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沟通
管理沟通作者:沈远平,沈宏宇编著

[2]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开本: 16开
ISBN: 9787811354034
定价:¥32.00
内容简介本书一共八章,包括绪论、组织内部管理沟通、管理沟通策略、冲突管理与沟通、谈判、危机管理与沟通、会议管理、面谈。在本书的后面还收入了两篇附录:案例与案例分析方法、几种基本案例学习分析方法介绍。每个章节的内容包括:案例、与案例内容相关的知识链接、与教学目的相关的管理沟通原理阐述;根据案例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对情景理解、问题诊断、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与决策等环节的讨论给出指导性提示;最后,每章的后面都设计了与该章教学主题相关的沟通策略和技能的练习、案例分析学习练习和思考题。
目录总序
序
前言
1 绪论——“管理沟通”学习与案例学习法
1.1 “管理沟通”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1.1.1 “管理沟通”课程在我国MBA教育中的发展与推广
1.1.2 “管理沟通”课程的基本体系结构和主要内容
1.1.3 “管理沟通”课程与其他管理课程的关系
1.2 案例学习法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2.1 “管理沟通”课程的学习特点
1.2.2 在“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学习基本框架
1.3 “管理沟通”课程教学中的案例学习步骤与方法
1.3.1 情景理解
1.3.2 诊断问题
1.3.3 策划可选解决方案
1.3.4 案例学习交流
1.3.5 模拟实施沟通方案,强化沟通技能训练
2 组织内部管理沟通
2.1 案例情景理解
2.1.1 阅读案例:华南食品连锁有限公司
2.1.2 案例背景信息理解
2.1.3 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与评估
2.1.4 人物关系分析
2.1.5 案例情景理解的综合分析
2.2 组织内部的管理沟通
2.2.1 沟通、人际沟通与管理沟通
2.2.2 组织内部管理沟通
2.2.3 组织内部沟通的主要障碍
2.2.4 组织结构与沟通
2.2.5 组织文化与沟通
2.2.6 组织内部管理沟通机制
2.3 问题诊断
2.3.1 识别案例中所有的问题
2.3.2 理解问题的范围
2.3.3 选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4 设计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2.4.1 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2.4.2 分析解决问题的难点
2.4.3 设计可选择的解决方案
2.5 从可选择的方案中作出选择
2.5.1 预测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
2.5.2 对一组结果进行评估
2.5.3 从可选方案中作出选择
2.6 沟通技能练习
2.6.1 书面报告练习
2.6.2 口头报告练习
2.6.3 会议模拟练习
2.7 案例分析学习练习
2.7.1 案例:AG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强的沟通烦恼
2.7.2 案例学习提示
3 管理沟通策略
3.1 案例情景理解
3.1.1 阅读案例:Gz钢铁集团——人事制度改革中的沟通
3.1.2 整理案例背景信息
3.1.3 相关知识链接
3.1.4 综合分析信息,理解案例情景
3.2 问题诊断
3.2.1 发现问题
3.2.2 挖掘潜在的问题
3.2.3 对问题的综合分析
3.2.4 确定关键的问题
3.2.5 管理者解决问题的两难分析
3.3 管理沟通策略方案设计
3.3.1 管理沟通策略基本原理
3.3.2 管理沟通策略运用
3.3.3 设计管理沟通策略综合方案
3.4 方案可行性评估与结果预测
3.4.1 方案可行性评估
3.4.2 方案结果预测
3.5 沟通技能练习
3.5.1 书面沟通练习
3.5.2 口头沟通练习
3.5.3 会议管理模拟练习
3.6 案例分析学习练习
3.6.1 案例:H市北松镇——群体上访事件处理过程中的沟通策略
3.6.2 案例学习提示
4 冲突管理与沟通
4.1 案例情景理解
4.1.1 阅读案例:华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工序设计小组内的冲突管理
4.1.2 案例情景理解
4.1.3 相关知识链接
4.2 问题诊断
4.2.1 冲突发展过程诊断
4.2.2 冲突起因诊断
4.2.3 冲突性质与类型诊断
4.2.4 问题诊断综合分析
4.3 设计解决冲突的方案
4.3.1 方案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4.3.2 冲突解决方案设计
