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行天下:中国制造未来十年新格局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龙行天下:中国制造未来十年新格局

作者:曾鸣彼得•威廉姆斯

ISBN:10位[7111230191]13位[9787111230199]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1

定价:¥30.00元

内容提要十几亿渴望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在不断解除束缚的过程中,以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尝试创新,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一再突破西方领先者们所固守的可能性边界,在全球化带来的成本革命的过程中,将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一个又一个手工作坊蜕变成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厂,实现了规模浩大的追赶和超越。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其背后都有一个或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被逼出来的整合创新、流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创新战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为中国制造赢得未来的全球对决奠定了难得的基础。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可挡。而这两年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和压力正在迫使中国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积累,当他们再次爆发时,世界的竞争格局将全面改写。

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的出现已从根本上动摇全球竞争格局,当尘埃落定时,世界将会落到一个新的均衡。

下一个十年,中国将诞生本土的世界级企业。这将是黄金的十年。

编辑推荐yahoo总裁,阿里巴巴副总裁曾鸣力作

张瑞敏、柳传志、牛根生、张维迎、卫哲、中国企业家牛文文、哈佛商业评论忻榕、郭广昌、梁信军、项兵、比亚迪联袂推荐

英文版为哈佛商学出版社畅销书关于中国制造和中国企业最权威的图书

可以预见,下一个十年,未来的IBM、未来的Sony、未来的通用汽车、甚至是未来的Google……

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将在中国诞生。

作者简介曾鸣

·2006年加入阿里巴巴集团,现任中国雅虎总裁,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执行副总裁

·1998~2002年任教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2002年加入长江商学院,任战略学教授

·1998年获得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国际商务及战略学博士学位

·2007年5月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其英文著作DragonsattheDoor:HowChineseCostInnovationisDisruptingGlobalCompetition,迅速成为全球畅销书

·2004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略胜一筹》一书,多次被评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原创管理学著作

·2003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关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文章,在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近年来哈佛商业评论被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

·战略及国际商务方面的专家,对于战略创新、战略转型、战略联盟与并购、电子商务以及国际化战略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在战略管理领域内对中国企业的开创性研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研究成果在世界顶尖管理杂志得到发表和认可,包括: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OrganizationScience,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HarvardBusinessReview,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SloanManagementReview等,并被《华尔街日报》,《经济学家》,CNBC和BBC等媒体广泛报道

目录前言

导论正在形成的中国冲击波

第一篇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每个大的时代,总伴随着大国崛起。一个世纪前是美国,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是中国。中国崛起将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而非短暂的偶然事件。

第1章扁平的世界

第2章开放的中国

第3章龙在敲门

第二篇中国制造的秘密:穷人的创新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背后都有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第4章整合创新

案例一海尔:赢在缝隙间

第5章流程创新

案例二比亚迪:将机器变成人

第6章颠覆性创新

案例三华为:大赌大赢

第7章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

案例四中集:中国式成长

前言

导论正在形成的中国冲击波

第一篇全球产业格局演变

每个大的时代,总伴随着大国崛起。一个世纪前是美国,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是中国。中国崛起将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而非短暂的偶然事件。

第1章扁平的世界

第2章开放的中国

第3章龙在敲门

第二篇中国制造的秘密:穷人的创新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背后都有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第4章整合创新

案例一海尔:赢在缝隙间

第5章流程创新

案例二比亚迪:将机器变成人

第6章颠覆性创新

案例三华为:大赌大赢

第7章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

案例四中集:中国式成长

第三篇未来:黄金十年

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的出现将从根本上动摇全球竞争格局。下一个十年,中国将首次有可能诞生本土的世界级企业。

第8章成本创新的障碍

第9章限制性因素在消失

第10章全球整合资源

第11章对一个流行判断的回应

第12章结论:生存在成本创新的世界里

书摘书摘

每个大时代,总伴随着大国崛起。

一个世纪前是美国,一个世纪后的今天是中国。中国崛起将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而非短暂的偶然事件。

中国企业正面对着一个剧变的大时代,这个历史性机遇一定有人能抓住,也一定有人抓不住。

过去30年,得益于历史性的改革开放,在空白的基础上诞生、在残酷的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正在成为可能的赢家。

最主要的竞争,在中国市场上看得很清楚:中国企业不断从低端往高端走,跨国公司不断从高端向下面渗透,他们将在中端市场短兵相接,决定成败的因素将是性价比。

受益于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他们发动的成本革命让所有人都被压到一个新的环境下生存,此时,他们已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动力,新的游戏规则的参与者和制定者。

中国从一个低端的制造业中心变成所有制造业的中心,中国制造的崛起与世界的扁平互为因果,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工厂”的称号,既非日本亦非韩国,却独独为中国所得。

…………

在担任商学院教授的多年中,被问的最多也是最根本的两个问题:来自跨国公司的提问是,价格战什么时候在中国是个头?什么时候不会再遭遇中国企业这么恐怖的价格杀手?而中国企业的提问则是,我什么时候能能够走出价格战的泥潭,可以享受跨国公司的超额利润?

