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9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黑龙江省第一家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为23.9平方公里。哈尔滨高新区辟建15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核心,以创建优良发展环境、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思想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工作创新为动力,走人才立区、项目兴区、科技强区之路,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依靠环境、依靠发展集中区和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转移,努力打造服务开发区、数字开发区、信用开发区、景观开发区、人文开发区,高新技术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截止到2002年底,高新区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95亿元、工业总产值986亿元、利税148亿元。累计实施火炬计划项目191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94项,项目总投资17.6亿元,涌现出亿阳信通、九州电力、四海数控、光宇电源、新中新电子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群体,产值或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万元企业达到78家。已批准25个国家和地区的210家外商投资企业入区,合同外资额达到3.1亿美元,外资到位额达到2亿美元。
哈尔滨高新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家火炬创业园建设,实施孵化经济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南岗集中区重点建设孵化器、迎宾路集中区重点建成孵化项目中试和产业化基地的功能定位;出台了《鼓励在开发区创办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若干规定》等,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原则,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创办孵化器。区内现已建成三个国家级孵化基地(高科技创业中心、高科技孵化中心和海外学人创业园),一个二级孵化场地和八个社会化共建孵化器,总孵化面积达14万平方米。目前孵化毕业企业69家,在孵企业240家,在孵高新技术项目400余项。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拓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渠道。设立了科技孵化种子资金、中俄科技合作项目资金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对技术创新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发挥对俄合作的综合优势,积极开展对俄科技合作。抓住国家发展对俄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俄合作的契机,发挥对俄合作的综合优势,加强了与俄罗斯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圣彼得堡国立技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新西伯利亚科技园结成友好园区,在中俄两地互建国际孵化器,吸引俄罗斯高科技项目入区转化,实现产业化。重点推进了中俄科技项目合作。现有中俄合作金属磨损自修复项目、中乌(克兰)合作液体环保供暖项目等项目合作成功。目前,中俄对接项目已达30多个,有7个项目进入批量生产。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筹建了集保税、展示、销售功能为一体的“哈尔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跨国直销贸易通道”,为中俄企业合作与科技交流开辟“绿色通道”。构建了高新区集中区、大学园区、行政区科技园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到2002年底,科技园内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0余亿元。
加速体制和机制创新,营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发区不断加强内部建设,努力打造景观开发区、服务开发区、数字开发区、信用开发区、人文开发区。高新区坚持高标准规划,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使高新区成为具有现代风格的我市城市建设的亮点。推出了“首问负责制”,探索了“五个一”保姆式服务,开通了企业求助热线,组建了开发区投资服务中心,完善了“一站式”服务和“一口收费”等。积极探索了新机制的数字开发区建设模式,并初步实现网上办公、网上投资服务中心、在线咨询投诉等。系统化构建了信用开发区,积极建设人文开发区,树立了高新区的良好形象。
步入二十一世纪的哈尔滨高新区已经高举“二次创业”的旗帜,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高新区建设成省市经济成长最快、科技含量最高、外向度最大、综合功能最优、辐射牵动力最强的现代化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