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丰村
1、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金清镇城东郊结合部,东至长桥,南接白金线,西紧邻金清城区,北与民丰、友谊等村相连,白金线、文昌东路、环镇东路、五坨路等横贯该村,交通便利。行政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土地1400亩。截至2008年,全村共有村民2569人,815户,共有中共党员56名,村民代表4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村人均收入7200元。
五丰村广大人民群众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带领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敢打敢拼,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该村积极引导工业经济的发展,截至2008年,全村已形成了以生产竹草制品、工艺编织、铝制品及服装等为主导的规模性产业,年产值近亿元。通过发包坦地方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鼓励农民发展效益农业,有效利用低洼田地、坦地承包水产养殖,种植大棚蔬菜。该村两委多次荣获区、镇两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级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6]
2、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崇福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浙江省桐乡县西南部,东与新益村接壤,南与利顺村相邻,西与芝村村相毗,北与汤家桥村相连。
五丰村下辖罱鱼滨、太子塘桥、越茂桥、南长浜、北长浜、莲花浜、夏路水、田心里、东南浜、白鸟浜、匠人桥、鱼船埭、陈家浜、陆家埭、八字桥、莫家兜16个自然村。五丰村因境内有五丰庵而得名。村委会驻地罱鱼滨。1992年,全村有927户,3856人,除一名湖南来的外来女是苗族外,其余都是汉族。耕地4572亩,其中水田3100亩,旱地1472亩(含桑地1114亩);水域728.7亩。境内河、港纵横交错。以崇新港为最大,可通过100吨位船舶,自西至东横贯全境,与东部邻近的京杭大运河连接,杭申公路离村头3公里而过。
五丰村在西周时代形成。1974年,在越茂桥遗存处,发现由云雷纹、曲折纹组合的硬陶罐残器和其他属春秋、战国时期的陶片数件。另有南宋时吏部尚书陆德舆墓葬一处,墓址在太子塘桥北堍西侧,墓葬封土已毁,神道两侧石兽尚存。50年代初为芝村乡第五村,1956年为先锋社和五丰社。1958年,先锋社、五丰社分别归属大麻人民公社第10、11管理区,1959年先锋社改名先锋大队,五丰社改名五丰大队,均属芝村人民公社。1961年下半年,先锋大队和五丰大队合并,称五丰大队。1983年为芝村乡五丰村。
3、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百步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百步镇的东北部,西、南面分别与胜利村和横港村相邻,北面和东面分别与秀洲区和南湖区相接壤,全村区域面积8.25平方公里,截至2006年,有耕地面积5252亩,有承包组37个,农户1257户,总人口4222人。村成立党总支,共有党员1061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村班子成员5名,村后备干部1名。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609万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4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219元。五丰村2004年被评为嘉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三无村”,2006年度被评为县级科普村。
五丰村地理区域优越,交通便捷,造就了五丰村成为一个工业强村。有着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坐落于五丰村区内,众多的企业进入村区域为五丰村的村容建设带来了契机。进入园区,这里道路宽畅,现代化的厂房整整齐齐,四旁绿荫繁密,花团簇拥,整洁卫生。
4、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黄湾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黄湾镇的东北侧,北和袁花镇的夹山、镇东村相邻,东和海盐县澉浦镇接壤,南接老01省道,西与黄山村相邻,1999年5月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五星、全丰两村合并为五丰村,辖区总面积2.7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7.9公顷. 截至2004年,总人口2479人,农户702户,共有21个村民小组。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14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797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为36.48万元,辖区内共有工业企业21家,主要产业有石料、食品、服装、装饰材料、太阳能集热管、太阳能配件等等,农业以水稻、蚕桑及水果为主,特色水果有桃子、葡萄等。全村共有党员85人,平均年龄59岁,60岁以上党员共计39人,2000年-2004年发展党员3名。该村党组织活动正常,年活动次数8—10次,2004年,专职村干部5名,兼职干部1名。
5、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五丰村白云区江高镇五丰村位于江高镇政府西北位置,总面积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6亩,2006年全村户籍人口2347人,其中农业人口1210人,居民人口123人,村集体经济收入253万元,经济社集体经济收入192万元,村人均纯收入10443元,村辖区内有四大企业,分别为广州市神丰钢业有限公司、广州联兴热镀锌有限公司、广州长钢钢制品有限公司、广州市鸿发钢制品有限公司。
6、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湖塘街道五丰村五丰村位于绍兴县湖塘街道湖塘片半山区,村域面积1.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9.1亩,农田520亩,山地面积135.6亩,山林面积1248亩。2006年全村共有农户341户,总人口958人,改革开放以来,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力发展个私企业,使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7、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桥头镇西北部,东与丰潭村接址,西和逍林镇毗邻,南至329国道,北至赖水塘,村域面积300公顷,由原宅字地、小塘、全高、曹字、五丰组成。陈宅公路和吴山西路南接国道,周塘公路横贯东西。截至2004年,有村民小组64个,总户数3133户,总人口8843人。
五丰村经济发展较快,个私经济较为发达,企业大多集中在国道北侧工业区,产品以化纤、鞋类、塑料制品、毛绒、五金等为主。三产发展态势良好,两个农贸市场购销两旺,并带动了饮食业、服务业的发展。2004年全村总收入15298万元,工业收入14340万元,人均纯收入6251元。
