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村
1、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澄江村澄江村位于江西省于都县葛坳乡,地处江西省东南部属于于都县境北边,北近宁都县交界处西依兴国县境东靠瑞金。澄江村东面有青塘河由北往南流入梅江。距赣州市约需两个小时车

程,由319国道葛坳乡路段右转小路往东约步行15分钟路程可达,处于东经115.7度与北纬26.4度间,海拔高度约近三百米。
这是一处偏僻宁静的小村庄,整个村境周围有如密闭形的盆地般,四周山峦垒垒几与外界隔绝,澄江村首建于后唐时期,次建于北宋仁宗时期,兴于宋元明清四朝数百年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水古村。其村围设东、西、南、北三门的门额铭石收藏,其中“北门”题名落款是宋末的文天祥。据《于都县志》记载,远在几百年前的宋朝某年冬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在澄江村谭氏祠堂门外,昏倒一个奄奄一息的少年。村中乐善好施的财主谭光道路过,见那少年头上环绕祥光,认为此人不凡,赶紧救起。待少年醒后,细问来历,方知此少年叫做文天祥,年仅十二岁,庐陵富田(即今江西吉安)人,为寻找因屡试不中功名而背井离乡的父亲,辞别母亲独自踏上了艰难困苦的路程,一路打听,一路乞讨至此。谭文景听后,拉着文天祥来见正在私塾讲课的先生文革斋。文革斋正是文天祥之父,父子相见,悲喜交加。 后来谭文景收留了文天祥,让他一边放牛,一边伴三个儿子读书。文天祥劳动勤快,又聪明好学,三年后,文天祥与谭家的三儿子谭广清一起参加县试,分别以第一、第三名考中秀才。德佑年间,文天祥中状元,后放任赣州知府。为了报答澄江村乡亲父老的知遇之恩,亲临澄江致谢,并在这个小村里筑了方圆两百米的城墙,还修了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并在城门上亲笔题词。
2、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温泉镇澄江村澄江村隶属于温泉镇官庄行政村,属于半山区。位于温泉镇西边,距离官庄村委会2公里,距离温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7公里。国土面积有4.1平方公里,海拔1818米,年平均气温14.6℃,年降水量85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51.4亩,其中人均耕地0.96亩;有林地5875.21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1户,有乡村人口256人,其中农业人口242人,劳动力20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9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6.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35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