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
![黄道](/images/load.gif)
天文名词ecliptic
黄道是在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看起来它在群星之间移动的路径,明显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经过的路径。更明确的说,它是球状的表面(天球)与黄道平面的交集;以几何学来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环绕太阳运行的平均轨道平面。黄道平面应该是稳定不变的黄道平面,那是垂直所有行星轨道平面角动量和的平面,而木星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者。目前的黄道平面与不变的黄道倾斜约1.5°。事实上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地球公转所处的平面上,而之上的12个星座称为黄道12星座,这样理解起来更为形象。
西方的黄道(ecliptic)一词是从蚀(eclipse )发生的地方延伸出来的。
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不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可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
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运动”分为两种情形,即“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周日视运动”即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现象,这实质上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视觉效果;“周年视运动”指的是地球公转所引起的太阳在星座之间“穿行”的现象。
天文学把太阳在地球上的周年视运动轨迹,既太阳在天空中穿行的视路径的大圆,称为“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面在地球上的投影。太阳在地球上沿着黄道一年转一圈,为了确定位置的方便,人们把黄道划分成了十二等份(每份相当于30°),每份用邻近的一个星座命名,这些星座就称为黄道星座或黄道十二宫。这样,相当于把一年划分成了十二段,在每段时间里太阳进入一个星座。在西方,一个人出生时太阳正走到哪个星座,就说此人是这个星座的。如果你在那个星座出生,那就在你出生的那个月就恰好看不到你的星座。因为这时你属于的那个星座刚好在地球与太阳连线的背面。呵呵天文学就是这么有意思。
最早有关于黄道的历史纪录出现在巴比伦文化当中,他们利用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辨识日期,黄道上十二星座最早的功用就如同今天月历上的十二个月,白羊座起始于春分点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而当太阳运行到天秤座的那天是昼夜平分的时候。
在巴比伦时代,3月21日的春分点(Spring Equinox)也正好是太阳跨入白羊座的时候,黄道带背后的恒星群也不是固定的,他们只以非常慢的速度移动着,我们称为这样的移动现象为岁差(Precession),在今日因为岁差的关系,黄道上的的春分点已经移到了双鱼座。
希腊时代的占星家们早就发现这个问题,可是对古代的占星学家来说,春分这一天牡羊座的起始点,是定义行星位置重要的坐标,如果不断的移动在判定行星位置上就会有相当程度的困扰,于是希腊罗马的占星与天文学家们决定仍维持着每年3月21日春分时刻,昼夜平分点太阳位置作为黄道上牡羊座的起始点,并且将这样的黄道系统称为回归黄道(Tropical zodiac),不过,在印度的占星学家们坚持以天空中牡羊座的恒星位置为黄道的起始点,这样的黄道计算方式称为恒星黄道(Sidereal zodiac)。
而天文学上对于黄道,则有更精密的区分方式,这也是为什么会引发后来的十三星座争论,而你常常问别人是什么星座,在占星学的正确说法是,你出生时太阳位在黄道上的哪个星座,目前欧美以及绝大部分你所接触到的占星师,都使用着回归黄道,但是如果你去找一位印度占星师他使用的可能就是恒星黄道。例如你的生日是4月21日,对于使用回归黄道的占星家来说你是金牛座,但是对于使用恒星系统的印度占星学来说,你是牡羊座。蛇夫座已经被「天文学家」列为黄道上的一个区域坐标,而且太阳经过每个星座的时间并不是像回归黄道固定,而且印度占星学所使用的恒星黄道的确比较接近目前天文学的黄道位置。
更重要的是,学占星的人必须清楚一点,现代的占星学家对于出生日期的星座也有更精细的推算方式,以致于在某一年3月21日出生的人未必就是牡羊座,他很有可能因为差一分钟而仍是双鱼座。并且在占星家的眼中,绝对没有那种因为你出生在双鱼与牡羊座交界日期时,所以你就有一半牡羊一半双鱼的个性,这种星座专家似是而非的说法让很多占星师们头痛。
在星盘上黄道十二宫的符号表示如下:
^|^白羊座'o'金牛座
II双子座69巨蟹座
u^狮子座YY9.处女座
=o=天秤座m^天蝎座
f射手座Vp山羊座
///水瓶座-)(-双鱼座
黄道与天赤道有23度26分的交角(黄赤交角);黄道与天赤道的两个交点是春分点和秋分点。在黄道坐标系中,天体的黄经从春分点起沿黄道向东计量,北黄纬为正,南黄纬为负。南、北黄极距相应的天极都是23度26分。由于地球公转受到月砃和其他行星的摄动,地球公转轨道并且是严格的平面,即在空间产生不规则砄连续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多项短周期砄和一项缓慢的长期运动。短周期运动尧以通过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加以消除,栈除了周期运动的轨道平面称为瞬时平堇轨道平面。黄道的严格定义是:地月砻质心绕太阳公转的瞬时平均轨道平面䠎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堐标系的基圈。
由于我们只有白天才能看到太阳,而这时是看不到星星的。所以太阳走到哪个星座,我们就恰好看不见这个星座。也就是说,在我们过生日时,却恰恰看不到自己所属的星座。
黄道与赤道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没有垂直于轨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不与黄道平行,而有23°26'的夹角,这就是所知的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与天球的交集所形成的大圆分别称为赤道和黄道,这两个平面的交叉点正好在一条天球直径线的两端点,就是著名的二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太阳从南向北经过的二分点称为春分点或是白羊座第一点,黄道经度,通常以字母λ标示,就以这一点为起点向东从0°到360°。黄道纬度,通常以字母β标示,以黄道为测量的基础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春分点同样的也被定义为赤道座标的原点,赤经的测量也是向东由0到24时,通常以字母α或R.A.表示;赤纬以字母δ或Del.表示,由赤道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简单的转动型式可以让α,δ 和to λ,β互相转换
【赤道和黄道在测定天体位置上的区别】
1、古代中国学者的分析
