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岗镇
基本情况九龙岗镇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位于淮南市东南部,南与长丰县相邻,北与洛河镇及淮南农场接壤,东临高塘湖,西依大通林场,属大通区辖,全镇国土总面积为35.5平方公里。九龙岗是淮南煤矿的发源地之一,九龙岗矿在17世纪就有土窑开采,1930年建矿,煤层二叠系山西组与盒子组,均被第四黄土层复盖。煤系地层受舜耕山逆掩断层推移,产生歪斜褶曲,造成地层倒转,储量3195万吨,采煤层14层,采煤厚度23.6米,肥气煤种,含油20%,发热5000-7000大卡/公斤,1982年报废。
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55亿元。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17亿元。完成农业总产值86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5元,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06万元。
历史沿革1992年九龙岗撤乡建镇时,九龙岗镇下辖8个行政村(王楼、魏嘴、方岗、曹店、九龙岗、夏农、陈巷、夏菜)和15个居委会,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1]显示,该镇当时总人口31027人,非农业人口15727人,占总人口的50.7%。耕地1325.2公顷,居民及工矿用地424.90公顷,交通用地367.90公顷,水域257.0公顷,未利用土地255.2公顷。
2003年15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4个社区:红旗、路南、九街、崇文改为红旗社区;淮舜、淮路、舜耕、站南改为淮舜社区;重华、新市街、医院、矿北改为重华社区;新建、建设、前进改为新建社区。
早在1949年1月18日大通获得解放时,在大通、九龙岗两地分别设立乡政府。同年11月改设为大通镇和九龙岗镇,隶属淮南矿区行政办事处。
1950年9月至1953年5月改属淮南市人民政府所辖。
1953年5月至1955年3月,撤销大通、九龙岗两镇,成立大通、九龙岗两区人民政府,直属淮南市人民政府。
1955年4月1日撤销大通、九龙岗两个科级的区,合并成立县级市辖大通区。下辖大通、九龙岗两个建城区和新设立的夏郢乡。
为便于城区的管理,1957年6月,在九龙岗设立了街道办事处,1992年2月,将原下辖的三乡两镇、两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改成三镇一街道,原淮丰乡和九龙岗街道办事处合并组建新的九龙岗镇。
地貌气候九龙岗镇地处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微微倾斜,海拔20-24米,相对高差4-5米,河间地呈现出大平小不平的地貌。
农业发展全镇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豆类、花生、油菜、蔬菜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粮经比达到6:4。养殖业奶牛存栏已达1300多头,年产鲜奶5800吨,曹店红心脆桃基地已达260亩。随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展奶牛扩群工程和发展果林业。
九龙岗镇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全镇粮食总产稳定在9000吨左右,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畜禽良种普及率达到93%。全镇每年都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重点投入,该镇耕地灌溉比例已达90%以上。
经济情况九龙岗镇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过程。
第一阶段为1978年-1982年。全镇经济主要以九龙岗矿为支柱产业,乡镇企业基本没有,商服网点也很少。
第二阶段为1982年-1997年。1982年九龙岗矿报废后,九龙岗乡镇企业发展迅速。相继筹建了九龙岗水泥厂、大通第十一号井,并扩建了大通区五号井、一号井、二号井、四号井、八号井,形成以煤炭工业为龙头,淮丰机械厂、红煤粉厂等机械加工企业为骨干的发展格局。到1995年达到镇办企业9个,村办工业13个,联户企业17个。1995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3620万元。商业网点250个,年商品零售额1.7亿元。
第三阶段为1998年-2005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小煤窑关停并转,砖厂停产,九龙岗经济收入调整转型期。随着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九龙岗经济又进入了持续发展。
城乡建设道路建设1、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建设
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工程西起淮南十五中,向东跨窑河,经定远县年家岗、八一、青洛,接永康互通立交桥,全长36公里,九龙岗镇境内10.7公里。
该工程于2001年9月7日开工建设,总投资为4.7亿元,2004年6月30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于2004年12月30日起,正式开放交通。连接线征地拆迁农户133户,房屋21280平方米。
2003年2月开始建设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林带绿化工程,工程全长10.6公里,总面积1500亩,沿连接线两侧各宽50米,内测25米为景观林,外侧25米为防护林,通过农民退耕还林,种植速生杨,改善生态环境,绿化工程共拆迁6个村的270户农户,房屋29000平方米。
2、2005年新建大通工业新区道路。长780米,总宽15米,路面宽7米,砼路面。
3、2005年完成九孔路南段拓宽改造,全长300米,宽7米,柏油路面。
4、2005年完成九孔路拓宽改造,全长8公里,宽7米,砂石路面。
5、2005年完成九龙岗南门口道路拓宽改造,全长980米,宽8米,砼路面。排水设施建设1、2004年建成大通工业新区1500米双侧排水管道,管径¢600、300。
2、2006年3月建成九龙岗南门口300米双侧排水管道,管径¢300。桥涵建设“十五”期间,新建大桥两座,是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1、2003年建成跨窑河特大桥,全长2107.5米,位于九龙岗镇魏嘴村东侧。
2、2003年建成跨铁路立交桥一座,全长1206米,位于大通工业新区东侧。公用设施建设1、1996年建成九龙岗南门口九龙雕塑。
2、2004年建成合徐高速公路淮南连接线大通区境内10.6公里道路两侧景观绿化带各25米,绿化分车带1米的景观大道。新增绿地面积43万平方米。
3、2005年完成九龙岗南门口花坛改造,新增绿地面积1000平方米。重点项目建设1、大通工业新区建设于2004年,选址在九龙岗镇化机厂东侧,一期占地300亩。已入住企业15家,总投资1.13亿元。
2、“十五”期间,大通区围绕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万向生态园建设,实施了九龙新村和九龙农民新村建设项目,用于安置拆迁居民。
---九龙新村建设由淮南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办公室负责实施。选址在九龙岗镇夏农村,占地183.15亩,其中住宅105.6亩、公建67.35亩。居住区建筑面积13.31万平方米,其中;公建建筑面积1.61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居住户数1430户,约5000人。该项目已于200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九龙农民新村建设由九龙岗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选址在九龙岗镇夏农村,占地250.05亩。居住区总建筑面积11.31万平方注,其中:公建建筑面积1.68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9.63万平方米,居住户数786户,约2750人。该项目于200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社会发展1、九龙岗镇文化站始建于1973年,当时为淮丰乡文化站,编制1人,属社办公助事业单位,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1992年2月,按照上级政府撤乡并镇的统一部署,由原来的淮丰乡和九龙岗街道办事处合并成立九龙岗镇,成立了九龙岗镇文化站,编制1人,1995年按全国统一定为全民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又先后合并为文教卫体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在2001年,九龙岗镇机构改革,取消了广播站,合并为文化广播站,编制为3人。
2、九龙岗镇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大通区九龙岗镇,建院时院址在九龙岗火车站东北角老戏院后面,占地约2.5亩左右,当时很红火,定远、长丰县的总有慕名前来就诊。1985年卫生院又选新址迁往九龙岗南门口,原址留有医生门诊。1998年九龙岗镇政府投资20余万元改造卫生院,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实用面积460平方米,医务人员7人,设有内外科、妇产科、计划免疫科、儿保科、化验室,卫生院辐射八个行政村,长丰、定远的部分村及周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