4.4 方案评估与决策
4.4.1 预测可选择方案的结果
4.4.2 选择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并对以上方案实施评估
4.4.3 作出决策,并论述选择理由
4.5 冲突管理沟通技能练习
4.5.1 面谈技能练习
4.5.2 冲突中的情绪控制练习
4.5.3 冲突调解练习
4.6 案例分析学习练习
4.6.1 案例:光耀集团——管理团队中的冲突管理
4.6.2 案例学习提示
5 谈判
5.1 案例情景理解
5.1.1 阅读案例:丰泽湖山庄——业主维权谈判
5.1.2 案例情景理解
5.1.3 相关知识链接
5.2 问题诊断
5.2.1 揭示问题
5.2.2 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5.3 谈判方案设计与实施
5.3.1 谈判的基本原理与策略
5.3.2 设计可选谈判方案
5.4 方案评估与决策
5.4.1 预测各方案结果
5.4.2 选择或设计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对各方案实施评估
5.4.3 选择主导方案和备选方案,阐明决策的理由
5.5 谈判沟通技能练习
5.5.1 角色扮演与模拟
5.5.2 信息发布模拟
5.6 案例分析学习练习
5.6.1 阅读案例
案例1:杨家坪鹤兴路——城建旧房拆迁谈判
案例2:地铁五号线——施工拆迁谈判
5.6.2 案例学习提示
6 危机管理与沟通
6.1 案例情景理解
6.1.1 阅读案例:诚信药品配送有限公司——这批药品该不该发?
6.1.2 案例情景理解
6.1.3 相关知识链接
6.1.4 危机与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
6.2 问题诊断
6.2.1 揭示问题
6.2.2 问题原因分析
6.2.3 主要问题分析
6.3 应急管理方案设计与实施
6.3.1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能
6.3.2 设计可选应急方案
6.4 方案评估与决策
6.4.1 预测各方案结果
6.4.2 对各方案实施评估
6.4.3 作出决策,阐明决策的理由
6.5 危机管理沟通技能练习
6.5.1 书面沟通练习
6.5.2 与媒体沟通模拟练习
6.6 案例学习练习
6.6.1 阅读案例:中美史克——“PPA事件”
6.6.2 案例学习提示
7 会议管理
7.1 案例情景理解
7.1.1 阅读案例:生产促进委员会
7.1.2 情景理解
7.1.3 相关知识链接
7.2 会议与会议管理
7.2.1 会议的基本概念
7.2.2 会议与群体沟通
7.2.3 会议管理的基本概念
7.2.4 会议管理的几项基本技能
7.3 问题诊断
7.3.1 揭示案例中会议管理以及相关的问题
7.3.2 该工厂生产促进委员会会议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7.3.3 确定关键的问题
7.4 设计解决方案
7.4.1 确定设计解决方案的理论框架
7.4.2 确定解决方案的目标
7.4.3 达成目标的主要障碍分析
7.4.4 设计可选解决方案
7.5 方案评估与决策
7.5.1 预测各方案的结果
7.5.2 对各方案进行评估
7.5.3 作出决策并阐述决策的理由
7.6 会议管理技能练习
7.6.1 会议管理综合技能练习
7.6.2 会议议程写作练习
7.7 会议管理案例分析
7.7.1 阅读案例:上海诺凯有限公司——跨部门工作会议
7.7.2 案例学习提示
8 面谈
8.1 案例情景理解
8.1.1 阅读案例:销售代表——马德乐先生
8.1.2 情景理解
8.1.3 相关知识链接
8.2 问题诊断
8.2.1 列出案例中的问题
8.2.2 问题原因分析
8.2.3 关键问题分析
8.3 设计面谈方案
8.3.1 面谈的基本概念
8.3.2 绩效面谈
8.3.3 面谈方案设计
8.4 方案评估与决策
8.4.1 方案效果预测评估
8.4.2 方案比较评估
8.4.3 方案选择
8.5 面谈技能练习
8.5.1 面谈模拟练习
8.5.2 面谈实践评估
8.6 面谈案例分析练习
8.6.1 阅读案例“达声集团公司”
8.6.2 案例学习提示
附录1 案例与案例分析方法
1 案例
2 案例学习法
3管理学科学习方法
附录2 几种基本案例学习分析方法介绍
1 组织环境分析模型
2 SWOT分析模型
3 鱼骨图分析法(Cause & Effect/Fishbone Diagran)
4 KJ法
5 决策树模型
6 层次分析法
7 演绎与归纳
8 头脑风暴法
参考文献
图书信息

书 名: 管理沟通
作者:杜慕群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
ISBN: 9787302213192
开本: 16开
定价: 38.00元
内容简介《管理沟通》在介绍了西方管理沟通理论的同时,加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华作为中国式管理沟通的文化基础,从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角度阐述真正贴合本土实际的沟通原则与策略,并通过对大量本土案例的分析,为读者打开沟通方法的融会贯通之门。《管理沟通》分为管理沟通的理论与概念、组织沟通策略、沟通技能的提升和管理沟通未来发展趋势四大部分,共包括沟通概论、沟通理论、跨文化沟通、沟通策略、组织内部沟通策略与会议技巧、组织外部沟通策略(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团队沟通、面谈沟通、非语言沟通、倾听技巧、演讲技能、谈判技巧与组织管理沟通未来发展趋势等13章。
