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前身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成立于1956年,2003年与文学系和历史系一同组建人文学院,2005年5月依托哲学系成立了哲学院。曾经担任过哲学系主任和哲学院院长的有:何思敬、吴江、张腾霄、罗国杰、陈先达、刘大椿、焦国成和冯俊教授。现任哲学院院长是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郝立新教授,常务副院长张志伟教授,副院长张风雷教授、彭永捷教授,韩东晖教授,分党委书记吴潜涛,副书记苏昊。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是国内哲学学科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人材的重镇,目前国内哲学院系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教授最多,学科配备最齐全、人才培养体系最完善的哲学院系。哲学院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哲学)人材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教育部“211”工程的重点基地、“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1998年,哲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设有哲学专业博士后人才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和宗教学三个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哲学院的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一级学科。哲学院拥有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2人,新世纪人才8人。四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罗国杰、陈先达、方立天和郭湛),两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刘大椿和焦国成),两位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冯俊副主任委员和张志伟)。
人大哲学院师资力量雄厚,下设哲学系和宗教学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管理哲学、政治哲学、东方哲学、佛教、宗教学理论、宗教文化等13个教研室。现有教师76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26人,讲师10人,博士生导师46人(包括兼职教授),形成了以名教授为主导、以高级职称教师为主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老中青相结合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哲学院拥有一大批著名学者,其优异的丰硕成果以肖前教授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苗力田教授的《亚里士多德全集》、陈先达教授六卷本文集、方立天教授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和张立文教授的“和合学”等为代表。哲学院与国际学术界也保持着良好的学术往来,与美、英、德、法、俄、日、韩、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斯洛文尼亚、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国学术界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与港澳台地区哲学界也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
人大哲学院不仅有全国配备最齐全的学科体系,也有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人才流动站,全国配备最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哲学、伦理学、宗教学三个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宗教学和管理哲学9个硕士点和博士点,招收高级访问学者、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在全国百名优秀博士论文评审中有四篇入选,在全国哲学院系名列前茅,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有着辉煌的历史,她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理论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在哲学的其他学科领域同样处于领先地位,先后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规划项目等百多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丰硕,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等各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其中以10卷本《亚里士多德全集》和《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等为代表。
历任院(系)领导(1956-2009)姓 名
性别
职 务
现工作单位
备注
吴江
男
哲学系主任
张腾霄
男
哲学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
离休
齐一
男
代系主任 系副主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
离休
何思敬
男
哲学系主任
已故
方华
男
哲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已故
罗国杰
男
哲学系主任,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陈先达
男
哲学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刘大椿
男
哲学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焦国成
男
哲学系系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秦锡瑜
男
哲学系副主任
已故
杨彦钧
男
哲学系副主任
马列主义教育学院
董永俊
男
哲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安启念
男
哲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李秋零
男
哲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马俊峰
男
哲学系副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冯俊
男
哲学院院长(2005-2008)
浦东干部学院
张志伟
男
哲学系副主任(2001-2005)、哲学院常务副院长(2005-20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彭永捷
男
哲学院副院长(2005-20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张风雷
男
哲学院副院长(2005-2010)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段忠桥
男
哲学院副院长(2007-2009)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宗生
女
哲学系总支书记
马奇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已故
纪宇
女
哲学系总支书记
已故
舒天巩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已故
傅西路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共中央办公厅
余进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离休
邹学孟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计算机中心
已故
索爱群
女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马博宣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首都经贸大学
武书文
女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魏金声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已故
郭湛
男
哲学系总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焦国成
男
人文学院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胡仁芝
男
哲学系总支副书记
已故
李德良
男
哲学系总支副书记
北京市高教局
离休
李萌
男
哲学系总支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离休
吴延涪
男
哲学系总支副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离休
现职教师列表(2010年)安启念陈慕泽陈先达段忠桥方立天
冯俊干春松葛晨虹龚群郭湛
韩东晖郝立新何光沪何建明焦国成
李萍李秋零李燕刘大椿刘敬鲁
刘晓力罗安宪马俊峰牛宏宝欧阳谦
彭永捷宋志明王鸿生王南湜王旭晓
温金玉吴潜涛向世陵肖群忠杨庆中
张法张风雷张立文张文喜张志伟
曹刚常晋芳陈世珍单少杰郭清香
何立松李海洋李茂森林美茂刘劲杨
刘永谋罗骞马建波马琳聂敏里
彭新武孙毅魏德东温海明吴琼
徐飞许涤非宣方杨武金余俊伟
余开亮张立波张文良张旭周濂
程乐松刘畅惟善徐尚昆杨伟清
臧峰宇张雪松裘江杰
现任行政领导院长:郝立新教授、校长助理(负责学院全面工作)
副院长
韩东晖教授(分管学科建设、研究生工作、网络建设)
干春松教授(分管科研工作、图书资料建设)
魏德东教授(分管本科教学、外事工作)
院务助理
温海明副教授(外事办公室)
余开亮副教授(协助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 教育部日前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中国人民大学8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经审核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指出,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意见》(教研[2006]2号)精神和《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通过考核评估、增补和一级学科认定三个阶段,在同行专家评议和一级学科认定的基础上,审核批准中国人民大学8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其中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是: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工商管理;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是(不含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下的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中共党史、国际政治、文艺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档案学。
中国人民大学原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5个,这25个国家重点学科在教育部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开展的第一阶段的国家重点学科考核评估中一次性全部通过。在教育部开展的第二阶段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增补工作中,人民大学的宗教学、法学理论、国际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农业经济管理、行政管理等8个二级学科经过严格的同行专家评议,最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至此,学校已有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第二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教育部开展了首次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认定工作,根据教育部拟定的规则,人民大学的8个一级学科当选。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此次通过重点学科评选是人民大学长期以来重视学科建设工作的必然结果,是新世纪以来学校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纪宝成校长的亲自主持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在充分论证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把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学科建设,放在学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地位。2002年以来,学校对2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分析,全面了解各重点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重点剖析各重点学科所存在的问题,前瞻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有效地提高了各学科核心竞争力。在学科建设中,注重引进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从而优化了学科结构和学术梯队,强化学科的持续竞争力;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更加关心重大理论问题和学科发展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力求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所创新;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与国外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课题研究,延请国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等,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国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