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国际资本流动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Long-terminternationalcapitalflows)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资本流入与流出。它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它与短期资本流动一样,也分为政府和私人的长期资本流动。其基本形式可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引起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
主要形式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各国拥有的相对优势,如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等,而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动机则是多样化的,包括利润驱动、生产要素驱动、市场驱动以及政治性投机等。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
1、直接投资
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直接在另一个国家的工矿、商业和金融服务业等领域进行投资,并取得投资企业的部分或全部管理控制权的一种活动。
直接投资按投资人不同可分政府(官方)直接投资指由政府举办的对外投资和私人直接投资指私人投资者以自己的名义举办的对外投资,在直接投资中,有货币和实物投资两种形态。从投向来看,外国对本国直接投资,表明外国资本流入,本国对外国直接投资,表明本国资本流出。但如果供给或筹措直接投资的资金,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则一般不会产生国际资本流动。
各国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在加速其经济发展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一直是不发达国家资金、技术和专门知识的一个主要来源,最初是投资修建铁路、电力系统与开发矿山等,后来逐渐投资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现在国际直接投资主体主要是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十大投资国,这些国家二战以后大都分投资于拉美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后者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条件是,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到了70年代后,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及利率、汇率的波动,金融资产的吸引力大为减弱,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加。进入80年代,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贸易条件恶化,发达国家高利率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直接投资增长速度减慢,国际资本逐渐倾向于在发达国家之间对流并由此构成了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典型特点。80年代后半期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又借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高速增长,资本更多地在发达国家之间互为流动,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逐渐由原来向拉美国家转向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尽管东南亚、韩国、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遭受到1997年爆发的货币危机的重大打击。
2、证券投资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外币有价证券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方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在国际证券市场上买进有关证券,就称投资,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出;反之,在国际证券市场卖出有关证券,就称筹资,它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入。国际证券市场,可包括短期的证券市场和长期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里的投资者和筹资者,都可以是政府或企业,投资者还可以是个人,筹资者还可以是国际金融机构。证券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方式,尤其80年代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际投资证券化趋势有增无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国际信贷
国际信贷是指各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等单方面或相互间提供的中长期贷款。国际信贷的主要特点是:它是单纯的借贷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转移,不像直接投资那样,涉及到在他国设立企业实体或收购企业股权,也不像证券投资那样,涉及到证券的发行与买卖。国际贷款的收益以利息及有关费用来体现,贷款风险主要由借款者承担。
4、国际经济援助
国际经济援助,是指有关国家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赠与和提供的优惠贷款。它实际上亦是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战后初期典型的国际经济援助,是1947-1950年美国实行的援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从50年代开始,国际经济和金融组织转而对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国际经济援助。援助的比例,70年代初联大曾议定应达到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其中官方开发援助要达到0.7%。但在实际中,包括美国等在内的发达国家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相反,从80年代以来,这个比例还有所下降。(孙祥 供)