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黑龙江省肇源县福兴乡乡镇简介福兴乡隶属肇源县管辖。位于县境东端,东与肇东市毗邻,北与肇州县相连。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

福兴乡全境属平原区,地势较高,福兴大岗子是全县最高点,海拔178米。福兴乡距县城46公里。乡境东邻肇东市、北界肇州县、西域薄荷台乡,南与三站镇相连。该乡总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全乡所辖区7个行政村,46个自然屯,总人口19,874人,其中农业人口17,500人。现有耕地面积92,100亩,林地12,000亩,森林覆盖率13%。草原面积1,135亩,水面150亩。历史沿革福兴乡,以境内的福兴村得名。中华民国初年,始有人搭窝棚垦殖,1923年建屯,称“唐老马窝棚”,隶属郭尔罗斯后旗三站乡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三站保,后隶维新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末隶属三站区,1949年改隶第四区。1956年3月,设置福兴乡。同年4月,改隶肇源县。1958年9月,并入三站人民公社。1961年从三站公社划出,成立福兴公社。1984年3月,改为福兴乡。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福星乡乡情简介福星乡原名梅溪乡,因有美丽的梅溪河而得名。海拔高度:391米。

福星乡
地理位置

地处阆中市东南部,东与水观镇接壤,南与南部永定镇相连,西接元山,北接金垭。全乡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2006年村级建制调整后,辖6个行政村,109个农业合作社,农业人口11218人,是较典型的农业乡镇。全乡共有耕地面积8390亩,其中:水田4357亩,旱地4033亩。美丽的梅溪河纵贯全乡,土壤肥沃,雨量充足,自然条件优越。全乡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苕、小麦、油菜为主,间种如大豆、高粱、豌豆、胡豆、洋芋等其它杂米作物。年粮食产量为4700吨,油料370吨,年养蚕600余张,年出栏生猪1.2万头,肉牛300头,家禽5万余只,年产水果180吨。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勤劳智慧的福星人民,在这片沃土上辛苦地耕耘,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推进乡镇机构配套改革,确保福星乡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农民经济(一)、强化“四大”产业,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按照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依靠自然优势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的有利条件,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我乡粮食、蚕桑、畜牧、宗教旅游“四大”产业建设。

1、巩固发展优质粮食基地。依托泰国米业,做强做大优质稻项目产业。全乡已建成4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以国家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等系列惠农政策,把传统的优势项目粮油生产做大做强,在单产和品质上下功夫,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确保粮食安全。

2、巩固发展蚕桑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求,以品种换代为重点,以提高产桑量为手段,加大一步成园的栽植力度,加强桑园管理,重视蚕桑产业,力争养蚕1000张/年,建设好蚕桑基地。

3、着力建设现代化畜牧产品基地。通过宣传、引导,把传统的禽牧产业,如生猪、小家禽等的出售出栏量扩大,增加农民收入,严格落实市畜牧业发展目标,建好仔猪繁育小区1个。通过提供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肉牛养殖项目正在筹备和申报过程中,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抓好禹迹山的宗教旅游开发项目,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行政辖区[1]

福星乡下辖村:

皂角宫村

牌坊楼村

黎家井村

碑垭口村

金龟庵村

铺垭庙村

凉水井村

黑土地村

梅溪滩村

张盐井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0991

5648

5343

家庭户户数

3022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947

家庭户男

5612

家庭户女

5335

0-14岁(总)

2338

0-14岁男

1298

0-14岁女

1040

15-64岁(总)

7646

15-64岁男

3891

15-64岁女

3755

65岁及以上(总)

1007

65岁及以上男

459

65岁及以上女

548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616

乡属学校阆中市福星乡中心学校

阆中市福星乡凉水井村小学

阆中市福星乡力家井村小学

阆中市福星乡黑土地小学特色农产品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大豆、洋芋、生猪、肉牛、家禽、水果、粮油、仔猪。[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