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文博学院
学院简介 文博学院建立于1988年,其前身是创建于1937年的历史学系。数十年来,历史学科先后有著名学者陈登原、马长寿、陈直、张岂之、彭树智、周伟洲教授等执教。199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国家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997年被列为陕西省"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及国家计委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历史专业和考古专业均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名牌专业。
文博学院下设历史学系和考古学系。历史学系设有历史专业,是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历史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考古学系设有考古学和文物保护技术2个本科专业。西北大学历史学科有专门史、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门史6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文博学院设有周秦汉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安事变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实验室、计算机室、多媒体视听室、图书资料室等等教学科研辅助机构。其中的图书资料室藏有各种书刊近10万册,历史博物馆藏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2万余件。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手段先进,有着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
文博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35人,教授、副教授26名,大部分教师拥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成果突出。学院的各个专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相互交叉和渗透,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厚、学识广、综合研究能力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多年来,经过几代老师和数十届学生的辛勤努力,逐步建立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成为我国历史、考古、文物保护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
1·历史学专业(国家历史学基地)
创建于1937年,是我校历史悠久、学者辈出且有着较大影响的专业。1995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思想品质和较高业务素质、富于创新精神的历史学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学习环境优越。主要课程有:中国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学通论、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外国史学史、史学概论、先秦史、秦汉史、隋唐史、宋史研究、中国文明史、中国社会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民族史、中国政治制度研究、世界现代化研究、专业英语等。
2·考古学专业
创建于1956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成立考古专业之一。本专业旨在通过对古代人类遗留的实物资料研究,复原古代人类社会的面貌,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文物的全面研究,揭示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培养能在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文物行政管理机关等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文物研究、文物行政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并利用地处古都长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得天独厚的历史文物资源,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科研基地,积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大量的考古研究资料。主要本科课程有: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考古学概论、中国通史、中国历史文选、旧石器时代考古、新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汉考古、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搪五代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博物馆学概论、文物学概论、文物研究(陶瓷、钱币、青铜器、玉器、字画等) 、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等。
3·文物保护技术学专业
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本专业是一个文理交叉、理工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新兴边缘学科。培养既掌握数理化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材质分析、文物修复技能,能在博物馆、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中国考古学通论、文物学概论、博物学概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物理学、高等数学、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防腐防霉杀菌概论、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古建保护与维修、文物近代分析技术、文物与环境等。
硕士学位点
中国古代史学位点 创建于1937年,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1、秦汉史研究:主要研究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变化、文化风俗等 ;2、隋唐史研究:主要研究隋唐时期的制度典章、国库财政、建筑风貌、京城布局、民情风土、地域特点等;3、周秦汉唐典籍整理与研究:主要整理、考证周秦汉唐诸时期的历史文献、儒家经典,研究古籍版本、目录、校勘学、古文字学、音韵训诂学、辩伪学等,出版了大量的整理与研究著作。
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 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主要对中国近现代不同时期较有代表性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社会伦理思想等进行研究,并对中西思想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思想文化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影响、作用及其走向;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研究。主要研究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如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商业、社会经济生活以及社会结构、社会问题等。3、陕西近现代史研究。主要研究陕西近现代史中对全国具有影响意义的的重大事件和根据地(如西安事变、陕甘宁边区等)、陕西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等。
考古及博物馆学学位点 该专业创建于1956年,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有:1.中国考古学研究。主要对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汉唐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进行深入研究;2.环境考古研究。主要研究古环境与古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不同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原因,研究古环境影响下的人类文化演变过程。 3.文物研究与保护。通过科学方法对不同类别文物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进行研究,对各类文物的保护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2003年获得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本学位点设有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西部民族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方向。共有7名教授,6名副教授。
历史文献学学位点 该专业学位点设立于1982年,已连续招收硕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学位课程体系齐全且具有较强特色和师资优势,学院资料室及校图书馆藏有较为丰富的古籍文献资料。主要研究方向是:1、周秦汉唐历史文献研究。主要对先秦、两汉及隋唐时期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2、目录、版本、校勘学。主要研究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理论与方法;3、陕西地方文献研究。以陕西地方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为主要内容。
博士学位点
考古及博物馆学学位点
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点,本学位点设有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西部民族考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 研究等方向,共有7名教授,6名副教授。
文博学院目前总计三个本科专业(历史学专业、考古学专业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四个硕士学位点(中国古代史学位点、中国近现代史学位点、考古及博物馆学学位点和历史文献学学位点)、一个博士学位点(考古及博物馆学学位点)。具体介绍请点击上方链接查看...
博士学位点
考古及博物馆学学位点
2003年获得博士学位点,本学位点设有史前考古、夏商周考古、汉唐考古、西部民族考古、文物保护技术、文物 研究等方向,共有7名教授,6名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