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谷线

峰谷线信号简介峰谷线信号是《涨停板股票分析软件》所具备的独特功能。该信号能够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计算出股票在价格波动过程中的高价位区间和低价位区间,并以红色和绿色水平粗实线直接标注在K线图上,为用户提供买卖股票的操作参考,具备高准确度。
峰谷线信号是纯技术分析,其计算依据是股票的历史K线数据以及流通盘数据。由于影像股票涨跌的因素中,除技术面因素外,还有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国家政策面、国际国内形式等众多的因素,所以,用户在决定实际买卖一支股票时,还应该参考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裁断。峰谷线信号在技术分析方面力求完美,从而完全可以为用户提供技术面上的重要参考。
信号性质股票买卖,按照操作点的前后,通常分为“左侧操作法”和“右侧操作法”两类。
以买入股票为例:如果在股票下跌过程中,尽量逢低点买入,就是左侧操作法;如果在股票止跌企稳,并开始反弹后买入,就是右侧操作法。
两种操作法各有优缺点,并没有明显的好坏之分,在不同的行情下,两种操作方法的实际效果会有明显的不同。
以买入股票为例,左侧操作法就是我们俗称的“抄底买入”、“越跌越买”。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是有可能买到非常便宜的筹码,甚至是接近最低价位的筹码,而缺点是容易被持续大幅下跌的股票套牢。右侧操作法就是我们俗称的“追高买入”、“买入强势股”。这种操作方法的优点是利用股票上涨的惯性,可能在短期内快速赚取差价,而缺点是不可能买入到很便宜的筹码(因为上涨趋势一旦形成,就已经脱离了底部),而且可能在小波段的顶部被套牢。
左侧操作法适用于熊市接近尾声的行情,而右侧操作法,适用于牛市行情。
最理想的操作法是“中间操作法”,但由于中间位置持续时间通常很短,几乎不可能抓住,所以在股市中没有“中间操作法”的连续成功案例。
峰谷线信号的操作法,是“左中操作法”。“左”可以保证信号提前发出,不滞后。“中”可以让使用者尽量抓住最佳操作点位。
信号图形含义峰谷线信号分为两种,一是卖出信号,也叫峰线信号,用红色水平粗实线表示;二是买入信号,也叫谷线信号,用绿色水平粗实线表示。信号的水平区间,表示买入或卖出的参考区间。信号的垂直位置并不代表买入或卖出的价格位置,而是绘制在区间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上。

以图中的谷线信号为例,该股票在4月21日发出了谷线信号,在4月22日又连续发出了谷线信号。说明该股票在这两天都是底部区间。
信号设计原理峰谷线信号的高准确度是由其计算原理决定的。
要通过股票历史数据,就断定当前价位是顶部还是底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一个股票下跌之后还可能继续下跌、上涨之后还可能继续上涨。峰谷线信号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历史,预测未来。比如,谷线信号必须要在下跌的过程中的某个具体位置,就预测出这是阶段性的底部,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而发出买入信号。
股市涨跌的预测犹如天气预报,都是通过历史的数据,预测未来的事情,所以不可能有百分百的准确度。所以我们经常说“天有不测风云”,就是这个道理。但是,既然“天有不测风云”,那为什么国家还要花那么多钱搞天气预报,发展气象事业呢?就是因为,我们必须在“不可测”和“绝对准确”之间找到一条折中的道路,做到“大致可测”,“基本准确”,从而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去搞预测。
既然要搞预测,就有个预测方法、预测手段的问题。好的预测方法,会得到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这是我们所期待的。对于股票涨跌预测,好的预测方法的本质,就是好的数学模型,也就是好的算法。
要理解峰谷线算法的实质,必须掌握几个基本的概念:
1.流通筹码:也就是流通盘、流通股本。这是上市公司公开的数据。
2.换手周期:股票在一段时间内,成交量累计到一个流通盘时所对应的时间段。可以想见,由于每支股票的流通盘大小不同,成交活跃度也不同,所以换手周期的长短也不同。即时是一支股票,在不同时间段,其换手周期的长度也是动态变化的。
3.价格波动区间:一个换手周期中的最高价和最低价。
换手周期在峰谷线计算模型中,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一个换手周期,表示该股票的所有流通盘被充分交易了一遍。其所对应的价格波动区间与最新价格(P*)之间的对比关系,是计算获利盘和亏算盘的基本依据。
4.获利盘和亏损盘:在流通筹码价格分布形态中,成交价格低于最新价的筹码都是获利筹码,成交价格高于最新价的筹码都是亏损筹码。
成交量的价格分布形态,是指将成交量,根据其成交价格,垂直投影到价格轴上,所形成的分布形态。在分布形态中,相同价格成交的筹码会被叠加在一起。
在换手周期所对应的股票价格波动区间中,成交量的价格分布形态是千差万别的。
比如说,一个股票的获利盘是10%,那么其含义,就是说相对于最新价格,有10%的流通盘是盈利状态,而剩下的90%的流通盘是亏损状态的。这只是粗略的分析结果,而具体10%盈利程度怎样?90%亏损程度怎样?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流通筹码的价格分布具体形态了。
我们以下面的示意图形来进行简要说明:

