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腾

基本意义不折腾
bù zhē téng
方言又叫别胡闹,别瞎胡闹。意识是别给添乱,别没有根据的做事,最后落得一场空。
“不折腾”——讲的是方法问题。这个问题是新提出来是,说明是个新问题。现在有些官员不懒也不贪,有干劲想干事也敢干事,但因为不走群众路线,政策法纪观念不强,不懂得科学发展观又急功近利追求政绩,所以往往折腾来折腾去,不但没办好事还经常捅出篓子来,不但搞得上级手忙脚乱成了消防队员,还伤了民心影响到社会稳定。这样的官员可以称为“蛮官”,他们本质不坏,但喜欢脑袋一拍,计上心来,又往往是脱离群众,违反规律胡乱折腾,所以常常坏事。胡总书记这次特别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问题现在有点严重。
毛主席有句名言:“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我认为胡总书记讲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实际上就是一个治官的问题。“不动摇”——治“奸官”,“不懈怠”——治“懒官”,“不折腾”——治“蛮官”。治好了这三种官,什么事情都好办了。
出处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胡总书记特别强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胜利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和奋斗目标。”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这是掷地有声又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在“三不”中,不动摇是根本,不懈怠是前提,不折腾是保障,三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尤其是“不折腾”,虽然用语朴素,但是振聋发聩,意义重大,不仅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也遵循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更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宝贵的经验总结。
专家解读所谓折腾,就是没事找事,无事生非;就是朝令夕改,忽左忽右;就是翻来覆去,改来改去;就是人为制造矛盾,无休止地搞运动,闹内讧,翻烧饼。在今天,不折腾,就是不要开历史倒车,不要对改革开放三心二意,不要动摇改革开放大局,不要引起大起大落,不要过热、过冷交加。
作家戴定南在《折腾》一书中,以中国近现代动荡、畸形、疯狂的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一些人在各个历史时期折腾和被折腾的故事。他们在乡间折腾,在城市折腾,在政治运动中折腾,在商场官场中折腾……直到今天,“折腾”仍是一些人热衷的生命状态。如果只是个人折腾倒也没什么,走点弯路,摔个跟头,损失有限;如果一个国家也陷于无休止的折腾之中,那可能牺牲的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甚至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折腾,一般表现有三个特征:一是瞎折腾。目标不明决心大,情况不明干劲大,那些劳民伤财的瞎决策,那些变来变去的“宏伟计划”,就属于此类。二是穷折腾。看看世界上某些贫穷的国家,大都是因为政局不稳,政变频仍,战乱不休,结果是越折腾越穷,越穷越折腾,国家风雨飘摇,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三是乱折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以折腾为能事,他们见不得老百姓过几天安稳日子,见不得风平浪静的好气象,总要千方百计地生出些事来。
历史上中国人民可谓饱受折腾之苦。在旧时代,频繁的改朝换代是折腾,血腥的军阀混战是折腾,派系的争权夺势也是折腾,闹得民不聊生,国破家亡。新中国成立后,又不幸经历了“大跃进”的折腾,“文化大革命”的折腾,闹得民生凋敝,经济几乎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历史经验已然反复证明,大折腾大倒退,小折腾小倒退,折腾不停,国无宁日。今天折腾人,造成内耗;明天折腾事,如同自残;后天又折腾“理”,争论“姓社姓资”什么的。这样下去只能是搅得人心涣散,军无斗志,无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能全心全意促发展。
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不折腾”,既是希望,更是要求与号召,但关键还是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当前,“不折腾”就是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认准大目标,坚持不懈干下去;“不折腾”就是要科学民主决策,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折腾”就是以大局为重,保持高度稳定,“不走封闭老路,不走易帜邪路”;“不折腾”就是不纠缠细节,不迷惑于各种扯淡、“玄谈”,看准了就去干,“八风吹不动”,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改革开放30年,硕果累累,灿烂辉煌。其最重要经验,就是胡总书记所指出的,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今后,我们要继续这样坚定地走下去,只要我们不折腾,凭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劳勇敢,一定能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不折腾”是改革开放30年的重要经验,也是2008年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