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貌阅

中国隋唐时地方官亲自检查百姓年貌形状,以便核实户籍的制度。隋大业五年 (609),民部侍郎裴蕴建议推行“大索貌阅”。大索的目的在于搜括隐匿人口,而貌阅目的则在于责令官员亲自当面检查年貌形状,以便查出那些已达成丁之岁,而用诈老、诈小的办法逃避承担赋役的人。唐代继承隋法,把貌阅加以完善及制度化。唐代貌阅首先是通过貌阅百姓形状,以定其所报的黄、小、中、丁、老是否属实。貌阅的另一内容,则是要貌定百姓的三疾状况。“三疾”按病残程度区分:部分丧失劳动力者为残疾;全部丧失劳动力者为废疾;不仅全部丧失劳动力而且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为笃疾。据此,为免除 (或部分免除)赋役负担 ,或享受给侍丁待遇提供依据。隋代定户等时三党五党共为一团,唐代貌阅亦按地区分成团。故貌阅百姓亦称团貌。封建国家通过团貌严格控制人民,尤其是赋役的主要承担者——丁口,为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封建法治提供了保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