《管理沟通》是作者多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的浓缩与总结,也是多年大学MBA与企业培训教学经验的积累,不仅仅面向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与研究生(包括MBA、MPM与MPA),而且也适合企业中希望进行高效沟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一般读者也可通过《管理沟通》了解沟通基本方法并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从而提高组织沟通效率。
作者简介:
杜慕群,1968年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于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从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工作。
2004年以来先后担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3M(MBA/MPA/MPM)校外导师,中山大学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广州房地产学会理事,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产权交易所、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等机构特聘经济管理咨询专家。
个人专著《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实证与案例》入选经济科学出版社《中青年经济学家文库》出版,先后在《管理世界》、《学术研究》与《南方经济》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编辑推荐:
《管理沟通》特色:中西方文化理论融合独具特色
《管理沟通》介绍了管理沟通理论的理论要点,并针对中西方人性假设理论进行了比较分析,在简述中国传统的儒、道、墨各家沟通理念同时,引入了中国特有的“人情”与“面子”等沟通概念,并结合西方沟通理论策略,给出中国人管理沟通的实务对策。沟通演练游戏测试务实高效书中设计了许多沟通测试、情景模拟、游戏演练以及案例分析等练习.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加深对沟通理论与策略的理解,有效提高沟通技巧。亲身自述实务案例生动贴切书中收录了许多作者本人多年企业管理实践的亲身案例,同时也汇集了大量MBA学生采写的亲身实践的情境实录,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独特的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视角
务实高效的沟通策略与技巧
目录:
第1章 沟通概论 1
1.1 沟通的基本概念 3
1.1.1 沟通的含义 3
1.1.2 沟通的作用与意义 4
1.2 沟通、人际沟通与管理沟通 5
1.3 沟通过程的八要素模型 6
1.4 沟通的种类 10
1.4.1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10
1.4.2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12
1.4.3 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13
1.4.4 向上沟通、向下沟通和平行沟通 13
1.4.5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14
1.4.6 自我沟通、人际沟通与群体沟通 16
本章小结 17
管理游戏:单双向沟通游戏 17
本章典型案例:一次难忘的订餐经历 18
本章思考与讨论 20
延伸阅读提示 20
第2章 管理沟通的相关理论 21
2.1 西方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与相关沟通理论 22
2.1.1 “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 22
2.1.2 “社会人”假设与人际关系理论 24
2.1.3 “自我实现人”假设与Y理论 25
2.1.4 “复杂人”假设与超Y理论(权变理论) 26
2.1.5 Z理论与“文化人”假设 29
2.2 中国传统的人性假设理论 31
2.2.1 性善论 32
2.2.2 性恶论 32
2.2.3 性无善无不善论(流水人性) 32
2.2.4 性有善有恶论 32
