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村
1、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杜家村杜家村位于北仑区大碶街道大碶东面4公里,329国道北边,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265户,总人口673人,外地人口300人左右,分布在3个自然庄(杜家、贝家、顶山)。全村有耕地面积656亩,土地基本被征用,还剩余8亩左右。现有党员24,村民代表32,村民小组6个。近年来随着北仑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也得到迅速增长,厂房出租、山林承包款等为主要经济收入,2006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103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收入26.59万元,人均占有396元;农民人均收入8955元,2007年预见比上年增长15%。村年可用资金55万,主要企业有东方汽摩,龙威企业,和宇达公司等。近年来,通过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村“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先进党支部,区级卫生村,新农村,民治法治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
2、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杜家村杜家村位于所前镇东南、青化山麓的山坞中,北与传芳村、越山村接壤,南隔石门岭与进化镇石门王村交界,东至越山村山林,与杭州生态园相邻,西与传芳、李家村隔山相连。全村由杜家、贾家2个自然村组成,2006年底止,全村有耕地770亩,其中水田710亩,旱地60亩,耕地中在围垦地区有210亩。有茶园700亩,果园2438亩。全村共划分为12个村民小组,485户,其中外来户7户;总人口1412人,其中外来人口10人,劳动年龄内人数1016人,其中男劳力508人,女劳力508人。劳动力中从事农林牧业为主的524人,从事工业为主的105人,从事建筑业为主的90人,从事交通运输业为主的20人,从事商饮业为主的180人,从事其他非农行业112人。
相传杜家村原有村民大多姓黄,系南宋绍兴年间从诸暨迁来定居。村中杜姓尊唐朝杜佑为远祖,其五世孙杜瑞为唐朝进士,因授史馆修撰得罪皇上,辞职住苏州叔父家,五代十国之乱,杜瑞迁徙黄岩,后居山阴永昌乡。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杜瑞4世孙杜衍(978—1057)中进士,其后15世孙杜有亮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由永昌乡入赘山栖(今杜家)颜氏家,后繁衍发族,渐成大族,现村民中有67%姓杜,30%姓贾,其他姓占3%。其中杜姓已传至24~25世。杜家村旧名杜贾村,村址属地,据《嘉泰会稽志》载,北宋以前属天乐乡斯里,元朝至正年间改属天乐四十都,至明代改属天乐崇越乡。民国17年(1928)撤销乡镇,划为绍兴县第十区第一里,民国20年重绘田亩清册,改属山阴七都四图。民国21年(1932)又设崇越乡,民国24年划归所西乡。民国36年镇乡编并,归属所前乡。建国初属绍兴县岱山乡,1950年10月划归萧山县,属进化区岱山乡。1954年农业合作化中建立新群、建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合并建立杜家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实现人民公社化,为临浦公社岱山管理区杜家生产队,1961年缩小公社规模,为所前公社杜家大队,1984年改建为杜家村民委员会。
杜家村为丘陵兼山谷平原地带,盛产水果、茶叶、水稻,“杜家杨梅”的种植有2千余年历史,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天乐杨梅产此有名”,足见“杜家杨梅”久负盛名。村中有龙泉古寺,为名胜游览之景。村口原有建于梁大同元年(535)的山栖崇教寺,鼎盛时有三大殿,被战乱所毁,其遗址拆建为茶果市场,村中尚保留千年银杏树一棵。
1958年粟裕大将曾到杜家参观视察。同年村中还办过乡级林业中学,受到过国家林业部嘉奖。
3、辽宁省彰武县双庙乡杜家村彰武县双庙乡的杜家村,是个仅有400户、1700口人的小村,近年来,村民依靠种植干椒而致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06年,全村共种植干椒1200亩,平均亩纯收入1800元,共获纯利216万元。红干椒产品不但远销山东、湖南、天津,而且走出国门。
4、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杜家村杜家村位于海青驻地西南7公里处,南邻日照,西邻五莲,“同(江)三(亚)”高速公路沿村贯穿东南,交通十分便利。
据传,杜氏从江苏迁至山东,在此择地而居,立户为门,而立杜家村,祖传为四代单传。现杜家村有232户,人口608人,耕地面积1120亩,村尚有戴姓、潘姓、徐姓、王姓、生姓、李姓、赵姓、高姓、丁姓、刘姓、邢姓、侯姓、杨姓、张姓、姚姓、孙姓。2005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516元。
5、山东省青岛市莱西马连庄镇杜家村村庄由来[1]明洪武三年(1370年),杜姓由四川省迁此建村,以姓氏取名杜家。
政区人口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莱西马连庄镇,距镇驻地西5公里,西靠唐郭路,土地总面积1137.5亩,耕地面积646亩。2004年末有居民50户,160人。
经济状况该村属丘陵地带,以果业及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全村有果园50亩,奶牛存栏50头,猪存栏250头,甜瓜大棚40亩。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人均纯收入4605元。
优势产业果业生产是该村的主要产业之痘,有优质红富士苹果50亩,年总产20万公斤。
社会事业2004年底,全村共有固定电话30部,手机10部,有线电视入户33户,拥有三轮车2辆,摩托车25辆,各种拖拉机25辆。
6、山东省胶南市海青镇杜家村地理位置杜家村位于海青驻地西南7公里处,南邻日照,西邻五莲,“同(江)三(亚)”高速公路沿村贯穿东南,交通十分便利。村名由来据传,杜氏从江苏迁至山东,在此择地而居,立户为门,而立杜家村,祖传为四代单传。人口耕地杜家村有232户,人口608人,耕地面积1120亩,村尚有戴姓、潘姓、徐姓、王姓、生姓、李姓、赵姓、高姓、丁姓、刘姓、邢姓、侯姓、杨姓、张姓、姚姓、孙姓。经济概况2005年,居民人均纯收入5516元。文明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先后有23人考入大中专院校,有4人成为党政副处级以上的干部。该村广泛开展了评选“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该村对独生子女户由村集体统一缴纳备用保险金,并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办理了家庭养老协议书,给社会的稳定造就了良好的基础[2]。
7、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杜家村杜家村隶属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胜坨镇,位于胜坨镇政府南,大约5.5华里左右,总户数91户,276口人,40%人员在外务工,60%人员在家种地。截止到2006年,村有耕地230亩。主导产业棉花、小麦、玉米等,形成方片,旱涝保收,年人均收入5780元。村内街道两纵两横, 700米,绿化树木1200棵。一池三改工程另群众很满意,环境卫生由村内党员自发打扫[3]。
杜家村是在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由姓杜慎初在此立村[4]。
8、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杜家村村庄由来
明洪武二年,滇籍移民邢洪华择此地建村,取名邢家,明末,杜伯由西杜家迁至邢家村旁建新村称杜家,因两村相连,皆呼邢杜家,后简称杜家,1958年改名西北杜家 ,1976年复名杜家。
政区人口
位于镇驻地东部,东邻大纪家村,西靠塔西坡村,南邻西纪家村,北接柳林村。耕地面积1400亩,全村250户,760人。
经济状况
该村以种植、养殖为经济发展的重点,现有餐饮、服务业5户,从业14人,固定资产30万元,2005年,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入5200元。
优势产业
种植、养殖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农作物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种植桑树160亩,养蚕户32户,年收入50万元。有肉鸡养殖户24户,年出栏肉鸡20万只,年收入40万元。
社会事业
硬化、绿化、美化街道2条,投姿4万元,栽植果树500棵。2005年本村村民吃上自来水。2005年,固定电话230部,有线电视230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