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姆特·瓦尔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赫尔姆特·瓦尔哈

赫尔姆特·瓦尔哈(HelmutWalcha),德国管风琴家。1907年10月27日生于德国莱比锡,1991年8月11日死于德国法兰克福。瓦尔哈在其16岁的时候就完全失明了,但他却是演奏德国和荷兰的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大师。并且,他把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所有为管风琴和羽管键琴而写的音乐作品都背了下来,并录制了巴赫的管风琴作品全集。

个人生平赫尔姆特·瓦尔哈的父亲名叫埃米尔·瓦尔哈(EmilWalcha),是当地的一个邮局的局长,其母亲名叫安娜·费肯(AnnaFicken)。瓦尔哈于1908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后遗症而使得视力非常衰弱。但他的父母不久发现他的视力还未完全丧失,因此让他进入了小学。在他父母的熏陶下,他非常喜爱音乐,并由他的姐姐教他认识乐谱。瓦尔哈曾意外的听到了巴赫的F大调创意曲(BWV779),并因此喜欢上了管风琴,并开始在他家附近的教堂进行练习。虽然他的父母认为应该让他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但瓦尔哈自己更喜欢单纯的演奏。

瓦尔哈12岁的时候为莱比锡Gewandhaus管弦乐队的贝斯手Feintheizen演奏过管风琴。瓦尔哈的演奏给Feintheizen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为瓦尔哈和当时Gewandhaus管弦乐队的指挥阿尔图·尼基什(Template:Bd)安排了一次会面。尼基什认为瓦尔哈非常有音乐天赋,并督促他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Feintheizen教授了瓦尔哈一年的钢琴演奏。

1922年,瓦尔哈进入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巴赫音乐的权威GüntherRamin。GüntherRamin对瓦尔哈进行了全面的音乐教育,使得他在的钢琴、管风琴和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慢性角膜炎再度侵蚀了他本就虚弱的眼睛,手术也未能挽救他的视力。因此,在他16岁(1923年)的时候,他完全失明了。

瓦尔哈在圣安德烈教堂(St。AndréChurch)进行了他的首演,并受到获得了很好的评价。1926年,他作为Ramin的助手成为了圣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2]的候补管风琴师。1927年,瓦尔哈作为莱比锡音乐学院的“最优秀学生”(summacumlaude)毕业。同年,他进入莱比锡室内乐研究中心。1929年被推选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PeaceChurch)管风琴手。1933年他被选为法兰克福音乐学院(HochschulefürMusikFrankfurt)教师。音乐学院1938年国有化后他成为了教堂音乐部的教授。次年(1939年),瓦尔哈和乌尔苏拉?科赫(UrsulaKoch)结婚。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瓦尔哈短暂性地暂停了音乐活动,并在1946年重新出现在音乐会中,同时进入法兰克福的三皇教堂(Dreik?nigskirche),每星期在那里进行普通演奏和即兴演奏。1947年,在他的努力下,二战后新造的管风琴被安装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全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法兰克福大学,JohannWolfgangGoetheUniversityofFrankfurtamMain。)另外还在此讲解巴赫的165首管风琴音乐。他一系列的杰出贡献令法兰克福成为了巴赫音乐演奏的中心。

1947年,瓦尔哈使用吕贝克圣雅可比教堂(St。JakobiChurch)的小管风琴为ArchivProduktion录制巴赫的音乐作品。他为EMI和ArchivProduktion公司的录音使他在全世界开始闻名。1950年,他参加了在哥廷根举办的为纪念巴赫逝世200周年的音乐节上。同时,他也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为了纪念他对音乐做出的巨大贡献,法兰克福大学授予了瓦尔哈歌德奖章(GoetheMedal)。1977年,由于健康恶化,瓦尔哈选择了退休,并于1991年结束了他的生命。

艺术生涯赫尔姆特·瓦尔哈的父亲名叫埃米尔·瓦尔哈(EmilWalcha),是当地的一个邮局的局长,其母亲名叫安娜·费肯(AnnaFicken)。瓦尔哈于1908年接种了天花疫苗,因为后遗症而使得视力非常衰弱。但他的父母不久发现他的视力还未完全丧失,因此让他进入了小学。在他父母的熏陶下,他非常喜爱音乐,并由他的姐姐教他认识乐谱。瓦尔哈曾意外的听到了巴赫的F大调创意曲(BWV779),并因此喜欢上了管风琴,并开始在他家附近的教堂进行练习。虽然他的父母认为应该让他进入音乐学院学习,但瓦尔哈自己更喜欢单纯的演奏。

瓦尔哈在圣安德烈教堂进行了他的首演

瓦尔哈12岁的时候为莱比锡Gewandhaus管弦乐队的贝斯手Feintheizen演奏过管风琴。瓦尔哈的演奏给Feintheizen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为瓦尔哈和当时Gewandhaus管弦乐队的指挥阿尔图·尼基什(Template:Bd)安排了一次会面。尼基什认为瓦尔哈非常有音乐天赋,并督促他接受正规的音乐教育。Feintheizen教授了瓦尔哈一年的钢琴演奏。

1922年,瓦尔哈进入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师从巴赫音乐的权威GüntherRamin。GüntherRamin对瓦尔哈进行了全面的音乐教育,使得他在的钢琴、管风琴和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是慢性角膜炎再度侵蚀了他本就虚弱的眼睛,手术也未能挽救他的视力。因此,在他16岁(1923年)的时候,他完全失明了。

瓦尔哈在圣安德烈教堂(St。AndréChurch)进行了他的首演,并受到获得了很好的评价。1926年,他作为Ramin的助手成为了圣托马斯教堂(Thomaskirche)[2]的候补管风琴师。1927年,瓦尔哈作为莱比锡音乐学院的“最优秀学生”(summacumlaude)毕业。同年,他进入莱比锡室内乐研究中心。1929年被推选为法兰克福和平教堂(PeaceChurch)管风琴手。1933年他被选为法兰克福音乐学院(HochschulefürMusikFrankfurt)教师。音乐学院1938年国有化后他成为了教堂音乐部的教授。次年(1939年),瓦尔哈和乌尔苏拉?科赫(UrsulaKoch)结婚。第二次世界大战尾声时瓦尔哈短暂性地暂停了音乐活动,并在1946年重新出现在音乐会中,同时进入法兰克福的三皇教堂(Dreik?nigskirche),每星期在那里进行普通演奏和即兴演奏。1947年,在他的努力下,二战后新造的管风琴被安装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全名为约翰-沃尔夫冈-歌德法兰克福大学,JohannWolfgangGoetheUniversityofFrankfurtamMain。)另外还在此讲解巴赫的165首管风琴音乐。他一系列的杰出贡献令法兰克福成为了巴赫音乐演奏的中心。

1947年,瓦尔哈使用吕贝克圣雅可比教堂(St。JakobiChurch)的小管风琴为ArchivProduktion录制巴赫的音乐作品。他为EMI和ArchivProduktion公司的录音使他在全世界开始闻名。1950年,他参加了在哥廷根举办的为纪念巴赫逝世200周年的音乐节上。同时,他也教授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为了纪念他对音乐做出的巨大贡献,法兰克福大学授予了瓦尔哈歌德奖章(GoetheMedal)。1977年,由于健康恶化,瓦尔哈选择了退休,并于1991年结束了他的生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