2.3 中西方人性假设理论的比较与应用 33
2.4 中国传统文化的沟通理念 34
2.4.1 儒家“和为贵”沟通原则 35
2.4.2 儒家的“中庸之道”实现了“贵和”的沟通 36
2.4.3 道家文化辩证管理的沟通理念 38
2.4.4 墨家的“兼爱”与“尚同”沟通理念 39
2.5 中西方“面子”理论比较及“人情与面子”互动模型 40
2.5.1 中西方文化情境中的面子理论 41
2.5.2 中西方面子理论之差异与成因 42
2.5.3 华人社会的人情与面子互动模型 43
2.6 西方组织冲突理论与华人冲突化解模型 47
2.6.1 西方管理沟通的冲突处理理论 48
2.6.2 中国人的人际冲突处理模式 49
本章小结 51
相关测试:菲德勒权变模型领导风格LPC测试问卷 51
本章典型案例:双迟集团的困境 52
本章思考与讨论 55
延伸阅读提示 56
第3章 跨文化沟通 57
3.1 跨文化沟通概述 58
3.1.1 文化的概念 58
3.1.2 跨文化沟通的概念 59
3.1.3 主要国家典型文化的特点 59
3.1.4 地域文化概念与分类 61
3.2 跨文化沟通的相关理论 63
3.2.1 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研究模型 63
3.2.2 霍夫斯泰德的文化五维度理论 65
3.3 跨文化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 69
3.3.1 文化差异对参与沟通结构的影响 69
3.3.2 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方式 70
3.3.3 影响跨文化沟通的要素 72
3.4 跨文化沟通的原则 78
3.5 跨文化沟通的策略 80
本章小结 83
相关测试:超市里的文化密码 84
本章典型案例:麦道公司的跨文化沟通 85
本章思考与讨论 87
延伸阅读提示 87
第4章 沟通、人际沟通与管理沟通策略 88
4.1 认识沟通策略 89
4.1.1 管理沟通策略介绍 89
4.1.2 约哈里窗口 89
4.2 管理沟通主体策略 91
4.2.1 沟通主体的自我认知与定位 91
4.2.2 自我沟通 93
4.2.3 沟通主体目标确立与评价 93
4.2.4 沟通形式的选择 94
4.3 管理沟通客体策略 95
4.3.1 沟通对象的特点分析 95
4.3.2 激发受众兴趣 96
4.4 管理沟通的编码和解码策略 97
4.4.1 影响编码和解码的个人障碍和组织障碍 97
4.4.2 克服障碍的对策 101
4.5 管理沟通的信息与渠道策略 102
4.5.1 信息策略 102
4.5.2 渠道策略 103
4.6 沟通的通俗原则 105
4.6.1 沟通的基本心态 105
4.6.2 沟通的基本要求——主动 106
4.6.3 沟通的基本原理——关心 107
4.6.4 人际沟通的同理心原则 108
4.7 中国人的人情与面子沟通策略 109
4.7.1 华人的人情运作法则与面子语言解析 109
4.7.2 人情与面子的沟通对策 111
本章小结 116
相关测试:沟通技能测试问卷 117
本章典型案例:女教师就医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平衡 117
本章思考与讨论 120
延伸阅读提示 120
第5章 组织内部沟通策略与会议技巧 121
5.1 组织内部沟通的含义和作用 123
5.1.1 组织内部沟通的含义和特点 123
5.1.2 组织内部沟通的作用 123
5.1.3 组织内部沟通的环境 125
5.2 组织沟通的对象及策略 126
5.2.1 下行沟通——“非常用心”原则 127
5.2.2 上行沟通——“超常胆识”原则 131
5.2.3 横向沟通——“宰相肺腑”原则 136
5.2.4 组织冲突管理 139
5.3 组织中的沟通网络 140
5.3.1 正式沟通网络及其特点 140
5.3.2 非正式沟通网络及其特点 142
5.4 会议沟通概述 143
5.5 有效的会议 144
5.5.1 群体沟通的特点 144
5.5.2 会议成效影响的因素 145
5.5.3 有效会议的特征和策略 146
5.6 会议的组织 148
5.7 会议的技巧 149
5.7.1 主持人 149
5.7.2 会议成员 151
5.7.3 会议工作人员 152
本章小结 153
本章典型案例:智游移动的办公例会 153
本章思考与讨论 155
延伸阅读提示 156
第6章 组织外部沟通——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 157
6.1 企业对外沟通的对象及策略 158
6.1.1 企业公共关系概述 159
6.1.2 企业对外沟通的对象 159
6.2 企业危机的定义、类型和特征 162
6.2.1 企业危机的定义 162
6.2.2 企业危机的类型 163
6.2.3 企业危机的特征 165
6.3 西方危机管理理论和中国古代“顺道”文化危机管理思想 165
6.3.1 西方的危机管理理论 166
6.3.2 中国古代“顺道”文化管理思想 167
6.3.3 危机管理的价值前提 169
6.4 危机管理的识别与预控 171
6.4.1 识别企业内部的危机预警信号 171
6.4.2 危机影响评估 172
6.4.3 危机管理模拟训练 173
6.5 危机的形成与发展、处理与化解 174
