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疑不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发音 :hú yí bù jué

释义: 传说狐狸多疑,所以称多疑叫狐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出处:《后汉书·刘表传》:“表狐疑不断,乃遣嵩诣操,观望虚实。”

示例:县官听说,也自狐疑不决起来,暗想道:这事倒是我认错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犹豫不决

典故:黄河每年冬天都会结冰,但在深秋之时,河面刚刚结冰,冰层厚度难以估计,人们不敢贸然从冰上通过。于是人们便 想出了一个办法:先让狐狸从冰上走过,如果狐狸能通过,则人马皆可大胆放行。这是利用了狐狸多疑善听的行为,当它从冰上走过时,由于十分小心谨慎,它总会犹豫不决,因为它边走边听,听着冰层下面是否有水流声。如果它听得不清楚时,就疑心冰层太薄,不敢前行;当它听得真切了,就会继续前行。所以人们利用狐狸这一特性来判断冰层是否可以过人马。“狐疑不决”一成语便出于此。

近义词: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踌躇不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