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寨彝族白族乡
基本情况山清水秀的郭大寨彝族白族乡,位于云南凤庆县城西南部,距县城89公里,东与云县幸福乡、该县雪山镇相邻,南以永德县乌木龙乡为界,西和该县营盘镇接壤,北邻该县三岔河镇。雅琅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把全乡分为东、西两片。扁乌公路过境线25公里。国土面积175.656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398米,最高海拔2905米,属中亚热带温凉气候,年平均气温16.5℃年降雨量1506毫米,全部为山区、半山区,无坝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有琼英洞,洞长6公里多;有万明山,海拔2905米,山顶冬季积雪,登临其巅,可纵览群山。
全乡辖11个村委会,145个村民小组,2003年末有农户4754户,总人口21035人,其中农业人口20600人。境内居住着汉、彝、白、布朗、回、苗、满、傈僳、傣等9个少数民族,人口748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6%,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人口密度120人/km2 。
全乡耕地总面积16894亩,其中水田6359亩,旱地10535亩。农民人均拥有耕地0.82亩。茶园面积8383亩,甘蔗面积224亩,泡核桃面积28539亩,木瓜3000亩,花椒7050亩,皇竹草5151亩,森林覆盖率为35.6%。
经济现状2003年粮食(大春小春)播种面积共35506亩,总产581.6万公斤,人均产粮276.5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4元。主要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果有茶叶、泡核桃、甘蔗、木瓜、花椒、梨、油桐、草果等。大牲畜存栏6280头,山绵羊8119只,生猪21880头,出栏率分别为21%、23.03%、58.67%。
2003年末,工农业总收入2191万元,其中工业总收入227.6万元,比上年增57.6万元。农业总收入1707.6万元,比上年增134.6万元。在工业总收入中,乡办170万元,占74.7%;村办22.5万元,占9.9%;个体35万元,占15.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木材729立方米,砖150万块,石灰410吨,精制茶2580公担。在农业总收入中,种植业978万元,占57.3%;林业181.6万元,占10.6%;牧业475.7万元,占27.9%;副业8.5万元,占0.5%;渔业3万元,占0.2%;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581.6万公斤,小麦86.8万公斤、稻谷169.1万公斤、玉米259.1万公斤、蚕豆16.7万公斤,其他杂粮8.6万公斤、茶叶2580公担、油菜籽0.9万公斤、泡核桃130吨、甘蔗1047吨。
2003年乡镇企业317个,从业人员647人,固定资产958万元,总收入1032万元,完成税收4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2个,从业人员6人,总收入20万元,完成税收2万元;村办企业8个,从业人员26人,总收入150万元完成税收7万元;个体企业362个,从业人员615人,总收入862万元,完成税收31万元。
年内投资28.2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数180件,灌溉面积1200亩。投资37万元,新修村组公路25公里。拥有各类机动车辆54辆。
农贸街场3个,集市贸易成交额916万元,商业零售总额584万元,农产品收购额328万元。全年财政收入72.3万元,财政支出383万元,财政自给率19.5%;年末金融存款余额515万元,贷款余额420万元。
社会事业年末职工总数320人,其中全民职工250人,年人均工资11400元;集体职工72人,年人均工资4200元。
有学校28所,其中:中学1所,小学26所,成技校1所。在校生2449人,教职工162人。中学1所,在校生594人,教职工39人;小学校26所,在校生1855人,教职工102人。基本实现“两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29%。有乡级计生服务指导工作站1所,工作人员5人。医院1所,工作人员9人。村卫生室11个,有计划生育宣传员11人。党员电教室12个专兼职人员12人。
农民人均总收入953元,人均纯收入894元,比上年增103元,人均生产粮食276.5公斤,人均占有粮食240公斤。全乡20600个农业人口中,年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上的6100人,占29.7%;年人均纯收入在625—865元之间的相对贫困人口9098人,占44.3%;年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5350人,占26%。
