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湖南省衡山县白果镇白玉村白玉村是白果镇的偏僻小村,是一个穷山区,左靠江东太坪村,右靠望峰石坳村,白果镇茶园村,村里现有人口700多人,耕地面积500亩左右,村里地形险峻,一条冲都是高山和石山,无财可取,集体无收入,全村人们群众生活全靠外地务工。

现有村干部3人,大家精诚团结,为村里办实事,寻找一条致富之路。

2、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白玉村地处祥华乡政府驻地南偏西7.2公里处,佛耳山东北麓山垵上,海拔1005米。民国时,白玉坂、玉石、白珩为多卿乡白玉保,取白坂、白珩的“白”字和玉石的“玉”字,合称白玉,沿用至今。村委会设在玉石,辖11个自然村,废村凤形。村落分散,为高海拔的村。村民主要为詹姓。[1]

3、四川省江油市方水乡白玉村白玉村又叫唐家坪,位于四川江油最南端三县交界处,十几年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落后村,198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266元。 当地有民谣说:“有女不嫁唐家坪,红苕芋子胀死人。”这些年,白玉村走上了致富路,199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86元,高出江油市平均水平1000元。

白玉村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农民劳累一年,连温饱也解决不了。1987年,当过基层干部的邓怀才贷款2100元,建起了4亩葡萄园。第二年,刚摘下的3.5公斤葡萄拿到绵阳卖了31元,这在村子里简直引起了轰动。

村支部决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带领乡亲们发展以优质水果为龙头的多种经营,带领白玉村人脱贫致富。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种水果浪费土地”,“卖不脱能当饭吃?”许多人怀疑、打退堂鼓。怎么办?党支部鲜明地提出,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带头种果树。结果,党员们先一步摆脱了贫困。

村党支部又决定,党员干部必须通过培训和自学,掌握1—2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发展一亩以上的专业项目,帮带一户农民脱贫致富。他们把这“三个一”作为考核党员干部的主要内容,使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有了具体的形式和目标。 党员干部们为群众买苗、打窝、修枝,果熟季节四处奔波推销。在白玉村与大自然抗争摆脱贫穷的道路上,处处都有党员的身影。 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丰硕的回报,目前全村已有5600多亩、60万株的优质水果。1999年水果总产量达2100多万吨,产值657万元,农民纯收入的70%来自水果,白玉村的水果卖到了成都、新疆、满洲里。白玉村被江油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康示范村”,成了一片投资的热土,1994年至今,已有18家客商投资2200万元在白玉村搞农业开发,开发面积达3400亩,为白玉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玉村富了,楼房、汽车、摩托、电话、手机这些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东西已进入寻常百姓家。然而,收获的又何止是金钱[2]。

4、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丙麻乡白玉村白玉村隶属隆阳区丙麻乡,地处丙麻乡南边,距乡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乡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东邻河新村,南邻迭水村,西邻河新村,北邻河新村。现有农户418户,有乡村人口1814人,其中农业人口1797人,劳动力 94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 857 人。

全村国土面积 5.4 平方公里,海拔 1460米,年平均气温 16.5 ℃,年降水量1280毫米,适合种植烤烟、水稻、包谷 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 1701 亩,人均耕地94亩,林地229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63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4]

5、云南省双柏县大庄镇白玉村村情概况

白玉村
民居

白玉村隶属于大庄镇柏子村村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大庄镇西北边,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大庄镇6 公里,是柏子村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有2平方公里,海拔 1455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800 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包谷、烤烟 等农作物。有耕地 92.8亩,其中人均耕地1亩;有林地876.2亩。全村辖1 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5户,有乡村人口92 人,其中农业人口92 人,劳动力4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40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三通,无路灯。全村25户饮用井水,有25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5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23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92%);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 5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户(分别占总数的20%和12%)。

该村到大庄镇不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未硬化;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6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6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1 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1.8亩,有效灌溉率为77%,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 71.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78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25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9.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3万元,占总收入的59%;畜牧业收入6.9万元,占总收入的3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0头,肉牛18头,肉羊20头);渔业收入0.1万元,占总收入的0.5%;林业收入0.1万元,占总收入的0.5%;第二、三产业收入0.4万元,占总收入的2%;工资性收入0.3万元,占总收入的1.63%。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0.3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人(占劳动力的11.6%),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1人。[3]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