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神星

鸟神星简介鸟神星(Makemake,发音[ˈmɑkeˈmɑke] ),正式的名称是(136472) Makemake,是太阳系内已知的矮行星中第三大的,也是传统的柯伊伯带天体族群中最大的两颗之一。它的直径大约是冥王星的四分之三。鸟神星没有卫星,因此它是一颗孤独的大海王星外天体。 它极端低的平均温度(大约30 K)意味着它的表面覆盖著甲烷并且可能有乙烷冰。
他起初被称为2005 FY9(稍后获得的小行星序号是136472),是在2005年3月31日被米高布朗所领导的小组发现,但在2005年7月29日才公布次伊发现。2008年6月11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将鸟神星列入类冥矮行星的候选者名单内。这是在海王星之外的矮行星所属于的分类,当时只有冥王星和阋神星属于这个分类。鸟神星在2008年7月11日成为类冥矮行星.
鸟神星发现鸟神星是在2005年3月31日被米高布朗所领导的团队发现的,此一发现在2005年7月19日与阋神星的发现一起公布,比 2003 EL61晚了两天。 尽管它的相对亮度,16.7等不如15等的冥王星明亮,但却直到最近才被发现,而之前有许多更暗的柯伊伯带天体已经被发现了。这大概得归咎于它被发现时的位置(北天的后发座)是在高轨道倾角和离黄道(从地球上观察,太阳、月球和行星所在的平面)最远的事实,而多数搜寻小行星的活动都是紧邻著黄道进行的,因为在黄道附近发现小行星的机率最高。
鸟神星是唯一的另一颗汤鲍可能发现的矮行星,在克莱德·汤博发现冥王星的时候,正是鸟神星距离黄道只有几度的距离,靠近金牛座和御夫座的交界处,视星等则为16.0等。很不幸的是,这个位置也非常靠近银河,使它很难从众多的背景恒星之中被筛选出来。汤博在发现冥王星之后仍继续搜寻了数日,但是他未能发现鸟神星或任何其他的外海王星天体。
命名
鸟神星在发现和公布时的暂定名称是2005 FY9,在正式命名之前,发现的团队因为他是复活节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发现的,所以昵称其为“复活兔”。
在2008年,为符合IAU对传统柯伊伯带天体命名为创造之神的规则,2005 FY9被正式命名为鸟神星。这个名字源自复活岛拉帕努伊原住民神话中的创造人类的神,选择这个名字的一部份原因是要保留发现时间与复活节之间的关联。
鸟神星物理特征大小和亮度
目前,鸟神星是继冥王星之后第二亮的柯伊伯带天体,在3月于后发座冲的时候视星等约16.7等,这种光度使用业余天文学的高阶望远镜是可以观测到的。以鸟神星接近80%的高反射率估计表面的温度大约是30 K。鸟神星精确的大小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依据斯必泽空间望远镜的红外线观测,以及它的光谱与冥王星相似估计,认定它的直径在1,500+400−200公里。这个数值比2003 EL61稍大,使它成为继阋神星和冥王星之后的第三大外海王星天体。鸟神星因为他的绝对星等是−0.48,它的大小也保证他足够达到流体静力平衡 ,现在已经成为太阳系的第四颗矮行星。
光谱
在写给《天文和天文物理》这本期刊的信中提到:在2006年,Licandro等人显示使用威廉·赫歇耳望远镜和伽利略望远镜观测鸟神星的近红外线光谱与冥王星很相似。,在可见光谱中呈现红色,相对的,阋神星的光谱比较中性(参见外海王星天体的颜色比较)。红外线光谱显示有甲烷 (CH4) 的存在,在冥王星和阋神星也有。但它的存在比冥王星更明显,因此建议鸟神星可能与冥王星一样,在近日点的附近时可能会有临时性的大气层
对鸟神星的光谱分析也显示表面有直径至少一厘米的大颗粒甲烷结晶,还有大量的乙烷,很可能是因为太阳辐射从甲烷光解的。不同于冥王星和阋神星,证据显示鸟神星表面只有少量冰冻的氮,建议氮气的供应是在太阳系的早期被不明原因停止或被消耗掉了。
鸟神星轨道目前鸟神星与太阳的距离是52天文单位,几乎是在它轨道上离太阳位远的位置。鸟神星的轨道与2003 EL61非常相似:高轨道倾角 (29°) 和适度的离心率 (e~0.15)。不过,鸟神星的轨道离太阳稍微远一点 (在半长轴和近日点) , 它的轨道周期大约是310年,比冥王星的248年更长。
下图显示冥王星的轨道与这两个相似天体的对比,图中标示是2006年4月的位置,还有近日点(q) 和远日点(Q) 的经过日期。球体显示反照率不同的相对大小和颜色。两者目前都远离在黄道的上方 (图中海王星的轨道是灰色),鸟神星将在2033年经过远日点,而200361已在1991年后期经过远日点。
鸟神星卫星在视半径0.4弧秒的鸟神星附近尚未发现亮度达到它的1%,可能成为卫星的天体。相对的,其他较大的外海王星天体都至少拥有一颗卫星:阋神星有阋卫一,200361有两颗卫星,冥王星有三颗卫星;预测大约有10%~20%的外海王星天体有一至二颗卫星。因为卫星能提供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质量,缺乏卫星会使鸟神星的质量测量在精确度上更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