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小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惠小平

姓名:惠小平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80929 籍贯:湖北襄樊 政治面貌:中共预备党员

详细地址:枣阳市南城街道办事处苏红小区

就读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襄樊市青少年书法协会枣阳分会会员 。

隶属惠氏

历史来源 「惠」源出:

出自姬姓。以諡号为氏。周朝有君王名阆,於西元前676-前652年在位,死後諡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支庶孙以其諡"惠"为氏

源于黄帝的后代。远古时,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有个儿子叫陆终,陆终的第二子叫惠连,其子孙便以祖上的名字"惠"命姓,称惠姓。

家族名人

惠施

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著有《惠子》一篇。

惠士奇

字仲儒,清代江苏吴县人。家有红豆斋,人称红豆先生,官至侍读学士,继承其父惠周惕之学,专攻经史,著有《易说》、《礼说》、《春秋说》等书。次子惠栋承继家学,对诸经多所探究,著作颇丰,有《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松崖文抄》等。

惠直

字子温,宋代当涂人,崇宁年间(西元1102-1106年)进士,历任德化主簿、歙州推官、太常博士。最初名叫直方,後去"方"留"直",改姓名为惠直,意在保留正直之名。

惠希孟

字秋崖,元代江阴人,天资聪慧,博涉群书,著有《易象钩玄》、《杂礼纂要》、《家范》等书。其兄惠希颜,弟惠希点无子嗣,希孟奉兄抚弟,相爱无间。

惠姓名人

娱乐明星 惠英红

体育

名人数据库中暂时还没有相关资料

文化艺术 惠周惕

商业

名人数据库中暂时还没有相关资料

政治

惠中权、惠世如、惠浴宇

惠小平

地望分布 山东省东南部诸城、胶南一带 陕西省长安县西 湖北省枣阳市 河南省

惠姓来源有三,其具体情况分别如下:

一、周惠王姬阆之后。据《广韵》记载:“惠,姓。出琅琊。周惠王之后。梁有惠施。”《通志•二八•以谥为氏》记载:“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战国有惠施,为梁相,著书称《惠子》。汉有交趾太守惠乘、太仆惠根。宋惠演,举

惠小平
大学校园

进士第。望出扶风、琅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周惠王支孙以邑为姓,战国有惠施。”山东省汶上县《姬氏志》亦介绍:“惠姓,系出扶风郡,周惠王之后,以祖谥为氏。”周惠王姬阆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是周朝的十七代君主,于公元前676至653年在位,君临天下二十五年。周惠王姬阆驾崩后,其子孙后代之支孙以谥为氏而姓了惠,遂成惠姓。这支惠姓的家族历史已有二千六百年左右。显然是黄帝后裔。

二、《姓氏考略》认为,惠姓源于颛顼帝之后裔姬姓的另一部分是上古时期陆终第二子惠连的后代。陆终是上古祝融氏吴回的儿子,也就是颛顼帝高阳氏的玄孙。据此考证,此支惠姓中国人更加源远流长,显然也是黄帝后裔。

三、出自清朝入关的满州旗人之后。

战国时期的惠姓名人惠施,依照《汉书》的记载,是当时的宋国人,却在梁国高居相位,而且学问很好,据说曾著有一篇《惠子》传世,可惜现在已经佚失而不见了,这真是我国惠氏家族的莫大损失。希罕有长安儒生惠庄。唐朝有将军惠静寿。宋朝有太常博士惠直。元朝有惠希孟。明朝有天顺进士惠民。清朝,江苏吴县的惠周惕、惠士奇、惠栋祖孙3人,都是经学家。当代有惠浴宇,等。

惠姓过去活动的地区,主要是江、浙一带,惠姓历史名人几乎全是江、浙人士。

清朝三百年间,是惠姓家族十分主要的时期,除了在学术方面惠氏祖孙三杰的大放异彩之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血轮,这新血轮就是当时满州旗人的大量改姓为惠,使惠姓家族的阵容迅速庞大。像道光年间官拜陕甘总督的惠吉、同治年间的广西提都惠庆、太平天国的宣化镇总兵惠成,都是满州旗人改为惠姓的。时至今日,汉、满二族早已是一家人,在惠姓家族之内当然更是不分彼此了。

惠姓郡望: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诸城、临沂、胶南一带)、扶风(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其堂号:景言堂(宋朝时候,常熟县知县惠畴,勉励农民勤于农事,发动人民入学学文化,表扬奖励好人,惩罚坏人,把县治理得很好。他建了一座阁子,丞相题在上面“景言”两个字作为对他的旌表)。其适用楹联:源自上古;望出扶风。三代名士超赵马(清代侍读惠士奇,与其父周扬、子栋,俱有文名,他精于经术。尤其子栋,所著颇丰);百部经书播印中(后魏高僧惠生,往西域取经,遂至印度而还,得大乘经百七十部,并著有《西域记》一书)。易象钩玄探哲理(元代学者惠希孟,有《易象钩玄》等书传世);松崖文钞阐儒风(清代名儒惠栋,著有《古文尚书考》、《松崖文钞》等)。良友交情同声郑重(战国时梁国相惠施的事典);高僧咏诗掷地铿锵(宋代高僧惠勤,善诗)。

惠小平
宿舍

在历史上,惠姓与穗姓曾经不分。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民之惠姓后裔分布于苏、浙、皖、鲁、豫、冀、鄂等地。

枣阳自15世至36世辈序诗为:

士,恒本昌天臣,立修述祖家,

道永宜正学,昌明汉运兴隆。

邓州自15世至36世辈序诗为:

士,恒大清永万,世功成必有,

名祖宗积德,厚善报获余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