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个动词

艺术,是个动词
The Everyday Work of Art
作者:[美]埃里克•布斯 Eric Booth
译者:张颖
书系:人生·品味
类别:艺术 生活
ISBN:978-7-5391-4598-3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本书简介】(内容提要)
唤醒你的艺术热情,重现骄人艺术天赋
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属于每个人,属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本书作者埃里克•布斯身兼教育家、商人、作家、演员等多重角色,并以其杰出的贡献和成就号称美国文化时势分析的指标人物。本书是埃里克•布斯多年艺术生涯所体验到的对艺术的种种深刻洞察的思想缩影,一部别开生面的艺术鉴赏、美化身心的心灵读本,旨在启发人们提升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挖掘创意的泉源,丰富生命的品质。
【本书重点】(编辑推荐)☆☆☆☆☆ 玩味艺术生活,丰富创意人生
本书获得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五星级推荐!
世界顶级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热情推荐!
美国文化时势分析领军人物的埃里克•布斯对艺术深刻洞察的思想缩影!
§被称为美国文化时势分析领军人物的埃里克•布斯,以其实际经验为我们娓娓道来他作为教育家、商人、作家、演员、导演等的所思所感,并别开生面地提出 “生活艺术化”。
§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事,或以亲身经验为例,层层剖析艺术的真实内涵,为我们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 并非只有被送进博物馆的珍藏品,或需要买票才能欣赏的音乐、戏剧才叫艺术,艺术属于我们每个人、存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别具一格的观点与有理有据的论证相结合,浅显易懂且引人深思,让人们慢慢找回渐行渐远的艺术热情,唤醒沉睡已久的艺术技巧,并运用常见之物挖掘创意的泉源、提升生命的品质。
§清晰、明洁的版面设计和装帧,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与想象的可能。当艺术成为习惯,无限的美、创意和乐趣将填满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书亮点】(精彩内容推荐)你本身就是一片艺术净土,也具备与贝多芬一样的艺术天赋,
只是你缺少发现而已!
艺术并不限于艺术工作室,生活中到处充满艺术趣味。
不妨带着愉快的心情聆听地铁站内两列地铁同时到站的声音;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车厢里那位沉醉在随身听音乐中、不知不觉手舞足蹈的少年;抱着好玩的心态去处理两个孩子之间的纷争等。
生活处处皆艺术,重要的是要有探索世界的细腻眼光。
艺术创作的三项原则:有意义地创造事物,探究他人已完成的作品,以处处皆艺术的心态过日子——组成了艺术家所适用的等边三角形式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用之触发内心深处已知晓但早已遗忘的一些艺术技巧,让我们的热情与渴望得到更为具体的展现,使我们更加意气飞扬!
若想拥有积极美好的未来,秘密就在“生活的艺术”中:你在生活中运用的技巧、生活习惯以及待人处事之道。
美国文化时势分析领军人物埃里克•布斯的倾情之作,为我们娓娓道来艺术的真实内涵、层层揭开艺术的“神秘面纱”。 递进式的推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使观点独特而具说服力,引发思考的同时增强实践欲:让生活艺术化。
人人皆有与生俱来的、完整的、富有力量的、令自己感到欣喜的创造力,此种创造力驱动的艺术动作则是渴望。
渴望支配我们兼顾内外地成长,加强了我们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拓展了我们的理解力,并帮助我们持续发掘自己的潜能。激活内心的欲求,是灵魂用各种方式去发现自我的迫切需要。
一本扭转制式教育的最佳思考工具,若将艺术的技巧融入生活,不但可以启发你内在的艺术天赋,你的生活也将随着艺术的心一起体验新奇和快乐。
只要将书中提出的实用且新奇的艺术点子带入生活的各个层面,跟随作者探索、创造和解读新世界,你会发现生活琐事不再令人烦躁,你的工作与人际关系也会更圆融顺遂。
【作者简介】
埃里克•布斯 Eric Booth
埃里克•布斯身兼教育家、商人、作家、演员、导演等多重角色,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及林肯中心,且是教师协会与Leonard Bernstein中心的创始人之一。
他曾多次在百老汇参与演出,并获得莎士比亚演员奖,他以其杰出的贡献和成就被称为美国文化时势分析的领军人物。目前与身兼演员、剧作家的妻子居住在纽约。
【内容精选】
艺术的重要性绝不亚于爱情,不能等闲视之,而让专家独赏。它不仅提供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更有益于塑造未来的角色。本书旨在为我们的艺术天赋重新灌注活力,使我们的心灵与美妙事物之间产生无止境的共鸣。
从“艺术”(Art)的英文字源来看,“艺术”不只是个名词,它更是一个动词,意指“将事物组合在一起”。它不单是博物馆内的珍藏品,也不专指买票进入表演厅欣赏的音乐和戏剧。
同时,艺术也并非一件创作成品,而是一种过程。如果我们能将艺术当做为人处世之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并享受之,生活的品质必定更加美好。
“艺术”这个动词也经常在制造名词。艺术家们各施所长,创造出挂在墙壁上的旷世名画、卡耐基音乐厅里所费不赀的音乐或戏剧。这让大家都习惯把艺术看做令人似懂非懂的“玄妙”,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狭隘的,它忽略了艺术的创作过程,以及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共鸣与影响。我们往往误以为艺术就是“专家”们的专利,是用来交易、供人讨论或评价的,而彻底忽视了自己的艺术天赋、好奇心和潜能。
