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
山
《中华戏曲》学术期刊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荣获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模范集体”称号。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首任所长黄竹三,第二任所长冯俊杰,现任所长车文明,副所长王福才、延保全。所内教师16人,职工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硕士学位的8人。现有博士生导师4名;教授6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助教2名;办公室副主任一名。所内机构有:戏曲文物研究室、戏曲文学研究室、戏曲民俗研究室、戏曲博物馆、资料室和《中华戏曲》编辑部。
该所的主要特色是一直坚持田野调查,善于把文物资料、民俗资料与文献资料三者结合起来一并研究,形成了科研、教学、文物展馆和大型学术辑刊四位一体的学科机制,取得了显著成就。
戏曲博物馆建筑面积400平米,展面1200平米,拥有碑刻拓片近3000通,图片50000余幅,戏曲砖雕100余方,神庙舞台和民俗录相达400多个小时,傩戏面具和旧戏班的道具、服饰、乐器及纱阁戏人、民间影戏、木偶戏器具等120多件,锣鼓杂戏、秧歌戏、道情戏、
耍孩儿、小花戏脚本及赛社抄本300余种。
学术辑刊《中华戏曲》,与中国戏曲学会合办,已出版32期,主要发表戏曲文物、戏曲民俗、宗教仪式剧、少数民族戏剧和较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文章,素以资料翔实、学风严谨著称,2007年入选 cssci来源集刊,是海内外戏剧戏曲学核心辑刊之一 。
近十年来,该所已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3项,国家教委课题1项,省级课题5项;正承担国家社科项目3项;省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有:冯俊杰《
郑光祖集》校注、黄竹三《石君宝戏曲集》、景李虎《李寿卿狄君厚集》校注、张继红《吴昌龄刘唐卿于伯渊集》校注、延保全《李行道孔文卿罗贯中集》校注、研究所集体编著《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黄竹三、王福才著《山西省曲沃 县任庄村扇鼓神谱调查报告》、王福才《山西师师大戏曲博物馆馆藏拓本目录》、黄竹三著《戏曲文物散论》、王廷信参编《20世纪的中国·文学艺术卷》、冯俊杰、黄竹三、延保全、窦楷参编《全元曲》点校、冯俊杰、黄竹三、延保全、窦楷参编《全元曲》校注、冯俊杰主编《太行神庙及赛社演剧研究》、冯俊杰著《戏剧与考古》、《山西神庙剧场考》、冯俊杰编著《山西戏曲碑刻辑考》、车文明著《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中国神庙剧场》、《蒲州梆子志》(黄竹三、车文明副主编)、李强著《塔塔尔风情录》、《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民族戏剧学》、《中外剧诗比较通论》,李强与他人合著《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李强与他人合著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黄竹三、冯俊杰主编《六十种曲评注》、王星荣《地方戏集锦》、《蒲剧散论》等。
近年来获奖的论著还有:李强《波斯宗教文化与东方戏剧》一文,2000年获山西省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李强与他人合著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2000年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著作二等奖;黄竹三《论泛戏剧形态》一文,1997年获山西省教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冯俊杰主编《山西戏曲碑刻辑考》、《山西神庙剧场考》获山西省第四、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车文明《二十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山西神庙剧场》,李强《民族戏剧学》、《中外剧诗比较通论》获山西省第四、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延保全教授的论文获第五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车文明教授获中国高校第四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教授与学生在研究碑帖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以其阵容整齐的师资队伍,完善合理的学科机制,丰富高质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文物藏品,已成为海内外戏曲学术界公认的戏曲文物与戏曲民俗研究的重要基地。一个学术研究领域在从分散的、零星的研究向具有独立的方法论、学术工具、理论方向及研究课题的系统化学科的转变,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戏曲文物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前贤已做出了重大贡献,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出现及其成就,不仅标志着这一学科在戏剧戏曲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预示着它的广阔前景与辉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