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浮邱山
湖南浮邱山
浮邱山,古为楚南名山,号称“小南岳”,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城西南12公里处,主峰海拔752.4米,方圆58平方公里,区内山岭起伏,峰峦突起。浮邱山是闻名湘中、湘北的佛教圣地。山上有银杏、桂花树、猫儿刺树等古树名木118棵,均有300年以上历史。其中一棵银杏“寿”高2400岁,两棵桂花树也历尽沧桑500年,堪为浮邱山的镇山之宝。其中有一棵银杏树围要三四个人合抱才能围一个圈。银杏为史前树种,它的存在有3亿多年,与恐龙、熊猫为同时代产物。浮邱山主峰年平均气温16℃,最高34.2℃。这里早春留雪霁,盛夏存阴凉,每至云雨季节,则山峦烟云变幻,然则雨过天晴,但见云蒸霞蔚,岚光异彩,似入人间仙境,令人赏心悦目。群峦叠翠的浮邱山,山上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珍奇竹木和奇花异草夹杂其间。
浮邱山有48面峰,常年云遮雾绕,远望若浮,近看似邱,故称之为浮邱山。另一种说法是南北朝时潘子良,在此炼丹修仙,他自号浮邱子,浮邱山便因浮邱子而得名。不知是浮邱山因浮邱子而得名还是浮邱子因浮邱山而取号,总之浮邱山因仙人潘子良而有了灵气,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浮邱山还有一名曰无量山。光绪《湖南通志》:“浮邱山亦名浮梁山”,今呼无量山(《湖南省志》)。相传远古时候无量寿佛在此修道。那时山上四处林茂竹修,猛兽蟒蛇遍地。一日,山下一猎户上山狩猎,遇见一猛虎,慌乱中眼看就要落入虎口,突然间一白须老者,掷一佛珠,佛珠瞬间化作一道火光,猛虎见状拔腿便逃,猎人千恩万谢,白须长者却飘然而去。猎人四处寻找,偶入一洞穴,只见那白须老人正生火煮食,但不知所煮何物。猎人也正好饿极,便求白须老人施食,得到白须老人首肯后,猎人取出锅中之物便啃,却啃不动,但那白须老人吃起所煮之物,却象咬生红薯似的,吃不完的往地上一丢。猎人好奇,捡起一看,好家伙,原来是石头。石头上清晰地留有白须老人的牙齿印。猎人自知遇到了仙人,赶紧下了山,告知众人,众人旋即上山寻拜,可那白须老人却不见了,只留下大片吃剩的留有牙齿印的石头。众人无不称奇,遂将这种石头叫做齿石。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白须老人是无量寿佛。因此浮邱山在上古时候被称为无量山。
浮邱山顶,有一座道佛两教同居一处的浮邱古寺。古寺有三进四宅,前宅为玉皇殿,为僧人诵经打座之处。第二宅为福寿殿,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兵部尚书陶澍二夫人贺氏捐资修建。第三宅为祖师殿,原供道教玄武祖师之塑像。最后一宅为观音殿,室内壁上嵌有一块花岗石板,上刻“印心石屋”四个大字,是清道光皇帝赐给陶澍的御笔。寺庙几经风雨,大都损毁,今已部分修复,供游人香客观光礼拜。
正式有文字记载的浮邱宗教史,可上朔到汉朝。浮邱寺最初建于两晋南北朝的刘宋时期。谓之浮邱观。清乾隆时佛教购买更名浮邱寺(《桃江县志》)。按中国历史上修建寺庙的传统要求,寺庙要后有主山,两边有附山,现存的浮邱古寺后有主峰,两边有48附峰环绕,形成万佛朝宗的布局。因此,浮邱山早有“小南岳”之称。最初道观建立后,明清朝廷在此设立了道征司,管辖湘中一带3000道士(《桃江县志》)。浮邱道教因祖师菩萨而兴旺,所以浮邱寺初建就有祖师殿。现存浮邱寺建筑群系清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年(1770—1775年)所建。整体建筑为砖木结构,耗白银700余两,历时6年建成。清道光19年(1839年)两江总督陶澍的副室贺氏又捐资重修了寿佛殿与后殿。
浮邱寺为一院式建筑群,寺门上方有一大石匾镌书“浮邱寺”,进门第一宅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塑像,为僧人诵经、打坐、授课之用。第二宅为寿佛殿,供奉无量寿佛塑像。第三宅为祖师殿,塑有北方真武祖师像。第四宅为老佛殿,塑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十八罗汉及药师像。佛座台下方嵌有一青石板,二米见方,上面镌有清道光皇帝御笔“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禅寺两边是僧房、斋堂。楼上辟有客房。
浮邱寺周围遍布名胜景点,据清嘉庆《益阳县志》载:“浮邱胜迹,山后有风洞,洞上有石屋镇压。山僧云:洞开则狂风大作。故无启者,其石屋传为飞来。山顶有丹池,为刘宋时浮邱子炼丹处。池旁小石间或有齿痕,俗呼齿石,谓浮邱子初入山时缺供,煮石为粮,其未化者,啮之而不可食,则弃其余也。山上有寺,寺侧有井,时而泛滥,时而涸竭,其中由溢而竭,由竭而溢,皆可立待消息,最奇。山寺之前有三峰,矗立如阁,人称三阁寨。山之半有水田……山之腰有龙洞……山之前有石洞……山之末与修山对峙。”
浮邱寺东百米处有一天然石洞火云洞,洞口仅两尺见方。当地老人讲,此洞外小内大。山顶有一座“飞来石屋”,是天上落下的一块屋形陨石,古人在其四壁,刻有八仙过海、丹凤朝阳等四幅刀笔精细,形态生动的壁画。石屋左侧,立着一块上书“丹台”的石碑,相传是浮邱子等仙人炼丹之处。五代时,浮邱山浮、葛、许姓三个穷人在此炼丹,有一天砍倒一树,叶如菩提,异香扑鼻,放入窑内燃烧更是满山飘香。直冲九天的香气引至一仙人下凡,仙人取出三丸丹药,交三人服下,三人服下丹药即化作清风随仙人而去。故称浮、葛、许三仙,此丹台为后人纪念三位成仙之人所建。仙人炼丹,煮石充饥,留有仙人齿印的“齿石”。山上还有一处神奇的风洞,洞中深不可测。传说此洞经益阳城,可通洞庭湖。飞来石屋有不同版本的传说,一说为西周时一仙人端坐于石屋中自西方飞来浮邱。一说为北方真武祖师驾屋到此镇住洞庭孽龙。一说为帝子自九嶷山携石屋乘风而至。我们现在所见石屋为后人仿制,制于何年无从考证,但其精美的图饰,考究的工艺仍可说明其历史之久远。
浮邱山下人杰地灵,近现代出了不少科技界、文化界名人。像粮油科技界的何抗夫、中国预防医科院的何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