6.5.1 危机的形成与发展 174
6.5.2 危机的处理与化解 175
6.6 危机管理的企业常态恢复与工作评价 178
6.6.1 危机管理的企业常态恢复 178
6.6.2 危机管理的工作评价 178
6.7 危机管理沟通的三个知道与八项注意 180
6.7.1 危机管理沟通的三个知道 180
6.7.2 危机管理沟通的八项注意 180
本章小结 186
本章典型案例:三鹿2004年的喜与2008年的悲 187
本章思考与讨论 190
延伸阅读提示 190
第7章 团队沟通与建设 191
7.1 认识团队与群体 192
7.1.1 团队与群体定义的差异 192
7.1.2 团队的特征 194
7.1.3 团队的类型 196
7.1.4 团队的意义 199
7.2 团队建设与团队领导 201
7.2.1 团队形成的五个阶段 201
7.2.2 团队的角色管理 202
7.2.3 团队的领导 206
7.3 团队沟通的技巧 212
7.3.1 团队总体沟通技巧 213
7.3.2 团队建设不同阶段的沟通策略 214
7.4 团队沟通决策 216
本章小结 219
本章小测验:团队角色自测问卷 220
本章团队游戏:寒带生存大挑战 222
本章典型案例:电子邮件沟通——秘书门事件 223
本章思考与讨论 225
延伸阅读提示 225
第8章 会见与面谈 226
8.1 会见与面谈概述 228
8.1.1 会见的含义 228
8.1.2 会见的功能 229
8.1.3 会见的特征 229
8.1.4 会见与面谈的关系 230
8.2 会见的一般过程 230
8.3 会见的原则和技巧 235
8.3.1 会见的原则 235
8.3.2 会见的技巧 236
8.4 几种重要的会见 237
8.4.1 招聘面试 237
8.4.2 信息收集与信息发布会见 243
8.4.3 绩效面谈 245
8.4.4 咨询、申诉与解惑会见 248
本章小结 249
本章典型案例:郁闷的小李 249
本章思考与讨论 250
延伸阅读提示 251
第9章 非语言沟通 252
9.1 非语言沟通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253
9.1.1 非语言沟通的发展历史 253
9.1.2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253
9.2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 255
9.3 非语言沟通的分类 256
9.4 身体语言沟通 257
9.4.1 形象语言沟通 257
9.4.2 肢体语言沟通 260
9.4.3 面部表情语言沟通 265
9.5 环境语言沟通 270
9.5.1 时间环境 270
9.5.2 空间距离 270
9.5.3 环境设置 272
9.6 中西方非语言沟通的比较 273
9.6.1 中国人更偏爱非语言沟通 274
9.6.2 中西方非语言沟通的功能侧重点不同 274
9.6.3 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式上存在差异 274
本章小结 275
本章典型案例:59秒电话与泡汤的生意 275
本章思考与讨论 276
延伸阅读提示 276
第10章 倾听 277
10.1 倾听的含义与倾听的意义 278
10.1.1 “倾听”与“听”的关系 278
10.1.2 倾听的意义 279
10.1.3 常见的倾听障碍 280
10.2 倾听的过程与倾听的层次 282
10.2.1 倾听的过程 282
10.2.2 倾听的“珠穆朗玛峰”七层次 284
10.3 如何达成有效倾听 289
10.4 有效倾听对管理者的启发 293
本章小结 294
相关测试:倾听游戏——“青蛙跳水” 294
本章典型案例:“骚扰”,你是如何定位的 295
本章思考与讨论 297
延伸阅读提示 297
第11章 演讲 298
11.1 演讲概论 300
11.1.1 演讲的含义 300
11.1.2 演讲的特征 300
11.1.3 演讲的目的 301
11.1.4 演讲的种类 301
11.2 演讲前的准备 302
11.2.1 分析演讲的目的 302
11.2.2 分析演讲的听众 303
11.2.3 分析演讲的选题 305
11.2.4 分析演讲的材料 306
11.2.5 确定演讲的风格基调 308
11.3 演讲稿的结构安排 309
11.3.1 精彩的开场 310
11.3.2 清晰的主体 311
11.3.3 耐人寻味的结尾 311
11.3.4 文学色彩的体现 313
11.3.5 幽默智慧的体现 315
11.4 演讲过程中的技巧 316
11.4.1 情绪控制的技巧 316
11.4.2 开场的技巧 317
11.4.3 现场控制的技巧(中场控制) 320
11.4.4 收尾的技巧 320
11.4.5 解答问题的技巧 322
11.4.6 处理意外的技巧 323
11.4.7 非语言的技巧 324
11.5 演讲能力持续提升的路径 326
本章小结 329
本章典型案例: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329
本章思考与讨论 332
延伸阅读提示 333
第12章 谈判 334
12.1 谈判的定义与分类 335
12.1.1 谈判的定义与要素 336
12.1.2 谈判的分类 338
