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圈系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5-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光圈系数即“相对孔径”的倒数。

控制镜头进光量,需要由镜头的所谓“孔径光阑”(Diaphragm)来控制。

孔径光阑都是位于镜头内部,通常由多片可活动的金属叶片(称为光阑叶片)组成,可以使中间形成的(近似)圆孔变大或者缩小,以达到控制通过光量大小的目的。

我们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而孔径受到光阑的控制。

对于不同的镜头而言,光阑的位置不同,焦距不同,入射瞳直径也不相同,用孔径来描述镜头的通光能力,无法实现不同镜头的比较。

为了方便在实际摄影中计算曝光量和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镜头的孔径光阑实际作用,采用了“相对孔径”的概念。

相对孔径 = [入射瞳直径] / [镜头焦距] = d/f

网上好多资料都写反了,请注意: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又叫F数)互为倒数。

光圈系数 = [镜头焦距] / [入射瞳直径] = f/d

比如某个镜头的焦距为50mm,入射瞳直径为25mm,那么该镜头的相对孔径就是25/50=1/2。在实际使用中,通常都是用光圈系数来间接表示相对孔径的大小,比如f1.4、f2、f2.8等,也有直接用相对孔径来表示的,如1:2,1:2.8。

完整的光圈系数值有,f1,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f44,f64

这里值得一题的是光圈f值愈小,在同一单位时间内的进光量便愈多,而且上一级的进光量刚是下一级的两倍,例如光圈从f8调整到f5.6,进光量便多一倍,我们也说光圈开大了一级。对于消费型数码相机而言,光圈f值常常介于f2.8 - f16。,此外许多数码相机在调整光圈时,可以做1/3级的调整。

光圈的作用

1、控制进光量:

由于光圈控制镜头进光量的作用,在暗弱的光线下拍摄,需要使用大光圈镜头,一获得更多的光量;而在明亮的场合,则使用小光圈不至于曝光过度。总之,可以通过光圈的调节,达到准确曝光的目的。

2、控制景深:

光圈的作用除了控制进光量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控制拍摄画面的景深。

3、控制像质:

由于光学原理和制造成本的限制,摄影镜头在全开光圈时的像质并不是最佳的,通常在收缩光圈后,像质有明显的改善。

每个摄影镜头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最佳光圈,在这些最佳光圈下,画面的质量达到最好,分辨率高、反差均衡等。

不同的镜头,最佳光圈的位置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最佳光圈出现在最大光圈收缩2档或者3档的位置。比如最大光圈为f/2.8的镜头,最佳光圈为f/5.6或者f/8。

圆形光圈

严格来说,由多片光阑叶片形成的是多边形而不是圆形。多边形光阑会使真正的通光量与标称的通光量有一定的差别。由于这样的差别很小,实际使用中可以忽略不计。

近年来,由于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改进,开始流行圆形光圈,就是在最大光圈收缩两档,依然保持圆形。这类光圈的优点是:

1、使实际光圈与标称光圈的差别减小;

2、改善了焦外成像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