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畸变

什么是透视畸变
正向我们曾经所看到过的所用广角镜头拍摄的特写肖像,其中被摄对象的鼻子与面部得其他器官相比会显得出奇的大。这就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很多照片所具有的一种透视畸变形式的特征。
如图,狗的鼻子就是这种类型透视畸变的典型范例。
为了了解这种失真发生的原意,让我们首先论述正常透视。众所周知,我们的眼睛感觉远近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物体的相对大小,大脑会告诉我们物体远就显得小,距离越远,显得越小。
在摄影中,也是用相同的方法鉴别透视关系的。远处的物体比相同大小的近处物体显得小。由于这一原因,平行的铁轨会随着我们向远处瞭望而显得越来越靠近,直至汇聚成一点。这一现象的本质就是铁轨间得距离表面上看变小了。
透视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物体越近,透视效果越强烈。比方说,200名士兵排成一纵队正在行进。如果在距离前面士兵10英尺的地方观看或拍摄队伍,那么前面的士兵就会显得比最后的士兵高大得多。但是,如果在远离前面士兵100米的地方观看或拍摄同一支队伍,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士兵之间的大小差异就不会显得那么大。
透视的这两方面特征同样适用于所有的镜头,即:
1.被摄体越远,显得越小;
2.镜头离被摄体越远,被摄体外观上的大小变化越小。
如何避免出现严重的透视畸变了解上面两点镜头透视的特征之后,在不需要有透视效果的照片中(如:人物肖像),我们就可以有意识的避免出现严重的透视畸变,方法有这么几点:
1.在合适的距离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拉远镜头与被摄体的距离,不要离被摄体过近可以有效的避免产生严重的透视畸变;
2.使用合适的镜头进行拍摄。在近距离拍摄时,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尽量不使用广角镜头或镜头的广角端。因为广角端会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使画面出现严重的透视畸变;
实际上, 所有的镜头都会有透视效果,对于任何一种镜头,当非常接近被摄体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这种失真。而广角镜头最为严重的原因是,广角镜头必须极为接近被摄对象才能拍摄充满画面的肖像,于是就进入了“失真范围”。但当拍摄远距离的景物时,它并不比任何其他镜头能产生更歪曲的透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