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琏
诗人生平熊琏 生卒年不详,字商珍,号澹仙,又号茹雪山人,清代江苏如皋人,祖籍江西南昌,后随祖父迁居如皋。父大纲,工诗文,早逝。琏自幼许配同邑陈遵,未几,遵染病痴呆。据云陈遵之父允悔婚,而琏“坚持不可”,卒归陈家,于是“里邻称其贤”。出嫁后,家贫不能给,半生依父母弟居,苦吟终身以自遣。晚年设帐为塾师。学诗于诗人江片石,其诗切自身世,出于性灵,读之令人“神凄骨悲,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潘瑛、高岑《国朝诗萃初集》。
熊琏著有《淡仙词钞》4卷,《诗话》4卷,另有诗、文、赋各若干卷。诗词刻本于嘉庆二年(1797)初版,有翁方纲、法式善、罗聘等题词,可知熊琏大致生活年代在乾嘉二朝间。
作品评价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诗话》中说:“熊澹仙女子不止通诗,词赋俱佳。以所天(丈夫)非解事者,故咏萤火云:“水面光初乱,风前影更轻。背灯兼背月,原不向人明。”钱泳《履园丛话》说:“(澹仙)尝著诗话四卷,其略云:‘诗本性情,如松间之风,石上之泉,触之成声,自然天籁。古人用笔各有妙处,不可别执一见,弃此尚彼。’又云:‘诗境即画境也。画宜峭,诗亦宜峭;诗宜曲,画亦宜曲;诗宜远,画亦宜远。风神骨气,都从兴到,故人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也。’冒鹤亭在《龙游河棹歌》中写道:“妇人诗话古来无,琏也文章比大家(曹大家)。女是澹仙男冠柳(王观),东皋词学不为孤。”
部份诗词金缕曲
薄命千般苦,极堪哀,生生死死,情痴何补。
多少幽贞人未识,兰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黄土。
花落鹃啼凄欲绝,剪轻绡那是招魂处。静里把芳名数。
同声一哭三生误,恁无端聪明磨折,无分今古。
怜色怜才凭吊里,望断天风海雾,未全入,江郎恨赋。
我为红颜频吐气,拂霜毫填凄凉谱。闺中怨,从谁诉。
凤凰台上忆吹箫·病中不寐
灯昏斗帐,叶响空阶,虚壁风来枕底。正痛苦无端,凄然欲泣。
种种旧恨新愁,都并在、五更钟里。怎禁它,梦又难成,起还未起。
如此,烁骨销魂,问弱息何堪,浮生有几?
想落落乾坤,茫茫青史,多少锦绣心传。
幸千古才人不死。且强自、拥被清吟,放怀高寄。
题黄月溪乞食图
田园荡尽故交稀,舞榭歌筵一梦非。未必相逢皆白眼,凭他黄犬吠鹑衣。
渔父词
垂钓本无心,得鱼亦不喜。随意换村醪,归来月满水。
独酌听秋声,小艇芦花里。
感旧
叹我浮生不自由,娇痴未惯早知愁。弱龄已醒繁华梦,薄命先分骨肉忧。
亲老偏逢多病日,家贫常值不登秋。眼前俱是伤心事,几度临风泪暗流。
刺绣馀闲就塾时,也从花里谒名师。贪看夜月憎眠早,倦挽春云上学迟。
琴案屡吟秋柳句,锦笺频写落花诗。而今回忆皆成梦,怅望当年旧董帷。
枕上
豆花蒙密掩蓬庐,人卧西风七月初。病似孤城频受困,愁如乱发不胜梳。
澄心未了三生业,薄福难消一卷书。际此中年尽磨折,焉知颓老更何如。
萤火
水面光初乱,风前影更轻。背镫兼背月,原不向人明。
村女
柔桑枝上听鸣鸠,晓起提筐上翠畴。借问谁家春梦好,半窗红日未梳头。
菜花
尺土依然雨露匀,黄花灿灿蝶飞频。朝来不厌临窗看,也算贫家一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