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平原

苏北平原
苏北平原位居江苏省长江以北,包括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盐城市、淮安市、宿迁市以及徐州市东南部与连云港灌云、灌南县,总面积约5844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0万,每平方公里为600-700人,人均GDP为13774元。
苏北平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央,秦岭、大别山东端向东直抵黄海的山海之间。全区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4℃,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日照时数2130-2430小时,水热资源充沛,四季分明,特别宜人。
苏北平原大地由江、河、湖、海交错作用留下的泥沙物质所构成,其南侧的扬州-泰州-南通部分为长江三角洲的北翼,属于高亢的自然沙堤沙滩地,里下河洼的水源地;东台-盐城-阜宁砂岗以西本为古泻湖,后为淡化的湖荡洼地;里下河洼地西侧,途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等地的大运河以西为汉代以来构筑的人工湖带,包括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等,往北还有黄河泥沙淤塞而成的骆马湖;东台-盐城-阜宁砂岗及宋代构建的范公堤以东,为近千年来不断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公元1128年到1855年间黄河南徙夺淮在江苏中部直奔黄海,苏北平原北部形成广阔的泛滥平原与三角洲平原;板浦-赣榆砂堤以东及连云港、云台山四周为海成平原。
早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代,苏北平原就是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隋唐时代凿通的大运河又带动了苏北平原的繁荣,苏北平原东侧沿海的盐业,西侧徐州-(古)泗州(或淮阴)-扬州的陆路与水路交通运输业,中部宿迁(楚霸王项羽出生地)、淮阴、楚州(以前的淮安)、泰州的农牧业与楚汉文化,特别是还有扬州的商业等,都是赫赫有名的。
但是,黄河南徙夺淮横贯江苏入海期间,苏北平原上竟然是连年洪涝、水系紊乱、经济萧条。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苏北平原大兴水利,谨防河湖泛滥与海潮侵袭,进行稳产高产农田建设,并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大规模植树造林、滩涂开发、丹顶鹤及麋鹿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在黄河故道造果园等,使苏北平原面貌大变,里下河洼地变成苏南水乡,苏北平原变成江苏乃至国家的粮仓和乐园,里下河流域是全国水稻、棉花、油菜基地,这里有全国唯一的联合国生态农业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