示意图中,P代表价格轴,V代笔成交量轴,P*代表当前价格。
假设三种情况,获利筹码都是10%,用红色表示,亏损筹码都是90%,用绿色表示。
从三个图形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它们之间的获利筹码和亏损筹码的比例完全相同(90%:10%),但其所对应的成交量价格分布形态是完全不相同的。这就直接导致了获利程度和亏损程度之间的差异。
图1中,获利盘虽然已经到了10%,但获利程度最低;图2中,获利盘也是10%,但价格重心位置与最新价格之间的差距最大,所以获利程度最大。图3情况居中。
股票的实际情况比上面的三种情况复杂得多,峰谷线信号数学模型在计算时,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所以能够精细计算获利盘和亏损盘的定量程度。计算方法中采用积分法、插值法、和形态模糊算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接触到复杂的核心算法,这部分的算法也是保密的。
在峰谷线信号的实际应用中,并非都是按照一个换手周期进行计算的。不同的股票,在不同换手周期参数下,会令信号有不同的准确度表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中的因素是很复杂的,我们从一个角度进行推测:比如,有些股票,尤其是盘子比较大的股票,即使换手周期为1,也可能有很多筹码并未真正参加交易,而有可能是部分筹码在此时间段中反复交易的结果。所以,要想模拟出筹码充分换手一遍的情况,就必须适当放大换手周期。
要达到更高的准确度,就必须对换手周期进行调整。调整换手周期的参数是:参考流通盘倍数。显然,当参考流通盘倍数为1时,就表示一个换手周期。如过参考流通盘倍数为1.5,则表示1.5个换手周期。详细的调节方法,请参见本文档中的高级应用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峰谷线信号的计算方法与传统技术指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为判断股票价格的顶部区间和底部区间,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与传统技术指标的区别传统的股票预测算法,就是我们常见的各种技术指标。比如BIAS、MACD、KDJ、DMI等,这些我们都很熟悉。这些技术指标对股票操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有如下缺点:
1.由于算法的问题,通常具有滞后性。
2.一个指标,可能具备多种使用方法,让投资者很难把握。比如,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方法,经典的就有十种左右。
3.没有结合流通盘数据,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判断依据。
峰谷线算法与传统的技术指标有本质的区别,其算法的重点在流通筹码的价格分布上。通过流通筹码的价格分布形态与当前股价之间的关系,判断出获利盘和亏算盘的相对比例,从而确定顶部区间和底部区间的具体位置。
对不同股票的适应性上下波动幅度剧烈的股票,信号质量高。这类股票股性活跃,波动幅度大,一般是中小盘的强庄股。我们使用峰谷线信号,首选这类股票。
而有些大盘的、股性呆滞的股票,通常信号表现不好,使用峰谷线信号应该尽量避免操作这些股票。
实际应用效果峰谷线信号具有高准确度,具有很高的实战应用价值。
根据对1000个随机抽取的使用默认参数计算的谷线信号进行统计,从谷线信号指示的底部区间中的最低价柱体开始计算,在其后的30个交易日中,涨幅大于等于10%的概率超过90%。
从2008年8月份到12月份的实盘操作测试中,完全按照峰谷线默认参数信号进行机械性操作,以10%作为卖出止盈点,连续6次都获得了成功,相当于在5个月内做了6个涨停板,滚动效应使本金增值77%。
在最为低迷的熊市中进行实盘操作,之所以能够实现七连胜的战绩,一是由于信号本身的准确性高,二是由于操作方法得当。
在对峰谷线信号准确度进行大规模数学统计的时候,是按照随机抽取信号进行统计的,完全不考虑股性的活跃程度、基本面好坏、历史信号表现好坏,这样的成功概率都可以达到90%。而在实盘操作中,我们一般只选择那些股性活跃,历史信号表现良好、而且基本面也比较好的股票,所以,最终的准确度几乎可以达到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