特色经济郭大寨乡党委、政府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定了符合当地实际,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工作措施,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全乡的特色经济,提质粮、畜、林、茶四大产业,实现资源、生态、人口的协调发展。
——畜牧业:以草畜基地建设为重点,建成草畜龙头基地1个,重点扶持发展养畜大户22户,信用社发放小额贷款40万元,培育198户养畜户。2003年末肉类总产57.3万公斤,比上年增3.5万公斤,增长7.1%;实现畜牧业收入475.7万元,比上年增79.7万元,增长率16.8%。在荒山荒坡田边地坎、水土流失地带大力种植皇竹草,建立皇竹草种苗基地、畜牧业饲料基地建设,推广冻精改良技术,搞好青饲料加工及贮藏,抓好圈舍改造,强化科学饲养和管理,搞好疫病防治,确保全乡畜牧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林业: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机遇,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宜林荒山造林,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以建设5万亩泡核桃园、2万亩木瓜花椒基地建设为重点,在已实施的21399亩的基础上,再实施28601亩泡核桃,以实现人均2亩泡核桃面积为目标,做大做强泡核桃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之成为全乡一大支柱产业,绿化荒山,改善生态。在7572亩已实施的木瓜、花椒基础上,再种植12428亩,开发绿色经济,实施“青山绿水”工程。现已投产3600多亩泡核桃,2000亩木瓜,3000亩花椒,到2003年末实现产值180万元。
——茶叶:以加强基地建设、提质增效为重点,2002年实施了琼英村94.8亩高优生态茶园建设,对105亩低产老茶园进行改造,实现茶叶总产2580公担,比2002年增78公担;茶叶收入290万元,比2002年增18.1万元,增长率为6.2%。加大对老茶园的改造力度,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巩固面积,提高产量,规范茶叶市场,提高市场参与力、竞争力,实现增产增值。
——种植业:甘蔗产业得到巩固发展,对原有面积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单产。2002年高标准新植高优蔗园291.4亩,创出了精品工程,并受地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和认可,实现甘蔗收入81.2万元。皇竹草基地建设基本建成,目前全乡共种植皇竹草5105.6亩,其中相对连片种植2605.6亩,向外出售种苗300余吨,农民直接收入5万元,大大促进了畜牧产业的稳定发展。另外,引进种植草果300亩,培育新兴产业,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卡思村已实施优质梨种植337亩,今后计划实施1000亩葫芦梨,在团山、文德村推广种植,扩大规模。
名优特产郭大寨乡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16.5℃,天然土层深厚,土壤性质中性偏酸;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506毫米;全乡地理条件多为山区、半山区,属典型的温凉山区气候,适宜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如泡核桃、木瓜、花椒、草果、油桐、葫芦梨、茶叶、甘蔗、柿子、板栗等。
由于郭大寨是一个少数民族贫困乡,可利用耕地和人均占有耕地少,粮食产出率低,安全系数小。多年来,宏观产业和微观产业比例结构不协调,至今没有支柱产业。经济结构单一,农民增收致富困难,财源后经劲极差。这势必形成了郭大寨乡脆弱经济发展的格局,致使全乡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因此,要大力发展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兴、特色经济产业,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大产业投入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全乡小康社会目标。
培育该乡特色经济产业,打造全乡名优特产品牌,实施项目条件好、前景好。一是全乡宜林宜果轮歇地达2万亩。地是项目开发地点,为本土特产最适宜区。三是交通便利,郭大寨乡全弹石路面与三镇(三岔河、雪山、营盘)相通,油路与三县(凤庆、永德、云县)相通,主干线公路至项目实施基地交通便利。四是可集中连片种植,便于投资投劳,便于管理。五是群众基础好,具有较好的栽培管理经验,特别全乡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转变工作作风,真抓实干,群众开发项目的积极性大、热情高。六是可就地育苗栽植,降低成本。七是市场前景好,市场对木瓜、花椒、草果、核桃仁等需求量大,适宜开发,扩大种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