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都乎乡麻扎村
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乡麻扎村
麻扎村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形态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伊斯兰文化和干旱少雨的沙漠绿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意义。
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全是黄黏土生土建筑,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底层为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走也可达到串门的目的。古老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铛,有花卉形状、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窗框窗格上的纹样也是多种多样,都反映了个人的喜好.甚至从门窗的不同制作中,让人推测出房屋主人过去的职业、爱好或地位。
麻扎村的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存需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充分、巧妙地利用黄黏土造房,并采用了砌、垒、挖、掏、拱、糊、搭(棚)等多种形式,集生土建筑之大成,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 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
吐峪沟千佛洞据调查,是吐鲁番地区现存于高昌时期最早、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石窟群。曾发现西晋元六年(296)的《诸佛要集经》写本以及前秦甘露二年(360)沙门静志写的《维摩经义记》等佛典千佛洞窟密度大,种类较多,有礼拜教、僧房、讲经堂、禅室。现存有编号洞窟46个,其中9个洞窟壁画保存较好。沟东区东南第4号窟较为完整,存“广毗大王”等几处题记,字体与罗布淖尔晋简书法完全一致。石窟分正方或长方两种形制。作正方形穹庐顶,中心设高坛基,四壁有弧度,与中原晋墓形制相近。窟顶画莲花,四周画条幅,条幅中画立佛之象。穹隆顶外四隅画有千佛,分左、右、后三壁。壁画分上、中、下三层,中层画佛本生故事,上层画千佛,粗线条画人物轮廓,图上有汉文题记;有的窟中央凿出中心柱,有左右甬道,分前、后室。窟顶有卷顶、套斗顶、穹窟顶等。壁画题材主要是因缘佛传图、立佛、千佛、七佛、禅僧和本生、供养等。佛装及所绘人物用墨线勾轮廓,具有中原北方地区石窟的某些特点。东南区4号洞窟开凿时间较早,保存亦较好,窟内塑立佛像,绘坐旨、千佛及天王像等,并绘两壁画,侧耳室尚存“僧知空”的汉文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