12.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谈判理念 340
12.2.1 价值观对谈判的影响 340
12.2.2 思维和行为方式对谈判的影响 341
12.3 谈判的过程 342
12.3.1 准备和计划 342
12.3.2 开局 343
12.3.3 阐述与辩论 344
12.3.4 结束与实施 345
12.4 谈判的策略与技巧 346
12.4.1 谈判的策略 346
12.4.2 合作式谈判的技巧 352
12.5 跨文化谈判 355
12.5.1 跨文化谈判的风格差异 356
12.5.2 跨文化谈判的文化差异 356
12.5.3 跨文化谈判的语言差异 357
12.5.4 跨文化谈判的非语言差异 357
12.5.5 跨文化谈判双赢策略 358
本章小结 362
本章典型案例: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 362
本章思考与讨论 365
延伸阅读提示 365
第13章 组织管理沟通未来发展趋势 366
13.1 组织管理沟通未来发展趋势的概述 367
13.1.1 未来的组织发展趋势 367
13.1.2 未来的组织沟通渠道 367
13.2 互联网技术发展概述与媒介融合趋势及影响 370
13.2.1 互联网技术发展概述 370
13.2.2 媒介融合趋势及影响 372
13.3 学习型组织的沟通原则 374
13.3.1 组织结构 375
13.3.2 组织氛围 375
13.3.3 管理理念 376
13.3.4 沟通机制 376
13.4 虚拟组织与网络沟通的优劣势 377
13.4.1 虚拟组织的沟通特征 377
13.4.2 信息技术对组织沟通的影响 378
13.4.3 网络沟通的优势与劣势 381
13.5 组织网络沟通环境下的沟通伦理与策略 383
13.5.1 网络环境下的组织沟通伦理问题 383
13.5.2 网络环境下的组织沟通策略 385
本章小结 387
本章典型案例:言多必失——谢国忠邮件门事件 387
本章思考与讨论 389
延伸阅读提示 389
参考文献 391
后记 394
08版信息

作者:张昊民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3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3215122
装帧:平装
开本:16
丛书名:世纪高教工商管理系列教材
外文书名: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定价:40.00
内容简介《管理沟通》对管理沟通涉及的理论知识都有着较为扼要的阐述,并突出内容详实、文辞精炼、深入浅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书中集合了国内外各种案例,也包含了管理沟通小故事、寓言、小游戏,和各种管理沟通知识链接、实用工具等,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目录总序
前言
第1章沟通概述
1.1沟通的含义
1.2沟通的类型
1.3沟通的过程
第2章倾听
2.1倾听概述
2.2倾听的障碍
2.3有效倾听的技巧
第3章面谈及面试
3.1面谈概述
3.2面谈的过程和技巧
3.3面试的组织
3.4应聘者的准备和技巧
第4章谈判
4.1谈判概述
4.2谈判的一般过程与策略
4.3谈判的技巧
4.4全球文化下的谈判
第5章演讲
5.1演讲概述
5.2演讲的准备
5.3演讲稿的撰写
5.4演讲的技巧
5.5演讲的其他技能
第6章书面沟通
6.1书面沟通概述
6.2有效书面沟通步骤及策略
6.3几种实用文体的撰写
6.4简历的撰写
第7章非语言沟通
7.1非语言沟通概述
7.2常见非语言沟通的形式
7.3常见形体语言的辨析
第8章组织沟通
8.1组织沟通概述
8.2团队沟通及技巧
8.3会议沟通及技巧
8.4非正式组织沟通
第9章自我沟通
9.1自我沟通概述
9.2情绪管理
9.3压力管理
第10章管理沟通的发展
10.1跨文化沟通
10.2网络技术下的沟通
10.3危机沟通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伴随着争论与共识,中国管理步入了2l世纪,更走入了全球化的视野当中,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知识的爆炸、新观念的碰撞、新思想的诞生不断催生着中国管理的变迁,我们的企业开始迈向全球,我们的管理学界开始向世界进言,我们的市场开始让国外的管理人士瞩目,可以说,中国管理正走向成熟,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机遇往往伴随着挑战,对于中国管理而言,挑战存在于各个方面。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给予了我们丰厚的文化瑰宝,其中很多都是管理思想的精髓,我们该如何深入挖掘?经济全球化进程带来的是越来越前沿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方法,不断冲击着中国的触觉,我们该如何去面对?中国正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国外管理人士纷纷开始研究中国本土市场,而作为中国管理学界的成员,我们又如何在本土化的实践中找到更加适合中国管理发展的路?