,专科186人。
医学院简介
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创办于1958 年,其前身为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和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与井冈山师范学院和井冈山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井冈山学院,同时筹建井冈山大学,是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7年10月28日正式挂牌为井冈山大学医学院。学院坐落在江西省吉安市城区,位于赣江之滨,校园风景优美,京九铁路、105国道和赣粤高速公路从旁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学院现设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系、中医系、口腔医学系和药学系,现有临床医学(本科、专科)、药学(本科、专科)、中医学(文理兼收,本科、专科)及口腔医学(专科)四个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537人,来自全国30个省市,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单位,他们中的大多数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骨干;毕业生中很多人考取了硕士、博士研究生,还有多人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留学或工作。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大多数教师同时从事教学与临床工作,为“双师型”教师,全院教职工 155人,专任教师139人,其中,博士9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47人,在读硕士20人;正高职称14人,副高职称38人,其中省级名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老师3人,校级学术带头人3人,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
学院教学科研基础厚实,现有校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一般扶持学科6个,校课程群1个(其中1门校精品课程,1门校优质课程)。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技项目多项,省级教学改革课题30余项,市级科技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数十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0项。学院科研、教学设施日益完善,有吉安市重点实验室一个(医药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临床医学实验室、药学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室、中医实验室和中医中药标本陈列室、解剖标本陈列室、中草药植物园,装备了生物安全柜、气相色谱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微型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供科研、教学使用的仪器设备。
附属医院设备精良,技术力量雄厚。教学医院、实习医院80余所,总床位数25154张。
我院办学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井冈山精神办好医学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坚持教学、科研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医学院始终弘扬“严谨、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团结、勤奋、守纪”的学风,发扬井冈山精神,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正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创办特色鲜明、面向社区与基层、服务地方的综合性大学医学院而努力奋斗。
护理学院简介
护理学院成立以来,学院坚持以“面向21世纪发展中国特色的护理教育事业,培养多层次、满足社会需求的一流护理人才”为目标。依托井冈山大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综合优势和附属医院提供的良好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了一个注重自然科学与医学基础、关注人文精神、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高等护理教育体系。
专业设置:高级护理(本、专科)
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46人(含临床教师),实验人员4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6人。多名教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十余年,为“双师型”教师。10余名教师曾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湖南等医科大护理学院进修深造。
科研成果:论文发表:80余篇(核心期刊11篇)
教材编写:全国教材:主编2部、副主编5部、参编12部
省级教材:主编2部、副主编1部、参编6部
科研课题: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0项、校级课题6项
教学设施:实验室用房面积约1460平方米,实验设备现代、齐全。省内外实习基地64个,二甲附属医院1所。
教育模式: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互动式”和“引导式” 教学,增加小班上课、小组讨论、病案分析讨论和PBL的教学方式,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2、接触专业、早期接触临床: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打破“三段式”教育模式,使护生早期接触专业知识外,还需早期安排学生进入临床,使学生早期了解专业,引导学生发现专业中存在的有关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专业发展的讨论和辩论,发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专业责任感。3、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采取“见习-讨论-授课-再见习-再授课-实习”的教学模式:实践可以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办学思路:护理学院以提高自我发展和竞争能力为目标,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学术为主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按照学校的要求,紧紧围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展工作,管理上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加强依法治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学科建设,争取学科建设基本项目和重点项目的专项资金投入,做好各类科研课题的申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根据教学工作任务,按照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要求,做好教学工作,打造精品课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艺术学院简介
艺术学院下设音乐系、美术系,现有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四个本科专业,专任教师 60人,其中美术系教师 31人,音乐系教师 29人,教授 5人,副教授以上职称 14人。下设八个教研室——声乐教研室、舞蹈教研室、钢琴教研室、理论与器乐教研室、绘画教研室、平面设计教研室、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影视动画设计教研室。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1233人。已建成的 10000余平方米艺术大楼,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优美的学习环境。 自 2005年来,学院教师共完成省级课题 6项,在研省级课题 11项,有 28篇论文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音乐作品、美术作品 230余件,获省级以上奖项 80余项,主(参)编教材 28部,指导学生 115人次获省级以上表彰(其中全国性竞赛获奖 7项)。特别是在第五届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首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奖等大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
由井冈山学院和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同济大学联合策划编创的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的成功演出,以及我院音乐系师生编创的乐舞诗《正气颂》在“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中获得圆满成功,弘扬了井冈山精神,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树立了学校的形象。
体育学院简介
体育学院创办于1977年,当时叫江西师范学院井冈山分院体艺科(公体、体育专业、艺术合署办公);82年学校更名为吉安师范专科学校,艺术和体育分开,成立体育系(公体、体育专业合署办公);87年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分开;2005年8月由原公体教学部和体育系合并成立新的体育学院。
二、基本现状
(一)基础设施与条件
体育学院现有专用教室、实验室等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可用的运动场馆分三个校区,总面积在4万平方米左右,另有1万余平方米的综合训练馆一座,内涵术科教学多种功能;教学器材、实验仪器设备总值在480万人民币左右。
(二)专业办学规模、层次及设置
体育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764人;以办本科为主(本科生人数667,占学生总数的87.3%,专科生人数97人,占学生人数的12.7%);现设有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体育康复及防卫体育)两个专业三个方向。
公共体育课程主要向本专科一二年级的学生开设。一年级开设普修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目前正在逐步努力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课程指导纲要》实施《井冈山学院体育课程标准》。
(三)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学院有在职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9人,高职称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35%;有硕士研究生(含在读)23人,占全院专任教师数的32%,占体育专业教师数的50%;有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学术带头人1人、教学带头人2人;有6位教师被外校聘为兼职硕士生导师。
三、课程与学科建设
“课程、科研、学生、大师”是我校近两年主抓的四个产品,在这四个产品的建设中,体育学院有大球类、田径类课程群被列为学校的重点建设课程群,有篮球、田径课程被列为学校的重点建设精品课程,有公共体育、排球、运动解剖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优质课程;有“体育课程与教学论”被列为学校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方向之一,有“人体运动科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两个学科被列为学校扶植建设学科;近些年体育学院的教师主持在研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其中省教改课题4项、教育规划课题2项,省社科课题15项,国家教育规划课题子课题5项,国家社科课题子课题1项;在省级(含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10余部。
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继续教育学院是井冈山学院的一个职能部门,与电大吉安市分校、吉安市卫生学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依托学校普通高等教育的优良办学条件和雄厚师资力量,承担在职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开放教育、普通中专教育及在职培训等多项工作任务。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吉安市长岗北路23号校区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开展在职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开放教育、乡医普通中专教育及在职培训;吉安市吉福路59号校区占地面积82亩,建筑面积3.92万余平方米,开展卫校及工业技术类等普通中专教育。另有9个市外教学点、13个市内教学点。
学院下设办公室、招生办、教务科、学生科、团委、中专部。现有在编管理人员37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5人,本科以上学历29人。
学院现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专升本34个、高达本15个、高达专61个,开放教育专业专升本12个、高达专18个(含一村一户大学生专业3个),卫校中专专业4个(含乡村医生专业)、计算机等其它中专专业7个。此外还是江西省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吉安市师资培训基地、吉安市卫生系统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1588人,其中成人教育学生4655人、开放教育学生4045人、卫校中专学生1336人、乡村医生中专学生15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