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茎苦荬菜

名:Ixeris sonchifolia Hance.
英文名:Sowthistle-leaf Ixeris
科名:菊科 Compositae
与苦荬莱的主要区别为开花时基部叶常不枯死,叶面常有微毛;茎生叶抱茎,因此而得名曰抱茎苦荬菜。叶基部为全叶片的最宽部份,中下部叶片羽状深裂,向上则裂片变浅而至成齿状,或近全缘。头状花序直径约1厘米;总苞长约5—6毫米。瘦果长约2.5毫米,有长约0,5毫米的喙。花果期4—7月。
生于路边、山坡,荒野;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种中文名: 抱茎苦荬菜
种拉丁名: lxerissonchifoliaHance
种别名: 苦碟子、黄瓜菜、苦荬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约30一80cm,无毛。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基生叶多数,长3.5–8cm,宽l–2cm,顶端锐尖或圆钝,基部下延成柄,边缘具锯齿或不整齐的羽状深裂,茎生叶较小,卵状矩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em,宽0.7–1.5cm,先端锐尖,基部常成耳形或戟状抱茎,全缘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密集成伞房状,有细梗;总苞长5–6mm.圆筒状,总苞片有2层,外层通常5片,卵形,极小;内层8片,披针形,长约5mm,背部各具中肋1条。头状花序只含舌状花,黄色,长7一8mm,先端截形,具5齿。瘦果纺锤形,黑色,长约3mm。有细纵肋及粒状小刺,喙炔,长为果实的1/4,冠毛白色(图102)。
地理分布: 抱茎苦荬菜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省区;朝鲜、苏联(远东地区)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 抱茎苦荬菜是中生性阔叶杂类草,适应性较强,为广布性植物。花,及疏林下,一般出现于荒野、路边、田间地头,常见于麦田。果期4–7月。生于平原、山坡、河边
饲用价值: 抱茎苦荬菜嫩茎叶可做鸡鸭饲料;全株可为猪饲料、另据记载,全草可入药,能清热、解毒,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