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劳希奇

简介布劳希奇,全名瓦尔特·冯·勃劳希奇(Walther von Brauchitsch) (1881年10月4日柏林 - 1948年10月18日汉堡)纳粹德国陆军元帅,是仅次于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帝国元帅戈林的纳粹德国第三号人物。于1940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年表1881年10月4日,勃劳希奇出生在柏林一个骑兵将军的家庭。
1900年,毕业于军事学校。
1902年,调入参谋本部任参谋军官。
1915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被晋升为少校。先后在作战部队和参谋部任职。
1932年2月,出任炮兵监察长。
1933年,被晋升为师长。
1934年,被晋升为军长。
1935年,被晋升为东普鲁士军区司令,由于他主张恢复德国的军事实力,建立法西斯专政,相继被晋为中将和炮兵上将。
1937年调任第4集团军群司令。
1938年晋升为大将,后又因头脑冷静,反应敏捷而被任命为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担任总司令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对外侵略扩张计划,负责指挥了德军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
1939年7月,他负责执行“闪击战”计划,带领德国的机械化部队成功地

征服了波兰。次年5月,又参与发动“闪击”法国、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的作战行动。同年7月晋升为元帅。
1941年春,布劳希奇曾反对希特勒多路进攻苏联、分散兵力的作战方案,主张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而直取之。同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固执己见,分三路“闪击”苏联,结果列宁格勒方向失败,基辅方向受阻,到了9月15日才决定攻取莫斯科。同年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失败。希特勒为了转嫁责任而要求陆军总司令辞职,布劳希奇被迫离开军队,随后回到施莱西亚,赋闲在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1945年德国投降后,他被英军拘捕。
1948年,布劳希奇曾在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同年10月18日,因心脏病复发而死于汉堡战俘营,时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