种种的挑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命题:如何在我们的管理教学中结合机遇与挑战,向我们的学生--未来的管理人才--展现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力量。但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内现代企业管理起步较晚,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变革中现实管理问题迭起,高校教学实践不足,相当多的经济管理类教材是根据国外教材改编而成的,无法完全适用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新时期下的要求,不能充分解决中国企业的实践问题,更未必满足实际的学生教学需要。因此真正拥有属于中国自己的、前沿的、既自成理论体系又具有实用性的教材,成为了我们经济管理界成员的心声。
文摘2.2一环境障碍
影响倾听的环境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指谈话场所的选择、环境布置、光线强弱、噪音大小、气候状况、温度的高低、座位安排等。主观因素是指谈话者的性格、心情、衣着、谈话人数等。
环境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倾听的效果:
(1)干扰信息的传递过程,削减、歪曲信息。布局杂乱、声音嘈杂的环境将会导致信息接收的缺损,比如在嘈杂的环境里你就很难听清对方的讲话。
(2)影响沟通者的心境,对人的听觉和心理活动产生影响。环境中的声音、气味、光线以及色彩、布局,都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感知。比如,在吃饭聊天时老板随口问问你西装的样式,你可能会轻松地说上几句,而如果老板跑到你办公桌前特地问你同一个问题,你可能会惊恐地想这套衣服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同样的,如果想让对方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应该努力在双方之间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
1.客观因素
(1)环境的封闭性。环境的封闭性是指谈话场所的空间大小、光照强度、有无噪音等干扰因素。比如,暗光会给人更强的封闭感。而封闭性决定着信息在传送过程中的损失概率。不难想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信息更容易传递,而倾听也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倾听者与说话者的人数对应关系。
倾听者与说话者在人数上的对应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倾听者的心理角色定位、心理压力、注意力集中度等心理和精神因素。比如,在教室里听课和听同事谈心、听下属汇报、听上司安排是完全不同的心情。其中,听下属汇报和上司安排是最不容易走神的,因为一对一的关系使听者感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精神就会比较集中。而听课是典型的多对一关系,听课者认为自己在此场合重要性不大,所以会经常走神。常见的影响沟通的客观因素如表2.2所示。
后记随着人生体验和感悟的丰富,笔者越发觉得沟通在人生中举足轻重的分量。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理论教学与管理咨询实践,历时两年多后的今天,编写《管理沟通》一书的想法终于实现。随着该书稿件的完成,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也带有一种感激的期盼。
因为在本书的编写和创作过程中,学习、参考和借鉴了太多的资料,不少在管理沟通领域潜心研究的学者和实践者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太多的精辟,让我有时难以割舍。书后虽然列出了长长的参考书目,但也不免疏漏,在此首先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李倩倩、廖四艳参与了本书第1、2、3章等章节的编写,赵璐、孙蕾参与了本书第4、5、6章等章节的资料收集和编写,龙颜、王庆龄也为本书的资料收集和统稿做了大量的工作,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格致出版社忻雁翔、易斌等编辑的全力支持和帮助。他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学识、经验等的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有关专家学者和朋友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