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邵渠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概述东邵渠镇位于密云县东南部,距县城中心20公里,南与平谷接壤,西与顺义相邻,地处密云、顺义、平谷三县(区)交界地带。东邵渠镇镇域面积109.3平方公里。全镇辖14个行政村,22个自然村,2005年末总人口14.146人。镇域四面环山,镇域每土地资源、浅山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林业覆盖率高,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经济和绿色生态农业的先天条件。东邵渠镇是农业镇,农产品有一定的市场,如石峨的李子曾被选为贡品,享誉京城内外,被誉为“御皇李子”,东邵渠镇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极易与镇域休闲旅游业形成联动。东邵渠镇辖14个村委会(太保庄村、高各庄村、东邵渠村、石蛾村、界牌村、史长峪村、大石门村、西邵渠村、东葫芦峪村、西葫芦峪村、大岭村、小岭村、银冶岭村、南达峪村)。

四大工程东邵渠镇重点进行四大工程:一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完成石峨、南达峪等四个村的果品标准化生产和畜禽产品规模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玉皇李子等具有唯一性的绿色有机食品,打造绿色知名品牌,开发农业新功能;二是大力发展农业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积极协助汇源集团,完成新农业产业区建设,使全镇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三是加大生态旅游开发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协助抓好云顶假日庄园、菩提谷山庄工程建设,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劳动力就业,促进三产发展户;四是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推进“三治五化”工程建设,抓好镇村绿化美化工程、排水治污、能源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质量,争取达到市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

经济发展东邵渠镇2007年1—7月份已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2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3%,同比增长31%,其中大农业收入8152万元,完成计划的59%,同比增长7.3%;企业收入9848万元,完成计划的57.9%,同比增长14.3%;工业收入5680万元,完成计划的71%,同比增长184%;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92%,财政收入实现1294万元,超出县财政核定收入基数(90.77万元)1203.63万元,超2007年目标责任制(295.26万元)指标999.14万元,超出县财政核实收入基数指标的1.33%。完成年计划的80%,同比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4934元,完成年计划的70%,同比增长30%。

旅游发展北京森隆民俗度假村位于密云县东南东邵渠镇银冶岭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度假、娱乐、会议的理想场所。这里环境优美、幽静,四面环山,空气清新怡人,无任何污染。距密云县城10公里,平谷县城20公里,顺义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周边有南山滑雪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丫髻山等著名景点。度假村向您提供档次较高的住宿、旅游、餐饮、娱乐、会议服务等设施,可容纳60多人住宿,同时可供120人用餐,星级宾馆的条件,农家乐的价格[1]。

特色产品长峪村野生酸枣资源丰厚,满山遍野生长着约有几十万株。野生酸枣耐寒,适应性强,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生态资源。史长峪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号召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开发这一资源,搞酸枣接大枣,村里负责引进接穗和技术服务,几年来,全村嫁接大枣8万多株,老共产党史桂林一人就嫁接了10多亩,冬枣、蜜枣、金丝小枣五六个品种,达800多株。满山遍野的大枣,每年都引进不少采摘客人,给农民增收拓宽了渠道[2]。

史长峪村地下属石灰岩结构,十分适应大柿子生长,该村出产的大柿子个大肉厚、浓度高、味道香甜,在京东地区很有名气。为了使这一资源为农民造福,90年代,史长峪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大柿子生产作为主导产业来抓,本着谁栽谁有谁受益的原则,对山场、土地进行了统一规划,积极号召和组织农民栽植大柿子,全村发展大柿子800多亩,栽植32000多株。在县林果技术中心的指导下,该村广大国农积极采取全生态科技手段管理,柿树长势干粗叶茂,果质优良[3]。

东邵渠镇太保庄村又马上掀起“千亩矮化核桃基地”建设热潮。家家户户进入田间挖树坑、回填土、推粪肥,一派繁忙。

太保庄村340多户、940多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000多亩。由于大多数土地比较贫瘠,又未选择适应得经济作物种植,其经济效益一直比较低下。为了发挥这些土地应有的经济效益,多增加农民收入,太保庄村党支部、村委会请专家论证后,决定规划出1000亩栽植矮化核桃。这一决定得到镇党委、镇政府和县科委的大力支持,被列为北京市“十、百、千”重点工程。树苗、技术由市科委统一提供,苗木品种为薄壳香、香铃两个优质当家品种[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