截至2004年,村里建有两个老年活动室,一所小学,三个幼儿园,两个农贸市场,手工业,服务业遍布全村 。[1]
8、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菖蒲乡五丰村五丰村位于菖蒲乡西北部,与晨光镇的江下村、高布村相邻,是菖蒲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有11个村民小组429户,截止到2007年8月,总人口2096人,耕地面积1138.29亩,山林面积

12405亩,果园面积1560亩。全村有30%左右的村民外出务工,外出打工收入是全村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之一,人均纯收入1535元。村主要特产有柑桔、脐橙,总产量达80万斤左右,在该村石角里还产有斗笠,畅销各个县城,广东上坪一带。[2]
9、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市东洲街道五丰村东洲街道五丰村地处富阳市东部距市中心17公里的一个富春江冲积沙洲(长安沙)上,区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东、西、北三面与西湖区双浦镇接壤,南面与萧山区义桥镇和富阳市渔山乡隔水相望。全村分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截至2007年,有农户610户,总人口2235人。主要产业为富春江黄沙采运业,其次是水产品养殖业、服装加工业和种植业等。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0406万元,村集体收入25万元,人均纯收入12790元。2008年预计全村可实现经济总收入10820万元,村集体收入29万元,人均纯收入13000余元。[3]
10、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白马镇五丰村五丰村位于白马镇政府驻地,全村共有411户、1288人,其中党员61名。五丰村宽阔整洁的街道、新颖别致的建筑、车水马龙的集市、鳞次栉比的厂房,到处呈现一派群众安居乐业、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据该村实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全村望实现经济总收入1.7亿元,上缴税金500余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9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660元。五丰村先后被评为省文明村、县文明村和县级先进党支部。[4]
11、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汤池镇五丰村村情概况

五丰村隶属于汤池镇龙池村委会,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3公里,距离镇10公里。国土面积3平方公里,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14.5 ℃,年降水量930毫米,适宜种植粮食等农作物。有耕地430亩,其中人均耕地1.18亩;有林地2000亩。截至2007年底,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85户,有乡村人口347人,其中农业人口347人,劳动力19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66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9元。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30亩(其中:田270亩,地160亩),人均耕地1.18亩,主要种植粮食、烟叶等作物;拥有林地20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12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36亩,主要种植杨梅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5亩,其中养殖面积65亩;其他面积2000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7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85户通自来水,有4户饮用井水。有85户通电,有8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80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4.12%和94.12%);安装固定电话的农户数4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0户(分别占总数的47.06%和35.29%)。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4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4辆,拖拉机11辆,摩托车7辆。
全村装有太阳能农户12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80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0亩,有效灌溉率为41.86%,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52 亩。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2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25万元;畜牧业收入101万元(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70头,肉牛9头,肉羊59头);渔业收入8万元;林业收入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16万元;工资性收入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9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6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6人,在省内务工25人,到省外务工1人。人口卫生截至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85户,乡村人口347人,其中男性171人,女性176人。其中农业人口347人,劳动力192人。该村以汉为主其中少数民族4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47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乡)卫生院, 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56户,占农户总数的65.88%。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龙池小学完小,中学生就读到草甸小学。该村距离小学校3公里,距离中学3公里。截至2007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8人,其中小学生11人,中学生7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8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3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