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鼻蝇蛆病
羊鼻蝇蛆病是羊鼻蝇幼虫寄生在羊的鼻腔或额突里,并引起慢性鼻炎的一种寄生虫病。
症状
患羊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可视粘膜淡红,鼻孔有分泌物,摇头、打喷嚏,运动失调,头弯向一侧旋转或发生痉挛、麻痹,听、视力降低,后肢举步困难,有时站立不稳,跌倒而死亡。
发病特点
羊鼻蝇成虫多在春、夏、秋出现,尤以夏季为多。成虫在6、7月份开始接触羊群,雌虫在牧地、圈舍等处飞翔,钻入羊鼻孔内产幼虫。经3期幼虫阶段发育成熟后,幼虫从深部逐渐爬向鼻腔,当患羊打喷嚏时,幼虫被喷出,落于地面,钻入土中或羊粪堆内化为蛹,经1-2个月后成蝇。雌雄交配后,雌虫又侵袭羊群再产幼虫。
防治方法
用1-2%敌百虫5-10毫升作鼻腔注入,或用长针头穿刺骨泪泡,注入敌百虫水溶液0.1千克/千克体重,或作颈部皮下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