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史略》
内容《越史略》分成三卷:
卷一,记述“国初沿革”(上古事迹)、中国历代王朝的郡县统治,及独立后的吴朝、丁朝、前黎朝的事迹。
卷二,“阮纪”,记载自李太祖至李仁宗时的事迹。之所以把李氏称为“阮氏”,是由于陈氏代李朝而得国,因而“凡李氏宗族及齐民姓李者,皆令更为阮,以绝民望”。
卷三,记载李神宗至李昭皇的事迹。
此外,现存的《四库全书》版《越史略》,尚有由清人所写的《提要》一篇,以及原书书末的《附陈朝纪年》一篇。
成书年代《越史略》作者,已难以稽考。而成书年代,则可从书末的《附陈朝纪年》中的“今王,昌符元年丁巳”推断,可能是陈废帝昌符元年(公元1377年)写成。
与其他越南史籍的关系据越南学者的考订,《越史略》应为《大越史记》的节略本,原书名应为《大越史略》。而在后黎朝编成的《大越史记全书》,亦有采用《大越史记》的内容,因而《越史略》和《大越史记全书》两者有相同之处。
另外,据陈荆和的考证,《越史略》可能就是陈朝学者陈周普于公元1250年所撰的《越志》。而另一位陈朝学者黎文休则据《越史略》而编成《大越史记》。
史料价值《越史略》是现存较早期的一部越南本国历史著作,它的价值,除了是保存了大量越南早期历史,而且可以与中国正史中有关越南的记载,作相互考证。《四库全书》的《提要》这样写道:“丁部领以下则出其国人之词,与史所载殊有同异。葢史臣但承赴告之辞,故如薨卒之类往往较差一年。至名号官爵或祇自行国中而不以通于大朝,故亦有所错互。其抵牾之处颇可与正史相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