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南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太原南站
太原南站站房设计方案 鸟瞰效果图

车站概况【车站名称】太原南铁路客运站

【车站地址】太原市小店区晋阳街东头(太榆路以东)邮政编码:030031

【车站前后方车站】离太原站9千米,距离榆次站18千米。

【车站所属铁路局】太原铁路局

【车站等级】拟建为特等站

【车站规模】10台22线,占地面积45公顷,建筑面积约20.06万平方米,暂为华北第三大车站。

【竣工日期】拟定为2010年12月

【车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

【车站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

【车站概况】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北营,东临过境高速公路,西接武宿国际机场,南依南环高速公路,北靠长风大街,地处国家级太原高新

太原南站
高架候车大厅全景

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及武宿物流区等三大园区交叉辐射的核心地段。占地面积45公顷,站房主体结构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20.06万平方米,其中客运站房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以上,车场规模为10台22线,设计年发送旅客量可达4000万人次以上。工程投资估算总额约30亿元以上,由铁道部和山西省共同出资建设,建设工期两年。

太原南站
外观正视角效果图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是一个集高速铁路、普通铁路,以及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主要办理南同蒲、北同蒲、太焦线、石太线、石太客运专线和太中银铁路以及太原西南环线、大西客专客运专线旅客列车的始发、终到及停站通过作业。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将成为山西省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外观最典雅的火车站,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将与现有的太原站配合使用,组成省内最大的铁路枢纽。

车站设计

太原南站
二层高架局部效果图

【唐风晋韵】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的建筑风格将充分体现“唐风晋韵”和太原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气质。站房支撑屋顶的结构单元,将吸取唐朝宫殿斗拱及飞檐的形象特征,通过建筑结构表达建筑形式之美,将使人感觉到中国传统空间的华丽和典雅,体现唐风的内涵。明清晋商的辉煌,造就了汾河两岸精美、华丽的砖石民居建筑。站房外墙上独特的仿清砖石材幕墙,将使人联想到山西传统民居的建筑细节,体现了晋韵的雅致。

太原南站
西进站广厅 软席区效果图

【上中下三层】

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采用国际先进的设计理念,整个站房的进出站通道呈现为上、中、下三层立体式分布,包括: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及地下出站层。其中,高架候车层包括候车大厅主通道,以及两端的旅客候车厅、服务区。旅客候车厅划分为软席和普通候车区域,以及团体、母婴、残障候车区。服务区则设置商业服务区、餐饮服务区和咨询服务区。该层建筑面积为28403平方米,是三层站台中面积最大的一层。站台层的站台各宽20米,站台旁设有进站广厅和站台候车厅。地下出站层设有东、西出站大厅及相关配套设施。

太原南站
站台效果图

【设施——高科技人性化】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站台上和轨道两侧将安装吸声设备,对火车噪音进行降噪处理,以增加旅客候车的舒适感。同时,出站通道和出站厅墙面上会进行吸声处理,并将使用特殊处理过的橡胶类地面。此外,站房外墙上独特的仿清砖石材幕墙系统,是由先进的低辐射玻璃、可控玻璃窗及两层仿清砖石面板组成的。该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产生的影响,降低夏季空调的负荷。另外,为了增加车站效率,该站还将采取建筑智能化设计,在站房内部拟设置旅客引导提示系统、客运电视监测系统、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候车及办公时钟设施、大屏幕综合信息显示系统等。

太原南站
地下层出站通道效果图

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还将配套设置两个站前广场,其中,西广场是主要的客流聚集广场,该广场面对着城市主干道晋阳街。东广场面向北营北路,是一个交通辅助广场。为了方便旅客和各类机动车辆往来,东、西广场之间将会设置专门的通道进行连接,从而形成围绕站房和东、西广场的交通环线。公交区、出租区以及接送车区均设在西广场的地下区域,旅客出站后便可以便捷地离开,不需要长时间候车或花很长时间找公交站点。

轨道交通我市将在太原南站预留一片空地,用于未来建设地铁枢纽站点,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太原南站地铁站规划设计方案竞选专家论证会上了解到的。

太原南站位于太原市小店区,是石太客运专线上最大的客运站,也是我省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大型铁路客运站。该站建成后将集高速、普速铁路和公交、出租等市政交通设施为一体,成为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以及我市主要的铁路客流集散地。

