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现代新儒学20世纪20年代产生,以接续儒学“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名理学为特征,力图恢复儒家传统的本体和主导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来吸纳融合西学,以谋求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条件下的出路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

现代新儒学的自我定位:儒学的第三期

儒学的三期(牟宗三提出):

第一期:先秦至东汉末年

第二期:宋明理学,重点是“内圣”

第三期:现代新儒学,重点是从儒学的内在目的性开出“新外王”,即科学和民主。基本框架是“内圣而开出新外王”

“新儒学”的概念原来指相对于孔孟“原儒”的宋明理学(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现代新儒学发展的三代:

第一代:文化保守 梁漱溟(“新孔学”)熊十力(新唯识论—由内圣而新外王《破唯实论》)

第二代:融合中西方 冯友兰(新理学—客观唯心主义,“极高明而道中庸”) 贺麟(新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代:反本开新 港台及海外新儒学

基地-香港新亚研究所 徐复观 方东美 刘述先杜维明

《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我们对中国学术研究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认识》“四君子”牟宗三 徐复观 张君劢 唐君毅 合撰,海外当代新儒学的思想大纲

第三代之后发展多元化

大陆新儒学-蒋庆(政治哲学)陈明(佛儒复兴)

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具体环节和努力方向:1.直接面对现代欧美东亚工业文明的挑战,在这些文化中传播生根,然后才能回到中国,及“从纽约经东京到北京”

2.与西方思想家进行平等公开的对话

3.从超越的层次,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层次,从深度理学的层次向西方学习,主要是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传统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

现代新儒学的历史使命:

回应双重困境

1.走出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

2.推动世界文化走出工业文明带来的“人的意义的失落”的困境

现代新儒学的四大论题1.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

2.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3.中国文化的宗教性内涵

4.直觉思维方式。要超越逻辑,扫除概念,排斥分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