早在晋·司马彪撰《后汉书·志·律历中·贾逵论历》中就分析了赤道和黄道在测定天体位置上的区别,“臣前上傅安等用黄道度日月弦望多近,史官一以赤道度之,不与日月同,如今历弦望至差一日以上,辄奏以为变,至以为日却,缩退行。于黄道,自得行度,不为变。……《五纪》论‘日月循黄道,南至牵牛,北至东井,率日日行一度,月行十三 度十九分度之七’也。今史官一以赤道为度,不与日月行同,其斗、牵牛、(东井)、舆鬼,赤道得十五,而黄道得十三度半;……夫日月之术,日循黄道,月从九道。以赤道仪,日冬至去极俱一百一十五度。其入宿也,赤道在斗二十一,而黄道在斗十九。两仪相参,日月之行,曲直有差,以生进退。故月行井、牛,十四度以上,其在角、娄,十二度以上。皆不应率不行。”也就是说,单就月亮这一天体而言,依据黄道和依据赤道所测 “弦望”日期及运行速度是不一样的。对其他天体的测定自然也是如此。
2、西方学者的分析
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并无直接的关系,“正如德·沙素(de Saussure,1740-1799)的名言所说:希腊天文学是‘黄道、角度、真实、周年’”;而中国天文学是‘赤道、时间、平均、周日’。按照某些拱极星的指引定出赤道上的标志点,系统观测这些拱极星的中天,中国人从未迷失逐时变化的星座方位,因此他们能确定太阳、月亮不可见时的位置。”拱极星是指恒显圈和恒隐圈内的星。恒显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上,故可观测到它们的上中天和下中天。恒隐圈内的星,总在地平圈之下,永不上升,故看不见。见《恒显圈图》: 也就是说,赤道坐标系是依据恒显圈内环绕北极星的北斗星等天体的观测来确定时间。这一系统有异于西方天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是天极、赤道的,而不是行星、黄道的。”黄道坐标系则是“观察恒星的偕日出和偕日没,也就是观测黄道附近的恒星在日出前或日没后瞬间的出没。我们都记得古埃及著名的对天狼星的偕日观测。进行这种观测并不需要天极、子午或赤道等的知识,也不需要任何测时系统,它自然地导致人们熟悉黄道各星座,以及距黄道远近不等的和黄道星座同时出没的恒星。……”
赤道与黄道,就象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赤道的星宿与黄道的星座,如同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有所不同一样。我们不能去高速公路上寻找普通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也不能去普通公路上寻找高速公路的停靠点和出站口。同理,不能去赤道坐标系的十二辰中寻找十二宫的客观依据,也不能去黄道坐标系的十二宫中寻找十二辰的客观依据。
江西省委书记黄道,原名端章,另一鸣,男,汉族1900年出生江西横峰.1907年,入小学。1917年春,肄业于信江中学。
![黄道](/images/load.gif)
1919年,考入南昌二中,与袁玉冰等人建立进步团体“鄱阳湖社”。1920年12月,更名“江西改造社”,为《新江西》季刊的主要撰稿人。1923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结识李大钊等人,同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任中共北师大支部书记。同年暑假,回横峰建立进步团体“岑阳学会”,创办《岑阳月刊》。1926年3月18日,与北师大学生会主席邵式平等率北师大学生赴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游行请愿,旋被通缉,离京返赣,在横峰领导革命运动。1927年1月,当选为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濉保⒍喜嗣窬杩?万元送交起义部队。后回横峰领导革命斗争,任中共横峰区委书记、中共弋阳区委书记。同年10月至1928年2月,与方志敏等人领导了弋横暴动,时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上饶、铅山五县工作委员会委员。暴动失利后,与方志敏率农民武装转入磨盘山区,开展游击斗争。1928年6月,参加弋横两县县委联席会议,批判了埋枪逃跑的错误主张。会后赴贵溪、余江、万年等地发动武装起义。此期间,其父被敌杀害,其母被捕入狱。1929年,任中共贵溪临时县委书记、中共贵溪县委书记、中共信江特委委员。同年6月,领导了贵、余、万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了赣东北红军第七连及三县中共县委、县苏维埃政府。1930年,任赣东北行动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共赣东北特委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部长、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1931年,任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常务委员兼肃反委员会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赣东北省委委员。同年7月,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兼闽北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委员,领导闽北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使苏区进入全盛时期。1933年4月,任中共闽赣省委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旋调回闽北再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中央红军长征后,在闽北领导了艰苦的游击战争,提出了“向敌后挺进,开辟游击区”战略方针和“化整为零”、“白皮红心”的斗争策略,恢复了闽北游击根据地。1936年6月,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治委员,领导闽北、闽东地区的游击斗争。1937年3月,成立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任主席,继续领导闽北游击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七七”事变后,派员与国民党江西、福建地方当局谈判合作抗日事宜。9月,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闽赣边区抗日义勇军第三支队。同年冬,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主任,中共东南分局宣传部长。组织抗日团体,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2月,闽北游击队1500余人在铅山石塘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1939年3月,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南昌沦陷后,曾随办事处迁往吉安、上饶,后奉命赴皖南新四军军部,途经铅山县河口镇因病住院。5月23日,被毒害。葬于闽北崇安县长源涧。1950年,迁葬江西上饶市信江河畔。遗著辑为《黄道诗文集》。
抗日英烈纪念区http://www.eelove.cn/theme_kangri.php
黄道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