根据规划要求,太原南站要在东西两侧设置两个站前广场,其中,西广场是主要的客流集散广场,该广场面对着城市主干道晋阳街。东广场是交通辅助广场,面向北营北路。为了方便旅客和各类机动车辆的往来,东西广场将为未来轨道交通线网预留地铁枢纽站,形成地下交通换乘中心,旅客出站后可以便捷地离开。

车站建设意义

太原南站
售票厅效果图

太原南铁路客运站的建设对山西省铁路网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到2012年山西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5300公里,路网密集度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太原与北京及周边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届时将实现太原至北京2小时、至西安2小时、至郑州2.5小时、至石家庄1小时。将极大地促进省会太原的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辐射能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提升铁路沿线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加快推动山西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步伐,为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运输保障。

项目进度情况

太原南站
太原南站开工奠基仪式

①2008年12月28日,国家“十一”规划石太铁路客运专线的重要配套工程、山西省第一座高标准现代化大型铁路客运车站—新建太原南铁路客运站正式开工。在太原北营火车站附近举行了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山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宝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王君,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省委常委、副省长李小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安和,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省政府秘书长王清宪,太原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兵生等铁道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铁路局领导出席开工仪式并为工程奠基。

②2009年9月17日,新太原南站主站房-西站房,开始进行钢结构屋顶吊装施工,该站房进入整体框架搭建阶段。据了解,预计新太原南站总用钢量将达到4.3万余吨,其中,站房钢结构用钢3.3万余吨,将成为目前我省用钢量最大的工程。

新太原南站包括西站房、东站房、高架候车厅、南北站台两侧风雨棚等五个工程区域。目前,施工进展最快的是西站房,不仅进入整体框架搭建阶段,该站房的地下出站层也将于本月底封顶完工。届时,西站房基础施工将基本完成。

此外,新太原南站辅站房——东站房,由于大(同)西(安)客运专线需要引入新太原南站,导致设计方案变更,仍未定施工区域。设计方案变更后,新太

太原南站
工程进展

原南站原定的8个站台将改为10个站台,原定的16股道将改为22股道,总建筑面积将从15.7万平方米增加到20.06万平方米。

③新建太原南站西站房主体封顶!

11月1日下午3时,在阵阵鞭炮声中,随着身披大红花的白色罐车将最后一方混凝土注入,新太原南站主站房--西站房的主体结构成功封顶。

新太原南站包括西站房、东站房、高架候车厅、南北站台两侧风雨棚等五个工程区域。目前,施工进展最快的为西站房。西站房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主体结构分为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地下出站层三部分,实际钢筋总用量5500吨,混凝土用量近4万立方米。据了解,接下来的钢结构屋盖和屋面安装,站房外部石材幕墙安装等工程,都将于2010年初完工。

新建太原南站是我国铁路“十一五”规划石太铁路客运专线上最大的客运站,是我省、铁道部重点工程,省城十大建筑之一,总建筑面积为20.06万平方米,设10个站台、22股道。建成以后,新太原南站将主要办理动车组列车的始发、终到业务,并与现有的太原火车站配合使用,组成我省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

④新建太原南站开始高架站房钢结构焊接施工。

⑤2009年12月5日—12月11日,东站房:土方开挖完成3000立方,完成率4%;

⑥2010年2月13日,地道完成1-7站台,目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

⑦2010年4月,太原南站进入粗装修阶段,内部精装修工作预计于下个月开始。

用地现状情况太原南客站核心区东起太行路,西至太榆路,北起南中环街,南至中心街,规划总用地216公顷。用地北侧邻近省农科院和省物资储运经销公司二库,南邻太原市木材公司和山西电力设备厂,东临太化集团化工农药厂和省农机总公司北营仓库,西侧为山西针织厂和日神实业发展公司。

用地内北部用地现状为省农科院和太原新特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中部用地为太原铁路南站站房及线路用地和太原丽泽日化有限公司,南部用地为北营村的旧村和省农机公司仓库。

华北区部分车站技术指标对比序号

车站名称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站台数

到发线数

预计客流量

高站台

无柱雨棚

1

北京南站

49.92万平方米

31万平方米

13台

24线

2

北京西站

51万平方米

17万平方米

10台

3

太原南站

45万平方米

20.06万平方米

10台

22线

四千万人次

4

天津站

20万平方米

10台

18线

四千万人次

5

天津西站

18万平方米

13台

24线

6

北京站

25万平方米

8万平方米

8台

7

太原站

35000平米

4台

10线

2.5千万人次

8

石家庄站

13600平米

3台

不全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