艺术与生活密不可分,它贯穿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在运用艺术的技巧,发挥艺术的潜能。尽管每个生命的表象不尽相同,但内心都有一块属于艺术的净土。本书希望与你分享生活的艺术,为你挖掘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
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从事艺术活动, 这些活动就像一座天秤,一端是日常随处可见的场景,另一端则是贴上“艺术”标签的大师杰作。试着想象以下几个画面:一对新婚夫妻正准备共享彼此的第一个感恩节晚餐,而餐厅的墙上挂着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一位职业女性在调换着工作简报中幻灯片的顺序,画面上则是美国舞台编剧家山姆•谢帕德在话剧《真实的西部》预演舞台上调移场景。乍看之下,这些画面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但是无可否认我们每天的生活经历,就是由这样一幕幕场景串连而成的。一些主要的艺术媒介(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和文学艺术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肢体可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声音能够传递美妙的意境。大师们的杰作往往能够满足人们精神上的渴求,同时激发每个人与生俱来、却一直被忽略的艺术天赋。
你若既能领会阳春白雪的华美,也能欣赏下里巴人的质朴,既能观赏保罗•塞尚的名画,也会留意每天上下班途中的美丽景象,那么你目之所及都是美的东西,心中充满的都是美的喜悦;你若能对莎士比亚戏剧中亨利五世在战前午夜的忑忑心情感同身受,那么在下一次遭遇危机时,将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
备受世人推崇的大师级杰作可谓凤毛麟角, 但芸芸众生中尚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艺术家,为了创造出精彩的作品而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当我们认定艺术创作仅可远观不可亲近时,实已抛弃了自身拥有的天赋异禀。在平常的举手投足间, 我们已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这气质绝不限于专业的舞蹈表演或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完美发挥) 。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一无二的, 即使未能如歌剧主唱般尽情发挥, 但只要用心, 你也可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活犹如一座大剧院, 正待我们发出最美妙的声音。要丰富生命中的艺术体验,不能只靠花钱买票去欣赏艺术大师们的杰作,而必须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回渐渐消逝的艺术热情,磨练自己的艺术技巧。也许你唱歌时如乌鸦嘎嘎叫,也许你会把雕塑名词“体态”(Contrapposto)当成意大利名菜,但这并不影响你的聆听、品味和感受的才能。也许你不曾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但你未曾留意过自己用肢体完成了多么美妙的动作:深水潜泳、舞会上的华尔兹舞步、婚礼上的走台步⋯⋯这一切都能带给周围人无数的快乐。
知名的艺术家非常欢迎你加入创作行列, 他们确实在寻找艺术同僚。譬如, 世界级编舞大师阿尔文• 艾利和乔治•巴兰钦宁愿你是他们势均力敌的对手,而非纯粹追捧的观众。
为此,只要将自己本已具备的艺术技巧和天赋充分利用起来,照书中所示的方法练习,相信你很快就会成为一名善用艺术创意来丰富生命的雅士。
本书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1 . 你与乐圣贝多芬做的是同样的工作。在解决办公室纠纷或与家人沟通时, 我们表达技巧的奥妙或许不如贝多芬第三号交响曲般令人震撼, 但这些行为确实是难得的成就,乃至一种生活的艺术。
2 . 你须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或方法来看待寻常事物, 这是一种生活的体验和态度。一旦养成随时从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并加以善用的习惯, 你的生活就会充满艺术气息。
不过, 我想在此强调另一个重要的事实: 虽然我们所做的事情与贝多芬相去不远,但并不代表结果相同。艺术大师的卓越之处就在于他们持续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们勤奋练习着老天公平赋予众生的艺术天赋,以极富创意的方式展现卓绝的成果。这也是芭蕾舞大师鲁道夫•纽瑞耶夫的舞蹈艺术能够令世人无限赞叹与怀念的原因。而我们不及其千万分之一是因为,我们虽拥有大师级的艺术天分,却没有付出同等的心力去练习。所以,必须从大师身上吸取成功的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处事态度,这样我们的生活品质才会有所提升。
【本书目录】
第一部 艺术是个动词 / 7
第二部 成为优秀者的首要条件 / 27
第一章 看不见的艺术高招 / 28
第二章 心灵本有活泉 / 43
第三章 利用黄金时间 / 54
第四章 善假于物 / 75
第五章 如何进行自我激励 / 92
第六章 构建未来蓝图 / 109
第三部 日常生活中的艺术 / 123
第一章 创造新世界 / 124
第二章 探索新世界 / 143
第三章 解读新世界 / 164
第四部 水乳交融 / 179
第一章 洞察力 / 180
第二章 万事开头难 / 183
第三章 身体力行 /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