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以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郭以述,电气工程师。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投身我国现代无源元件建设事业。通过学习、发展、创新,为我国电子元件的生 产、发展和自动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投身标准事业后,积极参加国际、国外电子技术标准化活动。潜心钻研、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了国际标准化活动干部梯队,领先提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推动了我国电子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再次转事电子元器件技术工作后,在敏感技术和传感器领域为政府制订技术政策,组织敏感技术学会和全国联合学术活动,推动了我国敏感技术和传感器的迅速发展;晚年离休后,仍在为传感器的网络化潜心研究、积极鼓吹,以期迎接网络化传感器时代而继续努力。

简历

1922年7月2日 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西上饶。

1942年夏至1946年夏 就读抗战内迁遵义的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授予工学士。

1946年夏至年末 重庆化龙桥电信修造厂、北平分厂技佐。

1947年春至1950年春 清华大学电机系助教。

1950年至1954年9月 北京市电车公司供电科秘书、工程师,发电厂秘书、厂长。

1954年9月至1964年4月 国营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德文班学习,联合厂总设计科科长,一分厂总工程师;联合厂总设计师。

1964年4月至1974年3月 国营七一八厂副总工程师,1966年文革下放劳动,1969年10月复职。

1974年3月至1982年6月 电子工业部标准化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中国标准化协会委员

1982年6月至1986年11月 电子工业部元器件工业管理局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副主任。

1986年1月至1988年2月 电子工业部基础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88年2月离休。

电子学会工作简历:

1962年4月 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元件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委员会委员。

1978年11月至1987年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元件学会二、三届选为副主任委员,此后为名誉委员。

1987年3月 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1987年10月 成立中国电子学会敏感技术分会,选为第一届主任委员,此后为名誉主任。

1988年 4月 主持成立“全国敏感技术和传感器学术团体联合组织委员会”,任主任,至2003年11月在STC03年会期间辞职卸任。

主要论著

1. 郭以述 论电子元件制造自动化 (1964年“电子技术”)

2. 郭以述 论认真研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1982年“标准化通讯”)

3. 郭以述 论电子元件的发展和展望 (1985年南宁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

4. 郭以述 电子元件 (1985年福州福建电子学会学术会议)

5. 郭以述 电子敏感元件---敏感技术的基础 (1986。7。29。中国电子报)

6. 郭以述 关于发展敏感技术的几个问题 (1987年黄山三委一部一办传感器技术政策 论证会)

7. 郭以述 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发展战略 (1989。12。机械电子工业部电子基础产品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研究报告)

8. 郭以述 信息时代的传感器 (1994。3。25。中国电子报)

9.郭以述 重点发展灵巧传感器是信息时代的需求 (“电子展望与决策”1996年第2期)

10.Kuo Yi-shu, He Yin “Networked Transducer---The New Epoch of Transducer” (1986.6.Wu-han, Inter-national Transducer Conference)

11. 郭以述 网络传感器---信息采集的新时代 (1996。6。 中国电子学会六届年会

12.郭以述 网络灵巧传感器是敏感技术的新时代 (1996。7。24。敏感技术学会气敏分会昆明会议,“云大学报”刊登)

13.郭以述 网络化传感器 (1998。4。30。“电子产品世界”)

14.郭以述 网络化信息时代的传感器 (1998。9。22。敏感技术学会成都会议)

15.郭以述 敏感元件和传感器 (2001,6。中国电子学会七届年会)

16.郭以述 传感器的网络化时代 (2001。3。7。北大嵌入学术会议)

17.郭以述 传感器网络接口的标准化 (2002。11。6。敏感学会应用分会展览馆会议)

18.郭以述 我们为什么要采纳IEEE1451 (2002。12。8。课题会议北大计算机系会议室)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