我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直到一天,我在课堂上脱口而出:其实双方都在做梦,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跨国公司过去的那种好日子将不会再来。世界的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巨大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在全球的极大流动性,任何技术创新所能带来的模仿壁垒和垄断利润都在快速下降。相对同质化的竞争让低成本成为任何企业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中国企业的崛起把全球竞争的残酷性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毕竟,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全面提高14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在经过200年的努力后,最终把他们都带入工业化时代。印度等国家的加入只是进一步放大了这个问题)。无论是中国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必须正视新竞争的残酷性,不能有任何幻想。谁能最早领悟新的游戏规则,并率先培养出适合新竞争环境的核心能力,谁就能主导下一轮的竞争。

…………

数以亿计的“中国制造”每天运往全球各地,而它们的本土生产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并力图超越各个领域内的全球巨头们,他们已成为这个时代最富进取心的一个群体,而他们的野心从未如此富有现实感。

饱受压力的西方竞争者们批评,“中国制造的价格不符合经济规律”。这样的指责或许并非全然强词夺理,它提出了大部分人的疑惑——中国制造如何将成本控制在“不合理”的低处?

但是指责者并未发现中国制造的真正秘密,中国的阿基米德式支点是人的创造力。十几亿渴望摆脱贫穷和落后的中国人,在不断解除束缚的过程中,以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方式尝试创新,创业者出了格的想象力和看似疯狂,使他们一再突破西方领先者们所固守的可能性边界,在全球化带来的成本革命的过程中,将低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发挥到极致,使一个又一个手工作坊蜕变成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工厂,实现了规模浩大的追赶和超越。

每一个获得巨大成就的中国企业,其背后都有一群具有异乎寻常的进取心、学习能力和想象力的灵魂人物,在他们的带领之下,在几乎空白的基础上被逼出来的整合创新、流程创新、颠覆性创新等成本创新战略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他们为中国制造赢得未来的全球对决奠定了难得的基础。正是这样的人群、这样的创造力,构成了中国竞争力的内核。

…………

? 坚定地站在用户的一边,设计需求甚至是创造需求。

? 非技术性的创新系统化非常关键,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点子,它要有可持续性,要有组织、文化、体系、能力全面的支持。

? 捕捉本地的机会,在全球整合资源。

海尔把这三点揉合在一起,这种模式叫做整合创新。在一个充分竞争,而且大家都认为没有任何空隙的市场里,海尔创造了非常令人吃惊的业绩,

…………

华为将自己的经验和原则写成了《华为基本法》,足以为后来者观之。

…………

中集的价值在于它在不同阶段分别实施了上述不同战略,并最终成为全球行业领袖。这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制造成长史。中集从最简单的铁皮集装箱制造起步,从最没有规模、没有技术的起点,经过不到20年的时间,成为集装箱行业内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好、最全的企业,并且已经开始新的技术突破。

它在合适的时候做了该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它的发展中并没有特别耀眼的行动,但它已经经历了一个中国企业整体升级换代的所有历程:从良性的低成本制造或者研发开始,逐渐形成规模,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并且最后在更高的层面,循环利用低成本和技术突破能力,最后达到参与并胜出国际竞争。

能力的几何级数般积累,其最后的突破是爆炸性的。中国制造过去几年的高峰是前二十几年积累的一个总爆发,当然势不可挡。而这两年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和压力正在迫使中国企业进行新一轮的积累,当他们再次爆发时,世界的竞争格局将全面改写。

时势造英雄。未来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将在这一轮新竞争中脱颖而出。

…………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全球化的反思等,中国制造被普遍认为面临一道竞争力之“坎”。

“或许,在目前中国还处于年富国强的青壮年期,中国还可以以各种红利为全球经济‘打工’,但是一旦中国年老色衰,这些红利也将消失,到时谁又来赡养中国呢?”《金融时报》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这些真实的担忧可能并不足以动摇对中国制造未来的信心。

这些“危机”,恰恰是中国实现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的重要催化剂。这些变化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为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带来长足动力。

这些因素实际上会加速成本创新战略的发展。企业的低成本将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而不是简单的低要素成本投入。我个人很乐观地判断,十年后,“中国创造”的企业其实最有可能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出现。因为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变革压力,又没有技术包袱,最有可能率先采用颠覆性的新技术,同时利用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把新技术的性价比带到大众市场可以接受的程度,从而成为这些新兴行业的领跑者。那将是中国制造的第三波。

…………

中国企业在世界舞台的出现将从根本上动摇全球竞争格局。当尘埃落定时,世界将会落到这样一个新的均衡:

? 提供给全球消费者的经济价值方程式已经被中国竞争者改写,它们以低廉的价格提供高科技、多样性和专业化产品。性价比的重要性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成本创新能力也因此成为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

? 全球产业格局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必须在全球整合资源。中国的成本创新必须和跨国公司现有的品牌,技术,渠道等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无论是通过购并,联盟,还是自身的发展。中国企业必须成为这样的全球新网络中重要的一环。

下一个十年,将是黄金的十年。未来的IBM、未来的Sony、未来的通用汽车……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将在中国诞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