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

春华秋实 ( chūn huá qiū shí )
解 释 华:同“花。”实:植物结的果。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多喻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
出 处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邢颙传》:“(君侯)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
用 法 复句式;作主语、分句;用于比喻句
示 例: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峻青《秋色赋》)
近义词:开花结果
反义词:华而不实
“春华秋实”有两种意思:一,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实。引申为先挥汗耕耘、适时播种,后才有丰收的喜悦,这是比较多见的。二,比喻文采与德行。多指因学识渊博,而明于修身律己,品行高洁(相反,若“习近不肖,礼贤不足”,则离“春华秋实”远矣)。
一、老舍作品《春华秋实》:
老舍的“龙须沟”真实地反映了新旧社会的变化;“春华秋实”描绘了对资产阶级不法行为的斗争;胡可等描写抗日战争的“战斗里成长”, 在创造新英雄人物形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杜印等的“在新事物的面前”和李庆星升等的“四十年的愿望”刻画了工业建设中的英雄人物;天津搬运工人在文艺工作者协助下写出了“六号门”,歌颂搬运工人反对封建把头的斗争及胜利。在独幕话剧创作中,也出现了“妇女代表”等比较生动活泼的作品。最近东北区第一届戏剧、音乐、舞蹈会演中出现了若干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题材的新剧本,其中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是较为突出的一个。
二、西安理工大学校歌《春华秋实》:
1.《春华秋实》歌词:
【春华秋实】
黄河滔滔,秦岭莽莽,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理工大学子济济一堂,祖国荣誉责任矢志不忘。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蔚然成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永扬。看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
2.西安理工大学校歌简介:
西安理工大学是以工为主、兼有理、管、文、法及艺术的多学科大学。 1998 年,随着政府机构的改革,学校改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其前身系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 1972 年合并成立的陕西机械学院, 1994 年 1 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建校至今,已有 50 余年办学历史。
为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师生员工和校友的荣誉感和凝聚力,树立学校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社会形象,在校庆 50 周年( 1999 年)前夕,经广泛征集和评选,确定了这首《春华秋实》作为校歌。词作者系校党委副书记廉永杰,曲作者为校音乐教师屈斌和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陈大明。
歌词共 10 句,言简意赅地反映了学校的地理位置、人文背景 [ 黄河滔滔,秦岭莽莽,赫赫始祖恩泽,五千年文明育养 ] 和校训 [ 祖国、荣誉、责任 ] 、校风 [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 、学校精神 [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 以及莘莘学子的志向 [ 为我中华腾飞创造辉煌 ] 。曲调既不失传统风格,又具有时代特色。全曲分为 A 、 B 两段, A 段旋律庄重自豪,意在烘托学校的育人环境; B 段音域升高,生机勃勃,其连续的切分节奏使歌曲更具时代风格,体现了师生员工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坚定信念。作品气势宏伟、刚柔并重,是优美颂歌和明快进行曲的完美结合,因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首肯。
校歌《春华秋实》已在校园中传唱,更是重大集会活动时的集体歌唱曲目,并曾在陕西科技教育广播电台与我校合办的节目中对社会播放,其乐曲已被用作我校广播台的播音开始曲。此校歌将在学生中届届传唱,永远鼓舞我们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