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根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山根镇

基本情况山根镇位于万宁市北部,西靠六连岭,南与和乐镇相连,东濒南海,北与龙滚镇毗邻。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477亩,其中水田7293亩,旱田2545亩,坡地7479亩。

1950年至1951年属三区管辖,1952年至1957年8月属五区。1954年组建山根小乡,1957年8月成立山根大乡,1958年10月归属东风人民公社,1960年成立山根公社,1983年改社为区,1987年2月改区为乡,2002年7月撤乡设镇。管辖9个村委会,1个镇农场,67个自然村,96个经济社,2832户,13858人口。主要民族是汉族。西靠老革命根据地六连岭,有67个村庄是革命老区村庄。

自然概况地处丘陵,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土质主要属沙土和粘壤土。山根溪、冯门溪、溪狗溪流经境内入大海。1956年建成香车水库,1972年建成山根分洪工程,改善了排灌条件,促进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

镇政府驻山根墟,距万城30公里,海榆东线公路从墟区穿过,东线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

山根原来是穷困地区,大部分村庄分布在半山区的六连岭下和沿海沙滩一带,现山根墟周围原来只有几个村庄,数十户人家。解放前没有定点定时集市,南北部乡民分别往和乐、龙滚墟赶集。1957年设山根大乡后,乡政府机关驻山根村西(现墟址)。随后,邮电、供销、粮食、食品、水产、金融等部门在此间设所、站、店和门市部。1959年,"全民大办钢铁",县在这里建起炼铁厂。60年代,水产部门在这里兴办鱼苗场,人口逐渐增加,道旁平日卖些鱼肉、三鸟、蛋品、蔬菜,逐渐形成集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2002年该镇通过联营的方式,投入资金560万元,兴建新的农工商贸市场,占地60亩,开拓5条800多米长的环墟大道,新增楼房120幢,现有5条街道,250多幢楼房和平房铺店、居宅。墟面上安装路灯,米行、鱼肉行、瓜菜行、副食、钦食行,日杂、布匹、鞋帽等摊店日夜开市,形成新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项目建设该镇沿海地区的华明、横山、大石岭、排溪等村连片开发高位池对虾养殖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280亩,年虾产量800吨;扶提、多扶、水央堀、立岭、山根和镇农场种植西瓜3238 亩,年产量6476 吨,菠萝3226亩,年产量5646吨,胡椒3543亩,年产量531.5吨,还有槟榔、荔枝、龙眼、芒果、葡萄、珍珠石榴、杨桃等热带经济作物,形成绿色观光农业,产品远销省内外。

文明村建设文明村和老区建设初见成效,投入资金186万元,建成荔枝坎省级文明生态村,目前,水央堀、排溪2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和大石岭、乐文、蔡宅、土甬 尾等市级文明生态村正在建设之中;山根高速公路口至六连岭烈士纪念园4.8公里长和9个行政村村道已按照4级公路标准维修建设。

城镇建设墟上有财政所、派出所、农税所、地税所、供电所、营业所 、邮政所、粮所、广播站、文化站、农技站、畜牧站、农机站,食品站、供销社、信用社,还有中、小学各1所,卫生院1所,电影、剧场、球场等文体设施。

建设成果近年来,该镇认真实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高效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三级联创”为载体,坚持“保菠萝、种西瓜、抓胡椒、兴养殖、建城镇、活流通”为出发点,加快农业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1998---2000年被中共海南省委评为全省“六好”乡镇党委,2000---2002年被中共万宁市委评为全市“选进基层党组织”,2001---2002年度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第一名”和“先进单位”,受到万宁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表彰,2000---2002年被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评为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乡镇”,2002---2003年被中共万宁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03年被中共海南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